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中小散戶要備好選股的3種方法

2020年五一假期之前資本市場最重磅的一項政策無疑是創業板實施註冊制。2020年4月28日應該成為歷史的一天。在創業板實施註冊制之前,首先實施註冊制試點的科創板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上市。

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中小散戶要備好選股的3種方法

創業板註冊制開始

自《證券法》修改以來,我國的資本市場逐步開始實施註冊制,從新開到存量,註冊制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很多人不太理解註冊制到底和之前包括現在主板和中小板依然實施的核準制有什麼樣的區別。對於這兩個標準的理解,到處都能找到。所以,我也就不再重複的講。我要說的只是一點。註冊之後,上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這就好比商品一樣,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這樣的好處就是優勝劣汰。

作為一個二級市場股民,我當然希望是更多的優質公司、行業龍頭能夠登陸資本市場,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投資人能夠有機會享受這些優質企業成長帶給我們的紅利。所以,我是完全贊成更多的優質企業、行業龍頭登陸資本市場的。所以,從股票的選擇上,我們能夠選擇的範圍越來越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所有人都是好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可選擇的上市公司多了,那麼選到劣質垃圾公司的概率也比較大了,更需要擦亮眼睛去選擇。所以,今天我就給出以下幾種選擇優質企業的方法。

1.行業選擇法

所謂行業選擇法,就是先選行業、再選公司。對於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而言,去了解所有行業顯然是不現實的。選擇一兩個自己熟悉的行業或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難,比較難的是不能長期的堅持。為什麼要選擇熟悉的行業?很明顯,只有對行業熟悉,對於行業的基本面才能夠理解,否則永遠是人云亦云。任何行業都有行業龍頭、行業新星。做價投選龍頭,做成長選新星。但是這重要的前提都是需要你對所屬的行業相對於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更加的瞭解,這樣你才能在投資中先人一步,看的遠、看的深。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時間的發酵帶來的價值。所以,這樣的方法適合做價值投資、做成長投資、做困境反轉投資的人。因為這些投資方式,都需要你對行業和公司基本面非常的熟悉。

2.傍大佬法

所謂傍大佬,就是傍機構大佬,而不是遊資大佬。機構的投資大部分都是長期的投資,他們對每一個行業和公司的選擇都是要作為中長期投資去做的。當然,如果非要抬槓,機構也做題材我也無話可說。但是,機構的資金中大部分的資金都屬於中長期投資。

傍機構大佬,是因為機構有專業的投研團隊和投研方法,他們對所有行業都熟悉都投研,有他們在的公司大半都是不錯的。所以,傍著他們,也是一種方法。這些信息可以從財報、調研這些數據中去尋找。

3.成交額法

所謂成交額法,就是選擇近期平均成交額始終在2億元或者3億元以上的個股中選擇。為什麼要這麼選?我一直在講的是,有水的地方才不會擱淺。成交額大的地方,往往是大家都在的地方,這些地方水夠深,大部分都不會有問題。特別是做波段做流動性投資方式的股民,有足夠的成交額,意味著流動性好,有流動性就是有人氣,有人氣是因為可看的點多,所以,成交額是有沒有人氣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沒有成交額的地方,你所認為再好的邏輯,也是大多數人不認可的邏輯。邏輯的對錯不是你所認為的,而是大多數所認為的。即是大多數所認為的邏輯是錯的,它也是有用的邏輯。

我個人目前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成交額法,有水的地方我願意陪他一起棲身。對於我個人來講,選擇這種方法我可以收放自如,我可以在縮小範圍內的空間中做波段也好,做題材也罷,都不會一棒子打死。我的投資方式更多的是確定交易機會下的賠率是否夠大,即便判斷錯了,因為水夠深,認錯的成本比較低。但這種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就是如此,做適合你自己的投資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