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襄汾人為什麼把要飯的叫化子叫作操貨頭

一、引言:

乞丐,就是以乞討為生的人,也被稱作叫化子、叫化頭、要飯的。襄汾人一般把“乞丐”叫做“要飯的”或“操貨頭(音)”。“要飯的”這一詞的音義清晰明瞭、好理解,“操貨頭(音)”就有點費解了。其實“操貨頭(音)”就是“叫化頭”這一詞在當地方言中傳承和保留的古音。下面簡單列析叫、化、頭三字予以說明。

二、所說“叫”

叫,現代語規範音為jiào,形聲字,本義:呼,喊,引申為嘇(càn)、喚作、使、讓(容許之意)。

叫,襄汾方言中有jiǎo、dǎo(是zhǎo的變音)、záo等音,簡說如下。

“叫”音jiǎo,目前是大眾音,不做贅述。

“叫”音zhǎo是客觀存在。現代漢語中音“jiao”、在當地方言中基本上還保留著“zhao”音的字不少,如覺字音zhǎo、膠字音zhao、澆字音zhao、攪字音zhāo等。但“叫”的zhǎo音在襄汾方言中轉音為了dǎo(叨)。

“叫”音záo,亦有跡可循。漢語中的zhao音字(如找、罩、爪、笊等)在本地方言中都是音zao,“叫(音zhǎo→音zao)”符合此規律。舉個“叫”音záo實例如下:

學生們晚自習,有些女生會不自覺地在教室了嘰嘰喳喳吵吵嚷嚷,或就有男生訓斥他們:“少在那兒叫(záo)啦,叫(záo)叫(záo)個屁了唵,要叫(záo)出去叫(záo)去”。

綜上,“叫”的傳承音有jiǎo、zhǎo、záo、dǎo等。“jiǎo”音佔主流地位,“dǎo”音亦還普遍的,zhǎo音已為“dǎo”音代替了,zǎo音保存在“叫(zǎo或cǎo)化頭”一詞中了、偶爾也在某些場合閃亮一下。

三、說說“化”

化,漢語拼音為 huà,本義:變化/改變,從無到有即為化。“叫化”一詞中的“化”即募化,原來無物、化而有之。

【康熙字典】中有“(化:)火跨切,花去聲。能生非類曰化。又葉呼戈切,音訶。又葉呼臥切”。記錄和說明了“化”有“貨(即呼臥切)”這一讀音。

何、訶(訶)、和、喝、核等字,當地仍有人發音為“huo”。

綜上,化,方言舊音為h

uǒ(音貨),變化、改變、募化意,“叫化頭”中的“化”是也。

四、說說“頭”

頭,現代語規範音為tóu,人或動物的腦袋、物之頂端(如山頭)指事情的起點或端緒(如頭緒)、物之的殘餘部分(如布頭兒)。頭,也有用作名詞的詞綴 (如丫頭、叫化頭、刺兒頭……)的。

【康熙字典】中有:“(頭:)度侯切。徒侯切,音投。【說文】又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博物志》作讙兜國”。記錄和說明了“頭”字有tóu和dóu兩音。

頭,本地方言有tóu、dóu兩個音 ,是古音的傳承和保留。如說頭(tǒu或dǒu)發、推頭(tóu或dóu)、前頭(tōu或dōu)、頭(tōu或dōu)一名……。音tóu,是現代漢語規範音,必須遵行;音dóu是方言傳承音,但其地位終會被tóu音擠佔,最後變為殘存。

五、結束語

以上,對叫、化、頭這三字(在當地方言中)的音義做了簡析,說明了“叫”古音záo、“化”古音huǒ、“頭”古音dóu,也說明了三個字的古音義在“叫化頭”這一組合詞中得以了體現、保留、傳承。“叫化頭”的古音就是“糟貨頭”,但在數百千年的口耳相傳的傳承中,已無人知其原字為何了,只是師傅說啥、學生聽啥再傳說啥,便就出現了跑偏、便就變成了今天的“操貨頭(音)”了。叫化頭,從字面上講就是喊叫著募化東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