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碼頭鎮:扶貧車間“話扶貧”

九江新聞網訊(周群)

走進碼頭鎮長流村扶貧車間,7名村民正在忙著雨傘生產加工,村民黃火菊說:“自從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我們在家門口上班掙錢,工作穩定,還能顧上家,兩不耽誤!”

瑞昌市碼頭鎮:扶貧車間“話扶貧”

這樣的場景,在多年前的長流村還看不到,2017年隨著村扶貧車間的建成,村民的這一願望得以實現。

長流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扶貧攻堅難度很大。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85人,2017年底已實現全部脫貧。

村民黃火菊,今年71歲,家裡6口人,兒子周曉平聾啞人,兒媳視力殘疾,2個孫子(女)還在上學,家裡的生計全靠她和大孫子打工維持,日子過得緊巴巴。

瑞昌市碼頭鎮:扶貧車間“話扶貧”

2017年12月,碼頭鎮在長流村建起了扶貧車間,車間裡吸收貧困戶就近就業,主要從事雨傘生產加工。通過企業帶動,幫助附近村民就業,黃火菊家裡3人在家門口找到了就業機會。

“車間裡雨傘生產加工比較簡單,工資是計件制,兒子和媳婦幫我打打下手,每月大概能掙到1000元左右,這些錢夠家裡的日常花銷了。”黃火菊說。

“我們村的扶貧車間最多的時候可以吸納15人就業,其中貧困戶能佔到70%以上。由於操作簡單,入行門檻較低,群眾都願意接受,車間每年可以為員工增加10000元左右的收入。”長流村黨支部書記周升斌說。

通過勤奮勞作和兜底保障,2016年黃火菊一家成功摘掉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帽子,2019年實現了人均年收入1.67萬元。“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了,只要大家都動起來,脫貧就不是一件難事!”她笑著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