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不是自夸,初高中千妈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作文常被老师当成范文读,导致当时很多对语文摸不着门路的同学问:

有什么学好语文的秘籍吗?

其实刚开始我也是各种找不到感觉。

还问过小学语文老师同样的问题:

老师,学好语文有没有秘籍?

老师当时呵呵一笑,对我说:

“别想什么‘一招定乾坤’的秘籍,学好语文没捷径,读课外书、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全靠一个字:勤。

反过来说,学不好语文的孩子,都有个特点:懒!

最典型就是懒得动笔,读书从不记笔记。

不做笔记,读再多书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匆匆一瞥,做好笔记,书中内容才能融入思想,纳为己用。

一番话听得我面红耳赤,因为我就是那个不爱记笔记的学生。

从此不敢再做什么秘籍美梦,开始老老实实读书,记笔记,语文还真就越学越顺了,高考时语文差1分就满分。

很多时候学习就是这样,前面习惯养好了,后面的路就好走很多。

而反观现在孩子,习惯了便捷的电子工具,比起我们小时候,其实是更“懒”了。

很多孩子连字都懒得写,组词填空作业,铁定挑笔画最简单的字填上去,比如( )天,能写“一天”绝不写“蓝天”,吼吼~~更甭提记笔记啦。

于是后台常有家长留言问,孩子不肯做读书笔记怎么办?

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经历和专业书刊上的方法,跟大家聊聊:

如何教孩子记读书笔记。

一、 从更可为的形式开始

说到读书笔记,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密密麻麻一大篇字?

这种直观感受,会让你觉得教低龄孩子记笔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你瞧,不要说孩子了,连我们自己都有畏难情绪。

那这件事是不是不可为呢?

别急。

咱们先来回忆一下:

亲子阅读时,你是不是会跟孩子一边读一边聊,讨论故事的内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你是不是还会和孩子复述一些精妙的句子,偶尔也会谈谈“如果你是……你会怎样”之类的思考?

这些互动都是学龄前孩子,从读绘本时就可以做的,对不对?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就应该知道,一个孩子只要他阅读,不管读什么,他对他读的东西一定是有感受,有喜恶的。

既然如此,无论什么形式,剪报、思维导图Think maps甚至录音,只要能记录下孩子对故事的感受,不就是很好的“读书笔记”吗?

剪报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会教我剪报。

人民日报的社论、儿童画报的小短文,但凡有意思的,都剪下来贴本子上,时时重温,写作文也能派上用场。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做妈妈后,我延续了这个传统,开始教千寻剪报。

只不过,剪的对象变成了东方娃娃、HighFive、万物这类更有趣更好看的杂志。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刚开始千寻识字不多,一般是我讲到她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我们就一起剪下来贴本子上,粘贴的时候,我会引导她做简单分类和标注,哪些是有趣的故事,哪些是幽默的对话。

慢慢,她识字量大了,就开始自己来,也有了自己的分类标准。

这件小事,我们从5岁坚持到现在,千寻因此养成了读后记录的好习惯,也提高了对知识提炼的能力。

录音

我常常在亲子阅读后,用采访录音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所思所想。

读完《和甘伯伯去游河》,我会举起手机问千寻:

“请问,如果你是甘伯伯,你有没有好办法让动物们保持安静?”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读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我会请她谈谈看法,到底大野狼说的是事实,还是小猪说的是事实呢?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录音有天然的仪式感,对孩子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而且,当我们回头去听一年前的录音,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见识增长,同样的问题有了不同的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真真切切“听”见自己的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价值的事!

画画

学龄前孩子写字能力不够,涂涂画画却是他们喜欢和擅长的。

此时,思维导图与阅读的结合是最佳搭档。

比如和千寻读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里很多精彩的描述和比喻,这可是给孩子写作能力打基础的好机会,读完就丢太可惜了。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于是,我用到了思维导图里的气泡图来引导孩子做记录,加深记忆: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温馨提醒:

不要纠结孩子画得好不好像不像,肯动脑肯动笔才是王道。

Ps:你看我们气泡图里的玫瑰花也是十分随意啦。

以上3种形式就是我在千寻学龄前用过最多的,我们没有刻意去做,仅仅是想起来的时候灵活使用。便是如此,她也很自然地养成了读完书还要想一想、记一记的好习惯。

二、 巧用简单符号过渡

一般来说,有了第1步的铺垫,孩子基本都会具备“记录思维”,建立最初始的“记录习惯”。

这时,多数孩子也开始自主阅读,可以往“边读书边记录”过渡了。

“边读书边记录”,就是读书时遇到好词好句,或者对内容有想法,马上在书上做标记,便于日后重读和摘抄。

这样,就不会与好内容、好点子失之交臂。

这种方式很适合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做标记不难,孩子肯动起来。

我和千寻制作了一些简单符号用做笔记,供大家参考:

问号?→表示对意思不理解或者有疑问;

感叹号!→表示对好词好句的欣赏;

小圆圈○→画在文章的关键词下面;

波浪线~~~→表示关键的内容或语句。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自创简单符号做笔记,这样孩子会更有参与感,也更愿意记录。

三、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有了第1步的铺垫,第2步的过渡,第3步我们就要进入正式的读书笔记。

具体怎么做呢?

日本有个很出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简单有效。

因其摘抄、评论并存的特征,就如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般,故取名“葱鲔火锅式”。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成都人最爱吃火锅了,所以我一见这个名字就很喜欢。

“葱鲔火锅式”笔记有五个要点:

写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评论:对文章的感想(感想不一定是很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越来越难下笔哦)

对应的3个步骤很简单:

Step1: 记录-基本信息

Step2:摘抄-好词好句、重要内容

Step3:评论-所思所想、批判持疑

如今市面上已有根据“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制作的笔记本。

比如我用的这款笔记本,就包含并区分了“读书清单、基本信息、摘抄(书摘)、评论(札记)”几部分,给孩子做读书笔记很方便。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这样的读书笔记,坚持一段时间,你就能看见孩子的转变。

他的阅读方式会从“读完就好”逐渐变成“习惯性精读”。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如果有这个特点,非常难以学好语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在这之后,你花重金买回家的那么多书,才算真正有了价值。

而孩子的阅读能力、语文水平也才有了质的飞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想动笔,爸妈们不必对偶尔的起伏太在意。

遇到倦怠期,不妨来点创意。

比如,把记笔记改为给作者写封信,就能重新激发出孩子表达的热情。

以上就是读书笔记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语文是门“聚沙成塔”的学科,绝无捷径可走。

孩子终归得养成一些“笨”习惯,方能摆脱老大难(懒)!

就好比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

其实仔细想想,世间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

只有付出了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