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為何是“三家”

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是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線,也標誌著社會制度進入封建制度,那麼為什麼是三家分晉,而不是四家分晉或者像田氏一樣獨家取代姜姓呂氏變為田齊呢?

春秋後期,晉國逐步衰弱,晉國的實權由六家掌控,分別是韓、趙、魏、智、範和中行。在之後的互相征戰中,范家和中行被滅掉,只留下了韓、趙、魏和智家,其中智家實力最強。最強的沒留下反而是剩下韓、趙、魏,這其中還有一些故事。


三家分晉為何是“三家”

當初智宣子想立智伯瑤為繼承人,智家族人智果說:“立智瑤不如立智宵,智瑤好的地方有五處,但是有一樣不好。鬢髮美觀,身材高大;能騎善射;通曉各種技藝;言辭善辯,聰慧;處事剛毅果斷;但是唯一不好的是不仁,品德不好;以他的五項才能去欺凌弱小,做不仁的事,誰會善待他,若果立瑤為繼承人,那麼智家族人將會被滅。”智宣子不聽,智果離開智族到太史那與智族分開,改為輔氏,到了智族被滅也只有智果這一支脈倖免存續下來,這裡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僅憑一個人的才能和德行就能預知後邊的事,這種程度我們現在的人很難做到,所以識人真的很重要。

趙簡子的兒子大的叫伯魯,小的叫無恤。像選立繼承人,不知道立哪一個。於是將訓誡寫在書簡上給兩個兒子,並告訴他們學習三年,三年後問伯魯不能說出訓誡內容,問他書簡在哪,已經找不到了;問無恤則能背出內容,問他書簡在哪無恤則從袖中拿出來給趙簡子看。趙簡子於是認為無恤賢能並把無恤立為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趙襄子。趙簡子派尹鐸去管理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一代,後成為趙國國都)。在去之前尹鐸問趙簡子想把晉陽作為財稅的輸出地還是作為後方保障。趙簡子的答案是後者,作為趙國的保障。尹鐸到晉陽後,減輕賦稅,增加人口,人心所向。趙簡子對無恤說:晉國如果有難,不要認為尹鐸管理的晉陽人口少,晉陽離著遠,一定要去晉陽。趙簡子為後人著想的眼光還真是長遠。


三家分晉為何是“三家”

未被分的晉國


智宣子死後,智伯瑤繼位,既智襄子。智伯在藍臺與韓康子、魏桓子宴飲,在宴席上智伯戲弄韓康子,並侮辱韓康子的大臣段規。智國聽到後進言說:“主上這樣恐怕會有災難。”智伯回道:“只有我讓別人有災難,誰敢來使我有災難。”智國說:“夏書上有人說一個人的怨恨怎麼會在明處,僅日在宴席上主上戲弄韓家君臣兩人,還說他們不敢反,毒蟲蜂刺都能害人,何況他們君臣兩人呢。”智伯不聽。看來不聽人勸的君主都沒好下場,普通人也一樣。智伯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想要不給,段規勸道:智伯好利而且剛愎自負,不給他恐怕會征伐我們,不如給他,給了他他就會像別人要,不給就會討伐他人,我們便倖免於難,我們可以伺機而動。韓康子聽後稱讚,善。於是派人把萬家之邑給了智伯。智伯一看要地成功很高興,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想不給,但是他的大臣任章問為何不給,魏桓子說:無緣無故要地,所以不給。任章勸道:無緣無故要地,諸大夫必然會恐懼智伯,我們給智伯地,智伯會自大,自大就會輕敵,恐懼的人會相互依靠團結,團結的人對待輕敵的人,姓智的命必然不會長久了,周書上說道,想要讓他失敗必先輔助他,想要取之,必先給他。主上可以先把地給他,讓他自大起來,我們可以選擇結交一些盟友,為什麼非得自己去和智伯對抗呢。魏桓子聽了說:好主意。於是把萬家之邑給了智伯。智伯又向趙襄子要蔡地臯狼之地,趙襄子不給。智伯大怒,於是率領韓、魏兩國軍隊攻打趙襄子,趙襄子逃走時問,我該逃到哪呢?隨從的人說:長子伯魯的城近,且城牆厚實完整。趙襄子說:百姓剛出力修完城牆,又讓他們捨身為我守城,能與我同心嗎?隨從說:邯鄲倉庫充實。趙襄子說: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又讓他們捨身與我守城,能與我同心嗎?晉陽是先主的屬地,尹鐸在那待民寬厚,那的人民一定會與我同舟共濟的。於是奔走晉陽。智、韓、魏三家軍隊圍住了晉陽,並放水淹了晉陽,晉陽城牆還有六尺就全被淹沒了,百姓家的灶臺都成了龜窩,百姓並無叛變之意。

智伯同韓康子、魏桓子一同到陣前觀看,智伯說到:現在我才知道大水可以亡別人的國家啊。這是魏桓子用胳膊肘肘韓康子,韓康子用腳踢魏桓子兩人會意,想到自己的都城都臨水,汾水可以灌淹魏桓子的都城安邑,絳水可以灌淹韓康子的都城平陽。智伯的大臣絺疵(zhi,ci)回去後對智伯說:韓、魏一定會反叛。智伯反問:你怎麼會知道。絺疵說:從人性可以知道,主上用韓、魏的兵力攻打趙國,趙國滅亡之後一定會是韓、魏。現在約定滅掉趙後三分趙地,晉陽城牆還有六尺就被淹沒了,晉陽百姓開始吃馬了,然而韓康子魏桓子兩人並沒有高興,反而面有憂色,他們已經明白這是非了。智伯之後把絺疵的話告訴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兩人同時說絺疵是為了防範我們,併為趙氏遊說,使主上懷疑我們而放鬆對趙氏的攻打,不然我們兩家豈不是不利於分趙氏的地,而想著自己危難不去攻打呢。兩人出去後,正好碰到絺疵。絺疵見到智伯說:你把我說的話跟他們兩人說了把。智伯說:你怎麼知道。對答:我看他們見到我仔細端詳我並加快了腳步。這是知道我看穿他們心思的緣故。智伯不為意,於是絺疵請求出使齊國。

趙襄子派張孟談悄悄出來見韓康子和魏桓子。見到後對他兩人說:我聽說唇亡則齒寒,今天智伯攻打趙氏,趙亡後就輪到韓魏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說:我們心裡知道,就怕事情沒成洩露出去,那我們的災禍就到了。張孟談說:謀劃出自二人的口,進我的耳,不會洩露。於是二人和張孟談約定好日期,並趙襄子在約定之日夜裡派人殺了守河堤的士兵,並決開大堤用水淹了智伯軍隊,智伯的軍隊因為救水而大亂,韓魏兩軍分兩翼攻擊,趙襄子率兵在前廝殺,大敗了智伯,殺了智伯並滅了智氏一族,只有改為輔氏的智果一脈倖存。


三家分晉為何是“三家”

三家分晉


智伯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才能大於德。商紂王和隋煬帝楊廣不也是這樣嗎,剛愎自用,才大於德。

三家滅掉智家後,並分了智家的土地,其後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剩餘土地,並於公元前403年周室王朝正式承認了三家為諸侯,至此晉國已名存實亡。並開啟了戰國新紀元。

故事取自南宋作者宋樞的《通鑑紀事本末》,這是一部整合了紀傳體和編年體的以記事為主線的史書,彌補了紀傳體對一件事的重複和編年體對事發時人物及故事情節的散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