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論語子路篇

zǐ lù wèn zhèng zǐ yuē xiān zhī láo zhī qǐng yì yuē wú juàn

子 路 問 政,子 曰:先 之 勞 之。請 益,曰:無 倦。

【註釋】先之:指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帶頭做。

【大意】子路問怎樣為政。孔子說:“自己先帶頭去幹,再讓百姓勤勞地工作。”子路請求孔子多講一點。孔子說:“不要倦怠。”

zhòng gōng wéi jì shì zǎi wèn zhèng zǐ yuē xiān yǒu sī shè xiǎo guò

仲 弓 為 季 氏 宰,問 政。子 曰:先 有 司,赦 小 過,

jǔ xián cái yuē yān zhī xián cái ér jǔ zhī yuē jǔ ěr suǒ zhī ěr

舉 賢 才。曰:焉 知 賢 才 而 舉 之?曰:舉 爾 所 知。爾

suǒ bù zhī rén qí shě zhū

所 不 知,人 其 舍 諸。

【註釋】先:率先。


有司:百官。


【大意】仲弓做季氏的私邑總管,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給手下的官吏們帶頭,原諒他們的小過錯,推舉賢良的人才。”仲弓說:“怎麼知道是賢良的人來推舉呢?”孔子說:“推舉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別人難道不能推舉他嗎?”

zǐ lù yuē wèi jūn dài zǐ ér wéi zhèng zǐ jiāng xī xiān zǐ yuē

子 路 曰:衛 君 待 子 而 為 政,子 將 奚 先?子 曰:

bì yě zhèng míng hū zǐ lù yuē yǒu shì zāi zǐ zhī yū yě xī qí zhèng

必 也 正 名 乎。子 路 曰:有 是 哉。子 之 迂 也。奚 其 正。

zǐ yuē yě zāi yóu yě jūn zǐ yú qí suǒ bù zhī gài quē rú yě

子 曰:野 哉,由 也。君 子 於 其 所 不 知,蓋 闕 如 也。

míng bú zhèng zé yán bú shùn yán bú shùn zé shì bù chéng shì bù chéng

名 不 正,則 言 不 順。言 不 順,則 事 不 成。事 不 成,

zé lǐ yuè bù xīng lǐ yuè bù xīng zé xíng fá bù zhòng xíng fá bù zhòng

則 禮 樂 不 興。禮 樂 不 興,則 刑 罰 不 中。刑 罰 不 中,

zé mín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gù jūn zǐ míng zhī bì kě yán yě yán zhī

則 民 無 所 措 手 足。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言 之

bì kě xíng yě jūn zǐ yú qí yán wú suǒ gǒu ér yǐ yǐ

必 可 行 也。君 子 於 其 言,無 所 苟 而 已 矣。

【註釋】衛君:衛出公蒯輒。他與父親爭奪君位引起國家混亂,孔子認為治理衛國需要先正名,明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


奚:疑問代詞,什麼。


正名:糾正禮制名分使用不當的狀況,正確使用各人的名分。名,名分,按照禮制定人的名義、身份、地位、等級。


闕(quē):缺,指回避,保留。


中(zhònɡ):恰當,得當。


措:放置,安放,處置。


苟(ɡǒu):隨便馬虎。


【大意】子路說:“如果衛國的國君等您去治理國家,您將先做什麼?”孔子說:“必將先糾正名分!”子路說:“您真的迂腐到這等程度嗎?為什麼要正名分呢?”孔子說:“你太鹵莽了,仲由!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應該採取保留態度。名分不正,言語就不順;言語不順,做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制度就無法建立;禮樂制度不建立,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人民就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做。所以君子正名分一定有他的理由可以講,講了也一定可以行得通。君子對於他的言論是沒有一點馬虎的地方的。”

fán chí qǐng xué jià zǐ yuē wú bù rú lǎo nóng qǐng xué wéi pǔ

樊 遲 請 學 稼,子 曰:吾 不 如 老 農;請 學 為 圃, yuē wú bù rú lǎo pǔ fán chí chū zǐ yuē xiǎo rén zāi fán xū yě

曰:吾 不 如 老 圃。樊 遲 出,子 曰:小 人 哉。樊 須 也。 

shàng hào lǐ zé mín mò gǎn bú jìng shàng hào yì zé mín mò gǎn bù fú

上 好 禮,則 民 莫 敢 不 敬;上 好 義,則 民 莫 敢 不 服。

shàng hào xìn zé mín mò gǎn bú yòng qíng fú rú shì zé sì fāng zhī mín

上 好 信,則 民 莫 敢 不 用 情。夫 如 是,則 四 方 之 民,

qiǎng fù qí zǐ ér zhì yǐ yān yòng jià

襁 負 其 子 而 至 矣,焉 用 稼。

【註釋】樊遲:孔子的學生,姓樊,名須,字子遲。


圃(pǔ):菜園,這裡指菜農。


襁(qiǎnɡ):背嬰兒的布兜、揹帶。


【大意】樊遲請求學習種莊稼。孔子說:“這個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求學習種菜。孔子說:“這個我不如老菜農。”樊遲出去了。孔子說:“真是個在野小人啊,樊遲!統治者講究禮儀,百姓就不敢不尊敬;統治者喜好仁義,百姓就不敢不服從;統治者誠實守信,百姓就不敢不說出實情。如果做到這樣,那麼四方的百姓就會揹著幼小的子女來投奔,為什麼要自己種莊稼呢?”

zǐ yuē sòng shī sān bǎi shòu zhī yǐ zhèng bù dá shǐ yú sì fāng

子 曰:誦 詩 三 百,授 之 以 政,不 達。使 於 四 方,

bù néng zhuān duì suī duō yì xī yǐ wéi

不 能 專 對。雖 多,亦 奚 以 為。

【註釋】《詩》三百:《詩經》有305篇,人們常以“《詩》三百”來指代《詩經》。


達:通達,通曉;能應用,處理得好。


專對:根據具體的外交場合,隨機應變,交涉外交事務。古代外交常以背誦《詩經》的部分章句來表達意思,所以背誦《詩經》是外交官必備的職業技能。


【大意】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務,卻辦不好;到四處出使,不能獨立談判應對;雖讀了許多詩,又有什麼用呢?”

zǐ yuē qí shēn zhèng bù lìng ér xíng qí shēn bú zhèng suī lìng bù

子 曰:其 身 正,不 令 而 行;其 身 不 正,雖 令 不

cóng

從。

【大意】孔子說:“統治者自己的品行端正,不用發佈命令,百姓也會去照著做;統治者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發佈命令,百姓也不會服從。”

zǐ yuē lǔ wèi zhī zhèng xiōng dì yě

子 曰:魯 衛 之 政,兄 弟 也。

【大意】孔子說:“魯國、衛國的政治情況像兄弟一般,相差不遠。”

zǐ wèi wèi gōng zǐ jīng shàn jū shì shǐ yǒu yuē gǒu hé yǐ

子 謂 衛 公 子 荊,善 居 室。始 有,曰:苟 合 矣;

shǎo yǒu yuē gǒu wán yǐ fù yǒu yuē gǒu měi yǐ

少 有,曰:苟 完 矣;富 有,曰:苟 美 矣。

【註釋】衛公子荊:衛國的大夫,字南楚,對財產家業能知足,不奢侈。而當時的卿大夫貪汙奢侈成風,所以吳國的季札把他列為衛國的君子。


善居室:善於管理家政財務,會過日子。


苟:差不多,也算是。


合:給,足。


【大意】孔子談到衛國公子荊說:“他善於過日子。開始有一點財產時,就說:‘差不多夠了。’等增加了一點,說:‘差不多完備了。’到財產富足時,他說:‘差不多富麗堂皇了。’”

zǐ shì wèi rǎn yǒu pú zǐ yuē shù yǐ zāi rǎn yǒu yuē jì shù

子 適 衛,冉 有 僕。子 曰:庶 矣 哉。冉 有 曰:既 庶

yǐ yòu hé jiā yān yuē fù zhī yuē jì fù yǐ yòu hé jiā yān

矣,又 何 加 焉?曰:富 之。曰:既 富 矣,又 何 加 焉?

yuē jiào zhī

曰:教 之。

【註釋】適:去,往,到。


僕:駕車。


庶(shù):眾多。這裡指人口多。


【大意】孔子去往衛國,冉有為他駕車。孔子說:“衛國人口真多啊!”冉有說:“已經人口眾多了,下面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要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又說:“已經富裕了,下面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該教育他們。”

  zǐ yuē gǒu yǒu yòng wǒ zhě jī yuè ér yǐ kě yě sān nián yǒu

子 曰:苟 有 用 我 者,期 月 而 已 可 也,三 年 有

chéng

成。

【註釋】苟:如果。


期(jī)月:即週年,十二個月。期,周。


【大意】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國家政事,一年就可以了,三年就會很有成績。”

zǐ yuē shàn rén wéi bāng bǎi nián yì kě yǐ shèng cán qù shā yǐ

子 曰:善 人 為 邦 百 年,亦 可 以 勝 殘 去 殺 矣。

chéng zāi shì yán yě

誠 哉,是 言 也。

【註釋】是:代詞,這。

【大意】孔子說:“‘善人能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就可以去除殘暴,免掉殺戮刑罰了。’這話說得很對啊!”

zǐ yuē rú yǒu wáng zhě bì shì ér hòu rén

子 曰:如 有 王 者,必 世 而 後 仁。

【註釋】世:三十年為一世。

【大意】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必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仁道行於天下。”

zǐ yuē gǒu zhèng qí shēn yǐ yú cóng zhèng hū hé yǒu bù néng zhèng qí

子 曰:苟 正 其 身 矣,於 從 政 乎 何 有。不 能 正 其

shēn rú zhèng rén hé

身,如 正 人 何。

【註釋】苟:如果。


正:動詞,使……端正。


【大意】孔子說:“如果端正自己的品行了,從事政務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端正自身品行,怎麼去糾正別人呢?”

rǎn zǐ tuì cháo zǐ yuē hé yàn yě duì yuē yǒu zhèng zǐ yuē

冉 子 退 朝,子 曰:何 晏 也?對 曰:有 政。子 曰:

qí shì yě rú yǒu zhèng suī bù wú yǐ wú qí yù wén zhī

其 事 也。如 有 政,雖 不 吾 以,吾 其 與 聞 之。

【註釋】冉子:冉求。


晏:晚,遲。


吾以:用我。以,用。


【大意】冉求從季氏官府辦完公務回來。孔子說:“為何今天回來晚呢?”冉求回答說:“有政務。”孔子說:“那只是事務罷了。如果有政務,雖然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

dìng gōng wèn yì yán ér kě yǐ xìng bāng yǒu zhū kǒng zǐ duì yuē

定 公 問:一 言 而 可 以 興 邦,有 諸?孔 子 對 曰:

yán bù kě yǐ ruò shì qí jǐ yě rén zhī yán yuē wéi jūn nán wéi chén

言 不 可 以 若 是,其 幾 也。人 之 言 曰:為 君 難,為 臣

bú yì rú zhī wéi jūn zhī nán yě bù jī hū yì yán ér xìng bāng hū

不 易。如 知 為 君 之 難 也,不 幾 乎 一 言 而 興 邦 乎。

yuē yì yán ér sàng bāng yǒu zhū kǒng zǐ duì yuē yán bù kě yǐ ruò

曰:一 言 而 喪 邦,有 諸?孔 子 對 曰:言 不 可 以 若

shì qí jǐ yě rén zhī yán yuē yǔ wú lè hū wéi jūn wéi qí yán ér

是,其 幾 也。人 之 言 曰:予 無 樂 乎 為 君,唯 其 言 而

mò yǔ wéi yě rú qí shàn ér mò zhī wéi yě bù yì shàn hū rú bú

莫 予 違 也。如 其 善 而 莫 之 違 也,不 亦 善 乎。如 不

shàn ér mò zhī wéi yě bù jī hū yì yán ér sàng bāng hū

善 而 莫 之 違 也,不 幾 乎 一 言 而 喪 邦 乎。

【註釋】幾(jī):期望。


幾(jī):接近。


一言而喪邦,有諸:或作,一言而可以喪邦,有諸?


【大意】魯定公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旺發達,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說話不能像這樣期望。人們說:‘做君主難,做大臣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的艱難,這不就近乎一句話可以興邦了嗎?”定公說:“一句話就葬送國家,有這樣的事嗎?”孔子回答說:“說話不可以這樣期望。人們說:‘我做君主沒什麼可以高興的,只是我說什麼話都沒有人違抗我。’如果君主說的話正確而沒人違抗,不也很好嗎?如果君主說的話不正確卻沒人違抗,不就近乎一句話葬送國家嗎?”

yè gōng wèn zhèng zǐ yuē jìn zhě yuè yuǎn zhě lái

葉 公 問 政,子 曰:近 者 悅,遠 者 來。

【註釋】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大夫,參見《述而第七》第十八章注。


說:同“悅”。


【大意】葉公問孔子怎樣為政。孔子說:“使國家境內的人高興,使境外的人來投奔歸附。”

zǐ xià wéi jǔ fù zǎi wèn zhèng zǐ yuē wú yù sù wú jiàn xiǎo

子 夏 為 莒 父 宰,問 政,子 曰:無 欲 速,無 見 小

lì yù sù zé bù dá jiàn xiǎo lì zé dà shì bù chéng

利。欲 速 則 不 達,見 小 利 則 大 事 不 成。

【註釋】莒父(jǔfǔ):魯國城邑,現在山東莒縣一帶。

【大意】

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如何為政。孔子說:“不要想求快,不要只看見小便宜。想求快反而卻達不到目的,只看見小便宜就成不了大事。”

yè gōng yù kǒng zǐ yuē wú dǎng yǒu zhí gōng zhě qí fù rǎng yáng ér zǐ

葉 公 語 孔子 曰:吾 黨 有 直 躬 者,其 父 攘 羊,而 子

zhèng zhī kǒng zǐ

證 之。孔 子

yuē wú dǎng zhī zhí zhě yì yú shì fù wèi zǐ yǐn zǐ wèi fù yǐn

曰:吾 黨 之 直 者 異 於 是。父 為 子 隱,子 為 父 隱,

zhí zài qí zhōng yǐ

直 在 其 中 矣。

【註釋】直躬者:直率、正直的人。


攘(rǎnɡ):偷竊,搶。


【大意】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那裡的鄉親有個直率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的兒子作證。”孔子說:“我們這裡直率的人和你說的不同。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的品德就在其中了。”

fán chí wèn rén zǐ yuē jū chǔ gōng zhí shì jìng yǔ rén zhōng

樊 遲 問 仁,子 曰:居 處 恭,執 事 敬,與 人 忠;

suī zhī yí dí bù kě qì yě

雖 之 夷 狄,不 可 棄 也。

【註釋】之:動詞,到。

【大意】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在家能恭敬端莊,做事能認真謹慎,對人能忠實誠懇。這種品德即使到了偏遠的夷狄之邦,也是不能放棄的。”

zǐ gòng wèn yuē hé rú sī kě wèi zhī shì yǐ zǐ yuē xíng jǐ yǒu

子 貢 問 曰:何 如 斯 可 謂 之 士 矣。子 曰:行 己 有

chǐ shǐ yú sì fāng bù rǔ jūn mìng kě wèi shì yǐ yuē gǎn wèn qí

恥,使 於 四 方,不 辱 君 命,可 謂 士 矣。曰:敢 問 其

cì yuē zōng zú chēng xiào yān xiāng dǎng chēng tì yān yuē gǎn wèn qí cì

次,曰:宗 族 稱 孝 焉,鄉 黨 稱 悌 焉。曰:敢 問 其 次。

yuē yán bì xìn xíng bì guǒ kēng kēng rán xiǎo rén zāi yì yì kě yǐ wéi

曰:言 必 信,行 必 果,硜 硜 然 小 人 哉,抑 亦 可 以 為


cì yǐ yuē jīn zhī cóng zhèng zhě hé rú zǐ yuē yī dòu shāo zhī rén

次 矣。曰:今 之 從 政 者 何 如?子 曰:噫!鬥 筲 之 人,

hé zú suàn yě

何 足 算 也。

【註釋】弟:同“悌(tì)”,弟弟敬重哥哥。


硜硜(kēnɡ):小石頭堅硬的樣子,形容固執淺薄。


斗筲(shāo):盛飯用的小竹器,以此來形容人的見識短淺,氣量小。


【大意】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呢?”孔子說:“自己行動保持羞恥之心,出使外國,不辜負君主託付的使命,可以說是士了。”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裡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里的人稱讚他敬重兄長。”子貢說:“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斷,這是不問道義所在只管貫徹自己言行的小人啊!但也可以作為次一等的了。”子貢說:“現今的從政者怎麼樣?”孔子說:“噫!這些氣量狹小的人算得了什麼?”

zǐ yuē bù dé zhōng xíng ér yǔ zhī bì yě kuáng juàn hū kuáng zhě jìn

子 曰:不 得 中 行 而 與 之,必 也 狂 狷 乎。狂 者 進

qǔ juàn zhě yǒu suǒ bù wéi yě

取,狷 者 有 所 不 為 也。

【註釋】中行(zhōnɡxínɡ):合於中庸之道的言行。


狂:志向遠大,敢作敢為的人。


狷(juàn):為人梗直,安分守己,不求有所作為的人。


【大意】孔子說:“找不到言行中庸的人交往,那一定要交往到狂者和狷者!狂者勇於進取,狷者絕不肯做壞事。”

zǐ yuē nán rén yǒu yán yuē rén ér wú héng bù kě yǐ zuò wū

子 曰:南 人 有 言 曰:人 而 無 恆,不 可 以 作 巫

yī shàn fú bù héng qí dé huò chéng zhī xiū zǐ yuē bù zhān ér yǐ

醫。善 夫,不 恆 其 德,或 承 之 羞。子 曰:不 佔 而 已

矣。

【註釋】巫醫:巫,巫師,占卜的人。醫,醫師。古代巫、醫合一,巫師也掌握一定的醫術,常以巫術祈禱替人醫病。

【大意】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恆心,就不能做巫。’這話說得對呀!《易經》恆卦的爻辭說:‘三心二意,總有人招致羞恥。’”孔子又說:“這話的意思是叫有恆心的人不必去占卦了。”

zǐ yuē jūn zǐ hé ér bù tóng xiǎo rén tóng ér bù hé

子 曰:君 子 和 而 不 同,小 人 同 而 不 和。

【註釋】和、同:是春秋時的兩個常用概念。和,調和,和諧,相互協調。同,相同,同一。君子能用自己的正確意見糾正別人的錯誤之處,與之和諧共處,但不盲從;小人則尚利同流,利益一致時盲從,利益不一致時則有衝突,不能和諧協調,同而不和。

【大意】孔子說:“君子講究和諧,糾正別人錯誤的意見,而不盲目附和跟從,小人盲從,卻不肯表示自己的意見。”

zǐ gòng wèn yuē xiāng rén jiē hào zhī hé rú zǐ yuē wèi kě yě

子 貢 問 曰:鄉 人 皆 好 之,何 如?子 曰:未 可 也。

xiāng rén jiē wù zhī hé rú zǐ yuē wèi kě yě bù rú xiāng rén zhī

鄉 人 皆 惡 之 ,何 如?子 曰:未 可 也,不 如 鄉 人 之

shàn zhě hào zhī qí bú shàn zhě wù zhī

善 者 好 之,其 不 善 者 惡 之。

【大意】子貢問孔子說:“鄉里人都喜歡他,這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行。”子貢又問:“鄉里的人都討厭他,這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行。最好是鄉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鄉里的壞人都討厭他。”

zǐ yuē jūn zǐ yì shì ér nán yuè yě yuè zhī bù yǐ dào bù yuè

子 曰:君 子 易 事 而 難 悅 也,悅 之 不 以 道,不 悅

yě jí qí shǐ rén yě qì zhī xiǎo rén nán shì ér yì yuè yě yuè zhī

也。及 其 使 人 也,器 之。小 人 難 事 而 易 悅 也,悅 之

suī bù yǐ dào yuè yě jí qí shǐ rén yě qiú bèi yān

雖 不 以 道,悅 也。及 其 使 人 也,求 備 焉。

【註釋】說:同“悅”。

【大意】孔子說:“為君子做事容易,卻難討他的喜歡。不用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不會喜歡;等到他用人的時候,根據各人的才能德行分配任務。為小人做事難,討他喜歡卻容易。即使不是用正當方法來討他喜歡,他也會歡喜的;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便求全責備。”

zǐ yuē jūn zǐ tài ér bù jiāo xiǎo rén jiāo ér bú tài

子 曰:君 子 泰 而 不 驕,小 人 驕 而 不 泰。

【大意】孔子說:“君子坦蕩和泰而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而不安泰坦蕩。”

zǐ yuē gāng yì mù nè jìn rén

子 曰:剛、毅、木、訥 近 仁。

【註釋】木:憨厚朴實。


訥(nè):說話遲鈍。指說話謹慎,少言。


【大意】孔子說:“剛強、果斷、憨厚質樸、說話謹慎,做到這四點就近於仁了。”

zǐ lù wèn yuē hé rú sī kě wèi zhī shì yǐ zǐ yuē qiè qiè

子 路 問 曰:何 如 斯 可 謂 之 士 矣?子 曰:切 切

sī sī yí yí rú yě kě wèi shì yǐ péng yǒu qiè qiè sī sī xiōng dì

偲 偲,怡 怡 如 也,可 謂 士 矣。朋 友 切 切 偲 偲,兄 弟

yí yí

怡 怡。

【註釋】切切偲偲(sī):互相責善的意思。


怡怡如:和順的樣子。


【大意】

子路問道:“怎麼樣才可以叫做士了呢?”孔子說:“互相批評,督促切磋,和睦相處,可以說是士了。朋友之間要互相督促批評,兄弟之間要親切和氣。”

zǐ yuē shàn rén jiào mín qī nián kě yǐ yì jí róng yǐ

子 曰:善 人 教 民 七 年,亦 可 以 即 戎 矣。

【註釋】即:就,往……去。


戎(rónɡ):兵戎,指軍隊,戰爭。


【大意】孔子說:“善人教導人民七年,也能叫他們作戰了。”

zǐ yuē yǐ bù jiào mín zhàn shì wèi qì zhī

子 曰:以 不 教 民 戰,是 謂 棄 之。

【大意】孔子說:“用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人去作戰,等於拋棄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