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瓦倉社區:荒山荒地變金山 居民園裡賺錢忙

時下,走進馬龍區雞頭村街道瓦倉社區餘大屯居民小組,到處充滿綠色,隨處可見群眾繁忙的景象。據瞭解,大屯居民小組地處偏僻,曾經村容村貌較差,村子並不富裕,很多群眾存在“等靠要”的懶惰思想,村組周邊到處都是荒山,稍微遠一點的難耕作的承包地大都撂荒,群眾收入很低,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自2013年12月雞頭村街道成立以來,該街道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等一系列扶貧措施,群眾的思想得到了很大轉變,群眾從“等靠要”向主動抓經濟、謀發展。


馬龍瓦倉社區:荒山荒地變金山  居民園裡賺錢忙


如今,家家戶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群眾富了;村內外道路實施了硬化,群眾出行方便了;村內環境乾淨整潔,群眾自覺形成了愛環境、保護環境、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村莊美,群眾想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幫扶下,引進了種植大戶,在發展蘋果種植的同時,也帶動了群眾發展蘋果,曾經的荒山荒地變了模樣,換上了時尚的馬龍蘋果派盛裝,蘋果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產業。


馬龍瓦倉社區:荒山荒地變金山  居民園裡賺錢忙


吳建林是該社區引進的蘋果種植大戶,剛開始發展蘋果種植,群眾思想不統一,大多不支持,一定程度給土地流轉工作帶來的難題。在街道、社區和村小組幹部的通力合作下,挨家挨戶,不知疲倦地反覆上門入戶做工作,最終取得了群眾的配合,並願意把荒山和承包地流轉給吳建林。經過短暫的兩年時間,全社區共流轉了500多畝土地,在他的精心細作下,硬是把500多畝不起眼的流轉地建成了全區有名的“歪蘋果”育苗、種植基地。農戶在收到土地租金的同時,農閒時可以到蘋果基地就近務工掙取薪金,還可以把多餘的農家肥賣給基地獲取收入,大大增收了群眾的收入。


馬龍瓦倉社區:荒山荒地變金山  居民園裡賺錢忙


現在的瓦倉餘大屯居民小組,充滿朝氣,活力四射。一山是“歪蘋果”種植基地,一山是周楚明蘋果種植基地,田間還有萬壽菊合作社種植基地。據瞭解,僅這三片基地就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群眾的土地租金每年就達80餘萬元,吸納100餘人到基地務工,群眾增收有了希望,村莊變了模樣,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尹路倉 徐成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