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傳》是朝鮮古典的文學作品,就如《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地位一樣。《春香傳》與《沈清傳》《興夫傳》並稱朝鮮三大古典小說,在朝鮮半島可謂家喻戶曉。

從文學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春香傳》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其中更是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朝鮮民族文化,既展現了朝鮮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過朝鮮後期的世態人情,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

《春香傳》主要講述了春香與夢龍,一對渴望愛情和婚姻的自由的男女,因身份地位的不對等,不被世俗所容,他們的相愛遭到了夢龍一家的反對,夢龍上京後,新任南原使道卞學道,逼迫春香為其“守廳”,春香不同意,被迫下獄,最後夢龍一舉中第,回到家鄉南原與春香成親,夫妻團圓的故事。

《春香傳》中,作者將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無奈、辛酸、春香與夢龍兩人對愛情的渴望等賦予了浪漫主義的色彩是一部以現實主義筆法創作出的浪漫主義作品,以下,我將從社會文化背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及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來深刻解讀這部朝鮮經典小說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1. 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是這部小說成功的基石

《春香傳》這個故事看著很傷感,結局卻是典型的大團圓,這部小說得以在朝鮮李朝後期廣為流傳,主要是因為它真實地表達了當時朝鮮人民的思想和情緒,以及他們的愛憎和願望。

《春香傳》的社會背景非常混亂,當時是等級制度劃分異常鮮明的一個黑暗時代,自進入18世紀以後,朝鮮的農民起義在全國範圍內此起彼伏,反封建氣勢也空前高漲,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李氏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即將崩潰。

當時的朝鮮社會,身份等級制度已經極為嚴苛,處於社會最高地位的階層,始終在政治、文化、社會及經濟等方面均享有絕對的特權,每個階層都必須遵守自己的等級制度,不能隨意僭越。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月梅是退妓,春香作為退妓的女兒,地位其實等同於奴婢、俳優、白丁等,屬於賤民,在社會的最底層。春香雖然色藝俱佳,心地善良,然而她的身份及地位,卻成為阻礙她和夢龍結合的根本原因。

春香與夢龍相愛的過程極其坎坷,吃盡了苦頭,也受盡了考驗,由於地位的懸殊,春香與李夢龍分別時,春香仰天長嘆:

可惱啊可恨,尊卑貴賤害得我只有底子飲泣郎君啊,你可別以為我出身低賤便可隨意拋棄我。

春香的憤慨與惱怒就是當時的身份尊卑制度造成的,而春香對身份制度的不滿和反抗,是她追求身份平等意識的體現,她渴望能夠通過反抗,達到和夢龍一樣的身份地位,這樣她就能如願嫁給夢龍,從而也提高了她自己的身份等級。

這種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使春香與夢龍的愛情故事具有了傳奇和浪漫主義的色彩。也就是那一時期,反對李氏王朝的反封建文學,像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春香傳》,這部《春香傳》既代表了底層勞動人民的呼聲,又有勞動人民想要打破等級制度,進入上層社會的渴望。

作者塑造的春香和夢龍這一對追求理想愛情的青年形象,表現了有著叛逆精神的勞動人民,既渴望平等,又渴望自由,追求自主生活的強烈願望,而他們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認可,也成為了朝鮮勞動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範。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2. 現實主義表象下,春香與社會發生了第一次衝突

《春香傳》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小說,它其實是愛情故事為線索,以反對卞學道的不法行為主要事件,藉機反映當時官府的腐朽統治,並同時歌頌朝鮮普通人民的反抗和鬥爭。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作為李朝末期,爭取婚姻與愛情自由的典範,同時也是朝鮮勞動人民心中優美形象的代表。她崇尚愛情自由,認為婚姻是愛情的結合,而她自己也是按照這個原則行事的。她雖是退妓月梅之女,卻從小剛強有志,氣量過人,她夢想擁有永結同心的愛情,要自己選擇人生的另一半。

廣寒樓,春香巧遇翰林之子李夢龍,春香不顧地位、身份的懸殊,勇於和李夢龍結為夫妻。

李朝末期的婚姻問題,其實也是社會問題,作為統治者,他們希望一直藉助身份等級制度,進行黑暗的統治。

李夢龍要隨父進京,出發前,春香與夢龍有了思想衝突,而他和春香自主結合的婚姻,也受到了身份和地位的阻礙,此時,春香鼓起勇氣與封建社會展開了證明衝突和鬥爭。

▶ 春香對愛情自始至終都是堅持的態度,她不是因為夢龍的地位高,為了攀附權貴才與他相愛,而是真正的喜歡夢龍。兩人相戀前,春香告訴夢龍,他們兩家是有"貴介"和"蓬門"的區別,直到夢龍答應"意決情真",春香才才與夢龍結合在一起。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 對夢龍來說,他和春香的結合是兩情相悅,可是,夢龍的地位要求他必須遵守封建制度的制約,他的家訓是"娶藝伎之女做妾不但敗壞門庭,而且……一定要斷送前程",於是,夢龍退縮了,他承擔不起家訓的責任,也承擔不起和春香自由婚姻的責任。

夢龍對春香說:

我二人就不能不分手了。

夢龍面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態度,傷透了春香的心。

這種矛盾看似是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其實卻是當時的封建制度和自由婚姻的矛盾,春香忍不住對夢龍說:

你休以為春香是個賤女,所以任意拋棄。

然後,春香又對封建制度進行了抨擊:"貴族兩班,個個狠毒,恨哉!恨哉!尊卑貴賤,委實可恨,誰都元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曾想世界上竟有這般狠毒的兩班。"

這是春香對自由婚姻的而嚮往,也是對封建身份等級制度的控訴和反抗。

3. 現實主義表象下,春香與社會發生了第二次衝突

夢龍離開春香後,卞學道作為南原使道,利用權威逼迫春香為其"守廳",春香不從,卞學道將其下獄關押。卞學道是統治者,春香是被統治者,兩者產生的矛盾和鬥爭,實際上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壓迫者和反抗者之間的鬥爭。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又是反抗者,公堂上,春香義正辭嚴地質問卞學道:

那劫持有夫之婦的人,為何無罪?你是臨此治民還是專用酷刑來把人薅惱?

接著她又繼續說:

使道士大夫,不把四政司,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

隨後在公堂上,春香提出要"申冤雪恨,願得七尺劍,刺殺賊讒奸。"

春香的反抗和控訴代表著朝鮮人民由來已久對封建制度的不滿和仇恨。春香原本是為了爭取婚姻自由和愛情自由所做的鬥爭,逐漸演變成了和封建社會的鬥爭,由此,春香也成為了朝鮮人民思想、情緒、願望和意志的表達者。

作者以現實主義的筆法創造出了春香的形象,她非常符合底層勞動人民的心理預期,同時也可以看到,當時男性底層勞動人民對理想女性的渴望是有一定標準的,他們通過這個標準塑造出了一個美好的人物形象-春香,而春香也作為典型的女性形象,在朝鮮一直流傳,被譽為女性完善自我的標榜與典範。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4. 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對於塑造人物,推動小說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歌德曾說過,現實主義是從客觀現實世界出發,抓住其中本質特徵,加以典型化;浪漫主義側重於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情感和幻想較佔優勢。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傳》就是用浪漫主義手法寫成的,它的浪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春香與夢龍的相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以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李朝末期還是封建社會,春香這樣一個女子,公然在廣寒樓下盪鞦韆,這其實是不太符合當時的社會現狀的,可是,這樣的公共場所才創造了夢龍和春香一見鍾情的機會。

以春香當時的言行,結婚前就對越牆而入的夢龍有了好感,在沒有經雙方父母的同意下,兩人就海誓山盟,認識的當晚,他們就如膠似漆的在一起了。這與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標準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甚至可以說是與倫理道德背道而馳的。

② 夢龍形象刻畫所使用的突出對比手法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夢龍出身與封建社會的兩班階級,他既是富家公子,也是一個有著積極進步思想的代表。他追求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科舉制度下,他及第後,他想要為人民對坐實事,他還說:“要知城裡事,須問種田人”。

當夢龍發現卞學道是個昏庸、無道的官吏時,他想要做一個“清官”,期望用自己的力量懲治卞學道這一類的貪官汙吏,他在卞學道的生辰宴寫下一首諷刺詩:“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人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這首詩諷刺了那些整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貪官汙吏。

在封建的統治下,依靠李夢龍的方法想要懲治那些不做正事的汙吏,其實還有是一定難度的,但是作者賦予了浪漫主人手法,藉助夢龍的形象,深刻表達了朝鮮人民需要夢龍這樣的“清官”來為他們當家做主,來改變社會現狀。

③ 貪官卞學道的人物刻畫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卞學道是小說中的一個反面人物代表,他荒淫無恥、殘橫專暴,小說中是這樣刻畫他的:“為人文采有餘,道德不足、刁鑽乖僻、刻薄尖酸、,通曉風流之事,愛做狹邪之遊,原是個失德的小人,常斷些無情的冤案。”

卞學道到任南原使道,第一件事竟然是點傳藝妓、尋花問柳,在他想要把春香佔為己有,春香誓死不從時,卞學道下令給春香上枷,並施以酷刑,想要逼迫春香就範。

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手法,用漫畫方式刻畫了卞學道的醜態,使卞學道的醜惡嘴臉馬上呈現眼前,同時也表現了普通大眾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憎恨。

④ 小人物的設置

小說中的侍女香丹、僕人房子是兩個小人物愛看看似無關緊要,卻在春香與夢龍的交往及感情發展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他們倆個人物的出現就如《西廂記》中的紅娘作用相同,因僕人房子的引薦,夢龍才能認識春香,由於侍女香丹對孟龍頗有照顧,夢龍才有機會解救春香。

作者把現實主義的現狀,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寫出來,其實展現了對自由的渴望,使得這部小說看點更多,情節高潮迭起。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5.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東西方文化有著本質的差異,從本質上看,東方屬於整體文化,而西方屬於個體文化,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

以小說《春香傳》和《奧德修紀》為例來看:

《春香傳》結尾,李夢龍化身乞丐去探望被判入獄的春香,隨後又以御史的身份出現在春香面前,堂下除了春香,眾人都知道堂上的是趕走貪官汙吏的李夢龍,無敵春香跪在堂下,不敢抬頭,也不知道是李夢龍,為李夢龍試探春性創造了條件。

《奧德修紀》和《春香傳》有類似的情節,奧德修斯從海外回到故鄉,聽說妻子有很多的追求者,便按照雅典娜的計策,變成一個真正的乞丐,以此成為妻子眾多的求婚者之一,他的妻子佩涅羅佩對丈夫忠貞不渝,她十分討厭這些求婚者,就想到個主意,用丈夫的弓箭來做試驗品,到時誰能拉開就嫁給誰。

奧德修斯的這把弓箭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拉開的,求婚者全部失敗,這時輪到乞丐上場,拉開弓箭後,他和妻子共享團圓。

這兩部作品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的經典文學《奧德修記》主要是為了凸顯女人的智慧,而《春香傳》作為東方的經典文學,它體現的是男人的智慧,這就彰顯出了相似的情境下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質,而這種差異可以促進、推動東西方文化的發展,對人類邁向和平世界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傳》是朝鮮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是朝鮮人民的寶貴文學遺產,它不僅體現了朝鮮勞動人民對自由和平的渴望,而且把春香這個人物塑造的如此成功,深受廣大朝鮮人民的喜愛,使春香成為勇於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標榜和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