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一歲了是自己帶好還是家裡老人帶?

笨笨熊愛吃糖


很多人覺得,讓老人幫帶孩子,既讓年輕人放心闖蕩無後顧之憂,又讓老人打發時間享受了天倫之樂,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事實上,老人帶孩子到底是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

1.

基本上在小區內的遊樂場帶孩子玩的都是老人,極少能看到孩子的父母陪伴。會看到爺爺奶奶們揹著孩子的書包一會遞水,一會兒擦汗的。我們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愛著孩子,盡心盡力。

而在家裡,兩代人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是衝突不斷。

你說要給孩子立規矩,老人說那麼小他懂什麼呀?

如果繼續,就放大殺招:“你們小時候我不也是這樣帶過來的,不也好好的嘛!現在閒我這不好好那不好的。”

你給孩子吃點冰箱裡拿出來的飲料,立馬講那麼涼的東西喝了孩子會拉肚子的。

你在教育孩子,孩子哭起來,老人立馬滿足他的條件。你講孩子哭一下就好,他會看大人反應的,如果每次一哭就滿足他無禮的要求,那以後都會這樣的。老人說孩子高興不哭就好,哭起來心裡煩躁。

……

很多這樣的衝突,明裡暗裡地較量著。

即使當你面好,後面該怎麼還怎麼著。

2.

有一個哥們,他家的寶寶比嘟嘟大2個月,從6個月斷奶之後起就是奶奶一直照顧,夫妻倆在離家400公里左右的地方工作。經常隔一段時間回去看孩子,自己單獨帶一天孩子常常累得癱那裡不想動一下,雖然知道孩子有些生活習慣並不好,但是看到母親頭上那新增的白髮又聯想自己的感受,母親幫忙帶孩子本身已經很辛苦了。不能還怪父母,這是自己的問題。

孩子往往跟經常陪伴自己的人有著相同的生活習慣。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變過來的。

3.

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扔給父母

有的人在自己都還是孩子的時候,生下了孩子然後扔給老人帶,自己仍然過得像個孩子。過幾年自己明白過來要管教孩子時,發覺無從下手。

父母不僅是一聲稱謂,還是一種責任和愛。

老人幫你帶孩子就算養好了,這個孩子其實也不是你的孩子。

他站在你的面前,你會感到陌生。

他喜歡什麼?性情怎樣?飲食如何?作息習慣?

語言表達怎樣?什麼時候邁出第一步?什麼時候能跑會跳?

……

你一問三不知,

這還是你的孩子嗎?你頂多生下了他。所以孩子還是不要“全託”給老人撫養,儘量一起共同撫養吧!

就像之前我把嘟嘟給奶奶幫忙照顧一個月時,奶奶告訴我很會講話了嗎?“爺爺,去死!”

我和宣先生立馬決定把孩子接回自己身邊照顧,要是奶奶想孩子了可以來我們家一起共同照顧。

4.

如果要老人照顧孩子,請理解老人。

很多人一提起老人帶孩子就滿嘴的怨言,甚至搞得家裡雞飛狗跳。

要知道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沒有義務的,他不幫忙是應該的,幫你應心存感激。

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小到吃穿住行,大到習慣的培養,思想啟蒙,沒有哪一樣是不需要費心費力的。如果孩子有問題就一味的抱怨,自己卻沒有去給方法,沒有好好溝通。換位思考,如果別人一味的抱怨你,你是什麼感受?

就像嘟嘟講“爺爺去死”之後,我和宣先生雖然內心咯噔一下但是並沒有責怪婆婆的意思,不過一致決定把孩子接回身邊養育,嗯!當然我又成全職媽媽了。

共同養育,相互成長。

就像最近嘟嘟外婆在我家幫忙帶嘟嘟一樣,外婆從小帶大我們4個,最是不能聽小孩子哭了,嘟嘟有時候為了達成自己想吃糖的要求也會哭上一會,但是這種哭是沒有眼淚的。通常情況下,我會明確告訴嘟嘟:“你想吃糖沒問題,但是不是現在,你不開心要哭一下我理解你,那麼你先哭一下吧!一會兒我們繼續玩。”外婆剛開始很不習慣,但是我們私下溝通過後,現在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使他不樂意也會私下裡和我溝通。當著嘟嘟的面是不會講別的或者她會選擇走開。

最後,希望大家不管是哪種方式帶孩子請儘量讓孩子留在你的身邊,因為父母的愛是無法替代的。

就算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而無法做到的話,找機會多和孩子建立聯結,比如現在很方便的視頻、電話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請記住:帶孩子,是生養者的責任。

別人,都只是幫忙而已。

不幫,也不必心存怨懟,

幫忙,應心存感激。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件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置功能,可以設置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阿拉啦啦啦


我覺得還是自己帶會好一點!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很陳舊,大多都是以溺愛為主了,這樣很不利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雖然年輕人一邊帶孩子,一邊要工作很辛苦,但是我認為很值得,因為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空間


溫暖142613096


還未懷孕時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現在寶寶2個多月了,我的答案依然是:自己帶好!0到3歲一定要自己帶,有能力的最好自己帶到6歲。

自己帶的好處

一是可以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多人對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父親,總認為“這是我的孩子,還能不跟我親?”實際上,如果父母從未付出精力在孩子的陪伴上,對孩子而言,你們只是與他在血緣上的關係,沒有感情可言。很多家庭因為孩子被老人帶大,只認奶奶,不找媽媽,造成家庭關係的不和諧事小,父母對孩子完全沒有管束力和威信,沒有信任的建立,孩子不聽你的,影響孩子培養事大。

我認識一位父親,常年在外打工,疏於孩子陪伴,他就是認為是自己的孩子,跑不了,過年回去看看,多買點玩具、吃的哄哄就行了。現在孩子長到4歲,看到他就像看到客人,完全沒話講。他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很牴觸,聽不進去,也不接受。他很後悔想要彌補,把孩子接回自己身邊帶,但孩子還是與他不親近,更別提把父母當朋友、說說悄悄話了。

更進一步說,孩子在幼兒期與父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幫助孩子和父母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的基礎。從科學育兒的角度看,幼兒時形成的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與大人間建立了親密無間的溝通迴路,會讓叛逆期時候的問題解決變得容易,因為孩子從小對你有信任感,會願意讓你當他的傾聽者。

二是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雖然老人幫我們帶孩子肯定也是盡心盡力,但帶孩子畢竟不是隻管他的吃喝拉撒睡,更重要的教育引導和啟蒙,這個角色舍父母其誰。老人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和禮儀養成,與我們希望培養的樣子有很大差距,與其讓孩子耳濡目染養成我們不太滿意的習慣,將來你們又埋怨老人,不如自己來做孩子的榜樣,按照現代的科學育兒方法因材施教。

三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發育有利。老人帶孩子的傳統方法不是一無是處,但科學育兒的好處更是不可忽視。像是要把握好孩子成長的31個關鍵敏感期、蒙氏理念及正面管教理念的教育引導等,這些都是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極有幫助的育兒方法,但老人普遍認為自己幾個孩子都帶大了,經驗豐富得不得了,而且自己的孩子不是都長得很好嗎?容易固執于堅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忽視對孩子最關鍵的0到3歲的發育發展啟蒙。這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自己有話說

我的孩子才2個月,小公主一枚,高需求寶寶。我從月子裡就是白天黑夜連軸轉,現在她長到十幾斤,總要抱,我兩個手腕都腫掉。但是我知道前3個月的寶寶安全感低,對於他的需求父母要儘量滿足。慢慢的,雖然累,但因為是自己親帶親喂,寶寶的生活規律就摸清楚了,現在可以根據他的情況進行引導調整,這是老人帶實現不了的。

選擇生孩子是父母自主的選擇,既然你們完全自主主動的做了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堅定的做孩子扶養培育的第一責任人,而不是給老家的老人帶回去一個小寵物,這是對孩子成長的不負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