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事件提醒我們要回歸實體經濟

炒股票、炒期貨,都是零和博弈,你的所失,必是他人所得,反之亦然,在這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價值的增加。

1990年代以前,我國是沒有股市,也沒有期貨市場,統計經濟總量也只統計工農業生產總值,不將服務業的收入計算到經濟增長中,這主要是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影響,認為只有物質財富的增加才是價值的增加,其他服務行業所獲得的利潤,不過是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剩餘價值的分配和轉化,在這種思路下,股票和期貨市場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但是自從厲以寧推動的股票市場獲得通過後,我國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在逐步向西方靠攏,不斷推出各種衍生金融產品,比如允許做空和做多,推出股指期貨等等,這些都是收割韭菜的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泡沫。

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完全脫離傳統的物質財富增長創造投資回報的初衷後,幾乎所有進入市場交易的人都是韭菜,除非你能在獲取了一次或數次利益後能狠下心走出來。這就如你去葡京,賭贏一把就走,永不回來,那麼你就獲利了,否則,永遠都只有莊家贏。

股市和期貨也存在莊家,莊家會操縱這兩個市場獲利。現在很多專家都會列出一大堆理論來證明金融市場如何避免風險,但是,投資者需要知道的是,你有話語權,你就是莊家,你永遠不會有風險。

1990年代前,在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一般都會安排幾個課時的電教課,其實就是看錄像,證券市場的所有莊家操作手段,幾乎在電教錄像裡都有簡單模擬,雖然模擬的簡單,但是原理永遠適用。如果你真想學金融市場投資,過去的電教錄像是最好的教材。

所以,這次中行原油寶事件的投資者,我最同情的是他們自願做韭菜而不自知,而不是他們的資金損失,普通人,手上兩個閒錢,如果你不碰實體經濟,那麼,老老實實放銀行吃利息,要不買套房子出租,也還說得過去,一旦進入所謂的金融市場,那麼,你就是去做韭菜的。

金融市場風險本質在於該行為不能產生物質財富。舉個例子:你用20倍的市盈率去買下股票,如果你想依靠股份公司所創造的利潤來獲得回報,分紅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大家可以測算一下幾個巨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其市值和利潤之間的倍數,測算一下其市值和淨資產之間的倍數,來看看差距多大,你就可以推算泡沫有多大。當然,只有破裂了,大家才會說他是泡沫,當沒破裂的時候,沒人會說他是泡沫。

金融市場如果利用槓桿,則風險會更大,有一年有兩件事,一是英國的,百年巴林銀行被一個27歲的毛頭小夥弄垮,另一個是中國的,陳久霖讓中航油鉅虧,這兩人後來都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其實這種懲罰是於事無補的,英國那個我不知道他出獄以後做什麼,但中國這個出來後還開了家公司,應該日子過得還滋潤。中國體制內有很多人,能到達某個地位的時候,他已經融入了一個階層的圈子,所以儘管入獄,出來以後還能有關係利用,有好的生活質量,甚至還能被很多媒體稱讚,成為很多雞湯的佐料,這種人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反正我這段話不是針對陳久霖先生的,只是想反面告誡體制外、社會地位也不高的人,你們手上有兩個閒錢,如果如此次中行原油寶事件一樣,除了虧掉本金,還揹負上比這嚴重得多的債務,那麼,你後輩子就算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