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寶”景福宮,卻只有兩棟是原始建築

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朝鮮王朝(李氏朝鮮)的正宮。位於朝鮮王朝國都漢城(今首爾),又因位於城北部,故又稱“北闕”,是首爾五大宮之首,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

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寶”景福宮,卻只有兩棟是原始建築

景福宮地圖

韓國人將景福宮作為朝鮮歷史的象徵,視之為國寶,然而就是這樣的國寶卻僅有兩座原始建築,剩下的大多數是在1995年到2019年間復建的。

1、勤政殿

始建於朝鮮王朝太祖三年(1394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作為正殿,主要用於舉行國家的重大慶典,接見外國使節等重大外事活動,是景福宮各殿之首,其地位如同北京紫禁城之太和殿。

勤政殿建立在兩層高臺之上,在殿的中央,設有帝王的御座,原來在殿內設有許多用於儀式的器具,現在已蕩然無存。現存的勤政殿在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六年)由於壬辰倭亂被燒燬,後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由興宣大院君予以修復。

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寶”景福宮,卻只有兩棟是原始建築

景福宮 勤政殿

2、慶會樓

慶會樓位於漢城景福宮院內西側,康寧殿前湖中,是朝鮮王和大臣們舉行宴會的場所。

慶會樓始建於1408年,1412年改建,1865~1867年間恢復景福宮時又經重修。

慶會樓正面7間,寬34.4米;進深3間, 寬28.5米。

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寶”景福宮,卻只有兩棟是原始建築

景福宮 慶會樓

慶會樓建在四方形大荷花池中央,東側設三座石橋進出樓閣,一樓周圍留著一間房寬的樓廊,立著兩排共48根高約4.5米,寬約1米的銀灰色花崗岩石柱,外邊是方柱,裡邊是圓柱,同二樓的紅色木柱和諧統一,顯得幽雅壯觀。房間與樓廊之間的門採用屏風式,必要時可同時打通一二樓。房門、房梁、牆壁、天棚上都畫有各種裝飾圖案。樓棚呈廟式黑色大屋頂形狀,好似一隻大鶴展翅欲飛貌。整個樓閣遠看雄偉壯觀,近觀富麗堂皇,是一座充分顯示朝鮮古代高超建築藝術水平的寶貴史料。

木質建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最易損毀,能夠留存下來的更應該好好珍惜。相比之下,我們的紫禁城保存的就要完整的多,要感謝上天的眷顧,更應該記住那些為了保護紫禁城而付出努力的先輩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