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取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深度解讀】

【原創文章 禁止複製】


如何獲取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深度解讀】

對企業法律風險的管理過程中,第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明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目的是給後面的動作,包括風險的識別、分析、判斷和應對打下基礎。

明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是應用適當的方法,對企業內外部環境中與法律風險相關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整理、歸納的一系列過程。通過明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企業可明確其法律風險管理目標,確定與組織相關的內部和外部參數,並設定法律風險管理的範圍和有關風險準則。

  我們今天重點討論如何梳理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內部環境信息我們放在下一講解決。

  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是指企業外部與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技術、法律等各種相關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本行業的業務模式及特點。

行業是指從事經濟活動中同性質的生產、服務或其他經濟社會的經營單位或者個體的組織結構體系,又稱產業。但從嚴格定義上講,產業概念範疇比行業要大,一個產業可以跨越幾個行業。

行業都有自身的特點,它的經濟運作模式,業務模式,行業鏈條組成,甚至用工喜好等都差不多,所以,研究涉案企業的行業業務模式及特點,能夠幫助我們解讀這個行業的密碼,從行業的普遍性特徵上發現問題,也同時對本企業跟行業特點進行橫向比對,也能發現問題點。

這個問題的信息抓取,我們一般通過行業協會的動態和日常信息發佈進行收集,工作可靠性高,信息集中度高,效率高。


2、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技術以及自然環境等。

這個範圍的外部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理清楚企業的外圍因素對企業本身的影響,甚至有些公司所處的自然環境的不同,也能影響到法律風險的判斷和風險度的高低。非外貿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無需針對國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技術以及自然環境進行信息收集。國內企業因為所處的省份不同,上述的因素也會有很大區別,所以不可小看。好在這些信息的可變性不高,我們從事專業法律風險防控的團隊,基本上很容易通過同行業交換的方式獲取,有時候我們也能從公司所在區域的官方文件甚至政府公報中進行解讀,注意解讀時候的取捨和修正,以符合我們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和精準性要求。


  3、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情況及其變化。

這部分信息的收集比較容易一些,很多省級律師協會都會在向會員律師服務中提供類似信息,而且信息精準、及時、獲取方式便捷,但是一般提供的信息不會做出細化的分類,也就是說,這個信息可以用,但是不是跟你所服務的企業直接掛鉤,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對於專業律師來說,剩下的就是結合涉案企業,做揀選和類比的動作,就可以獲得一份完整的報告了。

各地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情況,通過互聯網渠道也很容易得到,這個事情 的根本是甄別,甄別的目的是跟企業掛鉤,所以,真正開始工作之前,我們通常會對企業進行360度的調研和畫像,否則你很難在一堆信息裡進行篩選和掛鉤。比如山東的一家化工企業,因為特定的歷史原因,導致政府在環保問題上給他們是開綠燈的,這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而且我們還在一個重要的會議紀要裡查到了依據,雖然從法律的角度上,我們考慮到環境違法案件的風險,但現實中,我們不得不把政府針對這個特定企業的豁免考慮進來,不然,我們後面的整個方案都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我們的方案會流產,根本不匹配企業的訴求。


  4、與本企業相關的監管體制、機構、政策以及執行等情況。

這個問題基本上不用展開講,大家也容易理解。有個重要事情需要提醒,獲取這部分信息,基本上不要聽企業自己講,原因是有很多老闆真的沒搞清楚,他自認為跟某某局長關係不錯,跟某某書記經常來往,他是用對外交際的套路來判斷問題的,幾乎不靠譜,我在煙臺的一個收購案子就遇到這種情況,這個老闆很有意思,還特意安排我們和分管的一個領導吃飯,席間,我故意試探一個問題,這位領導連忙推脫,無論如何都不表態,急的這個老闆直跺腳。

監管體制在當前經濟形態下,都比較完善了,幾乎工作流程化比較強,中央政府也在努力改進去行政化的工作。把政府的監管向服務方面進行發展,借鑑歐美國家的先進經驗,在不長的時期內,我們就會看見這種變化。

  5、與本企業相關的市場競爭情況

關於企業參與的市場競爭情況,需要認真對待,這部分信息極為重要,競爭態勢,我也主要查看企業數據,但是對於競爭態勢的走向和發展,需要更多的聽取企業管理人員的介紹,他們在行業時間久,對競爭比較敏感,參與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也比較全面。

競爭情況裡需要關注一個點,那就是,企業參與的競爭跟產業、行業有關,是良性的競爭還是惡性競爭,是全行業競爭還是區域性競爭,是國內競爭還是國外競爭,都要搞清楚,競爭的因素是拖垮企業或者是導致企業法律風險發生的導火索。


  6、本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定位

產業價值鏈的存在,是以產業內部的分工和協作為前提的。沒有分工,就無法區分相應的各個價值增值環節,也就沒有價值鏈的存在。

獲取信息時候重點考察涉案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技術性指標,目的是看可替代性的比例有多大,有些小企業只需要專心做好某一項工作即可。產業價值鏈上的分工越來越細化,產品的競爭力也就越來越強。同時,產業價值鏈中的專業化分工本身又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產業價值鏈越長,技術上進行工序分解的可能性越大,垂直方向的勞動分工有可能加長,這樣就能吸引眾多企業聚集在一起,緊密性越來越高,風險性越來越低。


  7、企業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及其對法律、合同、道德操守等的遵從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企業主要利益相關者可分類為所有者和股東、其他債權人和供應商、購買者和顧客 、管理人員和僱員等等,其實對於這部分信息的獲取是有客觀針對性的,一般在處理交易行為或者內部人力資源衝突中體現的更加明顯,這個問題應了中醫的理論叫對症下藥,同樣在對症下藥前必然要採取望聞問切的手法獲取信息。

外部法律環境信息一般就這些,對於特定情況下的信息,我們不做更多討論。對於跨區域經營的企業,特別是品牌連鎖機構,在進行外部法律風險環境調查時,要特別關注不同地區間可能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有時候會完全左右我們的認知和判斷,小心就是。


如何獲取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深度解讀】

往期精選:企業法律風險都有哪些類別【深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