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初識:瞭解《易經》都說了什麼

《易經》原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現在的《易經》一般即《周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中兩儀是指陰和陽;四象是指太陽、太陰、少陰、少陽;我們熟悉的八卦則是指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易經》初識:瞭解《易經》都說了什麼

八卦的基本組成元素叫“爻”。短的一橫叫“陰爻”,長的叫“陽爻”,通過不同組合排列,陰爻陽爻構成了上圖中的八卦。更復雜者,將此八卦兩兩重疊,八卦可派生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其專門的名稱。這樣,對世間萬物,就做出了更精準的預測。

八卦在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樣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就像八隻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了進去。

六十四卦的卦名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

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遁﹑大壯﹑晉﹑明夷﹑

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

既濟﹑未濟

每個卦都蘊含著所卜的吉凶,奧妙繁多。在此不便贅述。

《易經》初識:瞭解《易經》都說了什麼

後天八卦圖

古人又言: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細細品來,似有千言去解,可是回頭一看,卻又玄妙難懂,真是令人難以琢磨。一如這一爻一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