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崛起,包裹量“激增”,為什麼快遞網點的老闆不高興了?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做很多的事情,例如網上購物、外賣訂餐等等,這些都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編輯生活,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網上購物了。自從電商平臺出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剁手黨”,因為這些人非常喜歡購物,甚至無法壓制住自己消費的慾望,不過這不是貶義的說法,只是一個叫法而已。

電商崛起,包裹量“激增”,為什麼快遞網點的老闆不高興了?

按照道理來說,電商崛起之後,可以推動快遞的發展,然而現在,有很多快遞網點的老闆卻笑不出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其實,電商的出現的確可以推動快遞發展,但是這不代表可以帶動網點的發展。就好像電商出現之後,生產商的訂單量越來越多了,而實體店卻接連倒閉,電商的確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卻影響到了實體店,因為,實體經濟和實體店完全就是兩碼事。

電商崛起,包裹量“激增”,為什麼快遞網點的老闆不高興了?

一樣的道理,快遞網點和快遞行業也是兩碼事情。現在的快遞網點其實更像是工廠裡面的計件工,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快遞點的老闆“不開心”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這幾點,首先就是行業的競爭壓力比較大,其實大家都知道電商崛起之後會帶動快遞的發展,於是加入快遞行業的人就越來越多了,而市場就像是一塊大的蛋糕,粉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了,那麼每個人分到的蛋糕當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而且現在快遞點的競爭手段也很“簡單粗暴”,就是簡單的價格戰,而這樣肯定會壓縮快遞點的利潤空間,很多老闆為了在一個地區獲得一席之地,甚至不惜賠錢壓價,等到其他的快遞點都撐不住之後,自己再將價格恢復原位,所以大家很少看到在同一個區域會出現多個網點的現象,其實以前這種現象是比較多的。

電商崛起,包裹量“激增”,為什麼快遞網點的老闆不高興了?

此外就是服務問題,以前的快遞可都是配送到家的,而現在,因為快遞數量越來越多,一個網點的工作能力是固定的,他們無法繼續提供配送上門的服務,只能讓消費者自己去取快遞,這樣一來,消費者寧願選擇價格更高的快遞,也不願意選擇三通一達。最關鍵的是,服務質量降低之後,投訴量也在上漲,每一條投訴成立之後,都會被罰款,自己辛辛苦苦賺了一天的錢,結果卻不夠一個投訴罰的。

所以說,即便是現在看起來很繁榮,其實內部的競爭壓力已經快要走到極限了。所以說,某一個行業雖然看起來比較繁榮,但是附著在這個行業下的小產業,可能就沒有這麼“繁榮”了,也有可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都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所以說,快遞行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不代表快遞網點的老闆就很輕鬆。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