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服務貿易新特徵

“十四五”時期服務貿易新特徵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於9月4日至9日在北京成功舉行。此次服貿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舉辦了覆蓋服務貿易全部12大領域的展覽展示和190場論壇及洽談活動,共有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的2.2萬家企業和機構線上線下參展參會,徵集展會預籌成果381項。在全球範圍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國經濟都面臨著重重壓力的背景下,舉辦一場如此規模的國際經貿活動,表明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念、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的決心,也折射出“十四五”時期,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徵。

  我國服務貿易規模不斷增大、結構更加優化。2012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7.8%,高出全球增速約3.7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服務進出口54153億元人民幣,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以計算機信息服務、諮詢服務等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總額比重自2015年的27.3%提升至2019年的34.7%。

  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世界經濟增長潛力所在。據《2019年世界貿易報告》顯示,2005年至2017年期間,全球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貨物貿易,平均每年增長5.4%,服務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世界貿易組織(WTO)9月17日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服務貿易晴雨表”報告顯示,在全球服務貿易整體下滑情況下,服務貿易關鍵行業表現出了韌性,並出現溫和增長;從近期服務貿易實際活動趨勢看,全球服務貿易基本面仍強勁,預示著服務貿易或成為全球經濟走出陰霾的重要推動力。

  數字貿易成為驅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核心力量。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服務業全球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使得服務貿易種類不斷增加、範圍不斷擴大,並衍生出更多服務新業態與新模式,不斷拓展服務貿易新領域,促進服務貿易轉型發展。


“十四五”時期服務貿易新特徵

  服務貿易促進了全球價值鏈的升級,由此為世界貿易格局帶來了革新。技術進步和創新將會解鎖未來服務貿易更多的潛能。放眼未來,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將成為幫助各國從經濟下滑中復甦的關鍵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