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讓人們銘記於心的古詩陪伴我們多年,令人至今難忘。但如果到現在你還以為詩中農民汗滴入土,舉鋤苦耕的糧食是大米,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大米是現代人飯桌上最常見的主食,但在古代真正被人們吟誦傳唱的其實是粟,也就是今天我們口中所說的小米。別看小米在眾多糧食中個頭小小,毫不起眼,但是它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粗糧大哥大"!

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流傳千年的粟文化

粟在北方又稱"穀子",提起粟文化必要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夏商時期,當時因為黃河流域河道變化不定,土地灌溉成難題,為應對嚴酷的生存條件,粟作為一種生存力強,短期可收穫的植物,成為歷史上最早誕生的農作物。粟的植物外形如野生狗尾草,雖然不起眼,但從草穗上打下來的種子在去殼後卻能得到粒粒金黃的小米。

在古代,粟不光有食用價值,穀草也非常適合作為軍馬飼料運往前線,它讓馬兒膘肥體壯縱橫沙場!

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小米的食用方式:

小米因其口感香醇,濃郁,加上本身米粒較小,且食用後易消化等特點,常常以各種餐飲的樣式出現在飯桌上。

下面就教大家幾款小米的食用方式,學會後你也可以為家人帶去香醇美味的餐飲。

1、小米南瓜粥

將南瓜洗淨切碎,與小米一起放到鍋中,添水煮至鍋內沸騰,粥品爛熟,撈出來食用即可,這樣做出來的小米粥不僅保留了小米的濃郁口感,還增添了南瓜的香甜,為清淡的小米粥添色不少!除去南瓜,小米還可以搭配枸杞,紅棗,胡蘿蔔等多樣食材,製作出口味各異的小米粥!

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2、小米糕

將小米洗淨,加適量清水放在鍋中慢煮,煮至粘稠後盛出。再取紅棗去核剁成泥狀,往小米糊中加入澱粉增加黏度從而和紅棗泥充分混合,再用適量白糖提升甜感,最後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做出的小米糕不僅有營養,適口性強,而且還可以作為飯後甜點來食用,非常適合上班族,隨吃隨拿方便止餓!

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3、小米肉團

提前兩小時將小米用水浸泡,把豬腿肉打成肉糜,加入蛋清、鹽、糖、生抽、蠔油等調料攪拌均勻,再放入胡蘿蔔丁、香菇丁去葷,隨後捏成肉團狀,將泡好的小米瀝乾水分,均勻裹在肉團上,放入蒸鍋,水開後等待25-30分鐘即可食用。這樣做出來的小米肉團,營養豐富,正適合長身體的孩子食用,葷素搭配,非常可口!

流傳千年的糧食文化裡,原來它才是其中的大哥大

小米好吃,但是選擇也很重要,受地理環境不同的影響,小米的品質良莠不齊。山東省金鄉縣作為我國有名的小米產地,產出的小米一直有"中國四大名小米"之一的美譽。當地的小米因多次結米油層的特點,還有個"能挑七層皮"的俗稱。恰逢郵政919,此次郵政將以優惠價格讓大眾買到山東金鄉縣小米,趁著中秋前抓緊囤,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