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東鬥 好風相從——曠達與高古的意境之美

月出東鬥 好風相從——曠達與高古的意境之美

最近,書法家朋友分別用篆書為我書寫了“好風相從”幾個字,令我心裡有了一種清雅與曠達的感受。在欣賞之餘,我分別發了微信,對朋友書法進行了高度評價與感謝。這句話來自於那個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裡,此人把高古風格說的入骨入髓,入木三分。你看看他的水平,簡直高屋建瓴又接地氣,他簡直就是文學與哲學宗教的高手啊。他密集地運用了典故、傳說以及傳統文化中具有特定含義的形象,以道家的思想為背景,道法自然,卻又發揮了一定的想象力,為我們呈現出具有高古之風的畸人的精神境界。這是《高古》全篇: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鬥,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鍾。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整體來看,好風相從,是“高古”這一首詩所表示的詩風特點,整體核心講的就是我們思維要超越並且融入高古這種狀態。大家知道,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離不開地球,又距離我們挺遠,而且每月十五才圓一次,顯得十分的高冷與高古……關於那個月的古,往往令人心曠神怡,又想入非非。

月出東鬥 好風相從——曠達與高古的意境之美

宇宙誕生以來,地球自轉與公轉,江水不停東流,人世不停代謝,而月還是那一輪月,它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古今文人墨客都曾對月進行過無限感嘆的描述。比如,李白《把酒問月》中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還有那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以,當我們讀到《二十四詩品》裡的那句“月出東鬥”時,就已經感知了司空圖想表達的“高”和“古”的意境之美,至於那個下一句的“好風相從”,便是隨緣,和合而生的。我們剛剛過了中秋節,大家一定賞月了吧。我是用了三個小時賞月,體會頗深。通過讀“月出東鬥,好風相從”這個魅力無限的文學描述,令人神往與遐想。此時此刻,我想到了還有一位大詩人的詩歌。毛主席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你看一看,真實的高古風格,又充滿浪漫與希望。天空淨朗,雲層疏淡,大雁高飛。古人說,秋天之美,美在高遠、遼闊,還有曠達。而在毛澤東的筆下,秋天的美,亦是如此。記得曾經讀過《菜根譚》,裡邊有幾句難忘之語: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好厲害,魚在水裡自由自在暢遊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鳥乘風飛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風的存在。但是,好風相從,我們真是需要精神境界與性情的陶冶。(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史前文明系列叢書編委 張錦麟)

月出東鬥 好風相從——曠達與高古的意境之美月出東鬥 好風相從——曠達與高古的意境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