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四大商業體兩家易主轉型形成新格局 漢商集團一個月投入9.7億併購強化大健康

●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

國家存儲器、航天航空產業、新能源、光電子建設日新月異,華中武漢,這座敢為人先、追求卓越之城,順應時代更換賽道高速發展、迭代創新。

“貨到漢口活”、“九省通衢”、“樞紐之城”,交通之便締造了武漢商業繁榮。鄂武商、中百集團、武漢中商、漢商集團,四家本土上市商貿企業,曾經構成龐大商貿集群。

新零售時代,武漢響應號召,國資在充分競爭領域逐步退出。去年以來,武漢國資控制的4家上市商貿公司已有2家易主轉型。在居然之家借殼武漢中商之後,漢商集團也迎來密集轉型佈局。

7月28日晚,已由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實際控制的漢商集團(600774.SH)宣佈,擬作價9億元收購A股公司藍光發展旗下迪康藥業100%股權,迪康藥業也將成為漢商集團大健康產業佈局的重要一環。

或許,漢商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轉型啟蒙於新冠肺炎疫情。建方艙醫院、設立大健康產業公司、推出漢方一號口服液、收購同濟生殖醫學中心。如果收購迪康藥業順利完成,漢商集團的醫藥、醫療全產業鏈構成的大健康產業佈局基本成型。

“疫情之後補短板,醫療是陽光地帶。”8月1日,北京一投行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傳統商業競爭激烈,升級難度較大。轉型醫療領域,預計會帶給漢商集團不錯的發展前景。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易主後的武漢中商、漢商集團均在易主轉型中走出困境,近幾年,經營業績持續增長,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約定標的公司研發費率不低於3%

密集收購,漢商集團正在加速推進大健康產業佈局。

根據公告,漢商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漢商大健康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迪康藥業100%股權,交易作價9億元。交易完成後,迪康藥業將成為漢商集團全資子公司。

與之配套的是,漢商集團還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808.44萬股股份,募資不超過12.85億元,其中9億元用於上述收購,剩下3.85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本次交易的定價原則,以截至2020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進行評估的評估結果為基礎,交易雙方協商確定。截至今年5月31日,迪康藥業總資產為12.22億元、淨資產4.82億元。如果以此數據為參照,9億元的收購價格,較其淨資產增值4.18億元,增值率86.86%。

漢商集團溢價收購的迪康藥業,是否是一家優質公司?

根據漢商集團披露的重大資產購買預案,迪康藥業是以製藥為主,集藥品及醫療器械研發、製造、營銷等縱向一體化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其在成渝兩地擁有三個生產基地,涉及化學原料藥、化學藥製劑、中藥製劑、生物醫學材料等領域產品的生產製造。

迪康藥業產品線較為豐富,其產品涉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兒科、皮膚科、婦科等。公司稱,其擁有各類劑型藥品達249個,其中醫保產品129個,含國家級新藥1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1個。是國內擁有產品劑型比較豐富、藥品生產批准文號比較多和覆蓋治療領域比較全面的藥品生產企業之一。迪康藥業在胃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可吸收醫療耗材能領域具有優勢,核心產品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通竅鼻炎顆粒、鹽酸吡格列酮片等,以及醫療器械可吸收醫用膜、可吸收骨折內固定螺釘等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實際上,迪康藥業有不少故事。迪康藥業的歷史可追溯至1993年,目前註冊資本1.2億元。截至目前,藍光發展、藍迪共享分別持有其91.41%股權、8.59%股權。

早在2001年,迪康藥業就已登陸A股市場,2008年,藍光集團以3.22億元競得迪康集團持有的迪康藥業29.90%股權,成為迪康藥業控股股東。藍光集團入主後,經過一番騰挪,2015年,完成重組,並更名為藍光發展,房地產成為其核心主業。

2019年,藍光發展曾籌劃分拆迪康藥業赴港上市,不過最終未能成行。公司稱,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

已經手握12年,藍光發展為何要出售迪康藥業?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藍光發展資產負債率較高,截至2019年底,其資產負債率為80.62%,當年財務費用為7.60億元。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監管趨嚴,在去槓桿的背景下,融資渠道受限。出售迪康藥業,或許是藍光發展回收現金流、抵禦風險之舉。

迪康藥業主要以生產仿製藥為主,去年,創新藥領域首個1類創新藥DDCI-01簽約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收購,對迪康藥業研發投入進行了約定,即未來三年,研發費率應不低於3%,以支持新藥研發,增強競爭力。

醫藥全產業鏈雛形已現

9億現金收購迪康藥業,既不是漢商集團大健康產業佈局的起點,更不會是終點。

今年初,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閻志帶領卓爾系全面參與抗疫,就萌生了大健康產業佈局之意。

根據卓爾控股曾披露的信息,今年2月3日下午5時許,漢商集團沉入抗疫一線,將旗下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成方艙醫院,員工通宵加班,48小時建成。

當時,漢商集團時任董秘尚靜曾表示,公司將從本次疫情中積極思考現有業務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必要時做出審慎調整,也將積極關注線上銷售、訂製服務和大健康產業。而這,被市場指為漢商集團向大健康領域轉型做的鋪墊。

今年4月13日,漢商集團出資5000萬元,成立全資子公司漢商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標誌著漢商集團的大健康產業正式起航。

一個月後,即5月20日,按抗疫一線院士“配方”製作的“漢方一號”植物飲品面市,表明公司踏進了大健康領域。

漢方一號只是牛刀小試。緊隨其後的是大手筆併購。

今年7月10日晚間,漢商集團公告,公司擬以現金7130萬元,收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簡稱同濟生殖醫學中心)31%的出資份額。

本次交易,漢商集團給予了高溢價。據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同濟生殖醫學中心總資產為5516.46萬元,淨資產為1469.48萬元,2019年,其實現收入6441.85萬元,盈餘為-186.64萬元。本次交易,標的資產100%股權估值為2.30億元,溢價率為14.65倍。

高溢價併購的背後,是標的資產具有稀缺性。

資料顯示,同濟生殖醫學中心始建於2005年5月,是一家集臨床、教學、科研和培訓於一體的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擁有湖北省衛健委批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和湖北省人類精子庫、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等執業許可資質,近年來在生殖醫學和幹細胞等前沿學科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和突出成果。

中國輔助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業內預計,到2023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在湖北,市場規模大約為30億元,目前,市場較為分散。

綜上所述,僅在今年7月,漢商集團因併購投入大健康產業的資金就達9.71億元。

從醫療到醫藥,加上漢商集團及其控股股東卓爾控股擁有覆蓋全球的營銷網絡,漢商集團的醫藥產業鏈已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天門,卓爾控股建立有卓爾產業園,內設卓爾醫紡生產基地,除了生產口罩、防護服外,還有智能紅外測溫系統、醫紡科技用品等產品。未來,或將成為漢商集團大健康產品重要生產基地。

漢商大健康的業務經營範圍為,醫用藥品研發、健康管理、醫院服務管理、養老服務等業務領域。

不出意外,漢商集團的大健康產業版圖還將進一步延伸。

新商業格局下盈利能力增強

隨著武漢中商、漢商集團產業轉型,曾經的武漢四家本土上市商貿企業錯位發展,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曾經,武漢四家上市商業體遭受資本爭搶。銀泰系曾於2006年、2011年兩度進擊鄂武商控股股東之位,新光控股曾試圖借殼中百集團、永輝超市持續增持欲爭奪控股權,2016年綠地控股曾試圖舉牌武漢中商,卓爾控股早在2012年就入股漢商集團。

隨著國資改革的深入推進,兩名出生於湖北黃岡羅田的資本大佬完成了入主,汪林朋旗下的居然之家成功借殼武漢中商,“用情專一”的閻志耗時7年成為漢商集團實控人。

居然之家立足家居建材行業,在家居建材商場、建材超市和家庭裝飾裝修業態相結合的基礎上,做透建材行業。同時,其推進商業百貨業態與家居建材融合拓展。2018年、2019年,居然之家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19.53億元、31.26億元,同比增長446.14%、60.08%。

漢商集團經營業績也趨好。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1646.67萬元、1956.66萬元、2987.10萬元,同比增長41.42%、18.83%、52.66%。

其實,漢商集團的產業轉型似乎因疫情而轉了向。2018年底,閻志要約收購漢商集團9.50%股權之時,市場就有預期,卓爾控股旗下的漢口北集團主營批發市場,與漢商集團的百貨零售業務有著較強的互補性,漢商集團旗下的會展業務與卓爾控股旗下的武漢客廳會展業務也能產生協同。未來,卓爾控股不排除將旗下的會展業務、甚至是漢口北的百貨零售業務注入漢商集團。

根據披露的信息,漢商集團將實施商業百貨+大健康雙主業運營。

近三年,在互聯網衝擊下,堅守傳統主業的漢商集團經營業績仍然挺住了,只是,經營上有不小壓力。未來,隨著迪康藥業並表,其淨利潤數據將變得好看。

在收購迪康藥業時,交易對方承諾,迪康藥業在2020年至2022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7000萬元、9000萬元、1.10億元,三年合計為2.7億元。如果未能實現累積承諾淨利潤,交易對方將採用現金補償。

截至目前,仍受武漢國資控制的2家上市商業公司鄂武商、中百集團,經營也持續改善。2019年,鄂武商實現營業收入177.56億元,較上年略有增長,淨利潤12.25億元,同比增長16.67%。這一年,中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55.48億元,同比增長2.23億元,淨利潤1019.65萬元,同比下降97.63%。淨利潤下降,主要是上年同期房屋拆遷因素,獲得補償4億多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中百集團2019年淨利潤為0.33億元,同比增長12.76%。

視覺中國圖

本文源自長江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