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文化的幾大特徵

長江文化的幾大特徵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

長江文化是中國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在距今170萬年前,長江流域出現元謀猿人,以後有南京猿人、安徽和縣猿人等。距今20萬~30萬年前,今湖北出現長陽人,今安徽出現巢縣人等,長江流域進入早期智人階段。

長江文化是稻作文化。該地地處溫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尤其適於水稻的種植,是世界稻作文明中心。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發現12 000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蹟,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大批骨耜、木石工具和秈稻穀殼、稻稈和稻葉遺存,以及此後長江流域出現的粳稻,都說明長江流域的農業以水稻的種植為主。“蘇杭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等民諺,說明長江流域是魚米之鄉、中國的糧倉。自晚唐以來“東南財賦”成為支撐“西北甲兵”和首都食糧的重要來源。

長江文化為絲綢文化。距今6 500年前河姆渡遺址第三層發現蠶紋圖案。距今4 000~5 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絹片、絲帶、絲線。數千年以來絲綢業在該地長盛不衰,形成了許多絲綢名牌、名鎮,例如江蘇蘇州盛澤鎮及其綾綢、浙江湖州南潯鎮及其“七里絲”產品等。

長江文化為水文化。該地河流密佈,溝渠縱橫,湖泊眾多,又東臨大海,既有大河文化,又有海洋文化。由於長江是一個黃金水道,沿岸形成一個又一個城市,西有重慶等市,中有武漢等市,東有南京、上海等市,構成一個長江城市帶,尤其是長江下游已形成世界上著名的滬寧杭城市群。

長江文化為多元文化。它不拘一格,自古以來富有活力。在先秦時期,不同地段即形成巴蜀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等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長江流域的揚州、杭州、寧波等在古代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唐代鑑真從揚州東渡日本,明代鄭和下西洋從蘇州劉家港(今太倉瀏河)出發。因此,長江文化不但吸收中原文化等中國其他地域文化因子,還吸收大量國外文化因子,包括阿拉伯文化、南海諸國文化、印度文化、日本文化等。在近現代,長江流域是中國最先開放地區之一,這一地區成為社會變革最為激烈、經濟發展最為強勁的地區。長江的出海口——上海則從一個小漁村一躍而成為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工商業都市。改革開放後,隨著沿江城市的全面開放,長江流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富活力的地區。隨著西方文化的東漸,近現代的長江文化更為多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