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高額返利”模式容易觸碰紅線!如何設計才能合規?

近期,打著“高額返利”名頭的電商平臺出現提現困難、跑路等情況,皆因運作模式涉傳被抓。

常見的高額返利騙局是什麼樣的呢?

舉個例子:

某商城的返利模式(消費達1000元以上)規定,消費1元等於100個白積分,累計超過10000分後,白積分後才會轉換成紅積分,繼而用紅積分便可換算成現金。也就是說,在該平臺消費了100元,將會獲得10000個白積分,之後,每天返還的額度是在總額的基礎上減去已返還的金額,再乘以萬分之五左右。簡單點說,返利的資金看作一個金融產品,那麼5年的收益就是60%,10年就是84%。參加消費返利活動還可發展會員,但需要繳納30000元,推薦一個會員獎勵3000元並送30萬積分,旗下會員消費多了,自己收入也多了。

這類商城的單品價格都會虛高,比如一袋普通堅果可以賣到1000塊,這顯然違背市場價格規律。
顯而易見,這種玩法已經涉傳了:“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嫌疑一個跑不掉。

電商平臺“高額返利”模式容易觸碰紅線!如何設計才能合規?


而且這個例子裡還涉及金融風險,因為出現了“積分”,大家一定要明確互聯網積分管理的“三條底線”:

一是禁止掛鉤人民幣,絕不能和人民幣進行雙向兌換;

二是控制使用範圍,互聯網積分的使用範圍須在平臺內部,一些平臺上參與交易的不同法人主體之間不能通用,消費者之間不能相互轉讓;

三是限制持有收益,虛擬貨幣自身不可附加任何利息。


消費返利如何合規?

商業營銷,總是有錯綜複雜的運營思路,消費返利不過是一個運營工具,商業模式本身沒有錯,只是如何利用這種方式去進行商業行為。

從合規角度看,監管層並未將消費返利進行一刀切處理,若定性某平臺的消費返利商業模式為違法行為,僅對存在部分特定行為的消費返利平臺運營模式警示為非法集資或傳銷。


寶寶建議,消費返利的概念改為消費返還更合適,並且返利平臺需促成商家對消費者的真實貨物銷售(合理市場定價),並明示返現的速率。


因消費者的資金已兌換成貨真價實的商品,資金由實際商家收取,該模式為正常的商品交易。

靠短期利益驅動,最終會走上違法違規的道路。

只有按照基本經濟規律進行合規經營,才能手上的工具發揮的更好。

金財雲商:為泛電商企業提供全業務託管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經營合規。為社交電商平臺提供財稅合規諮詢方案,並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雲計算、區塊鏈技術,打造新商合規寶項目,為社交電商平臺經營者提供商事登記、銀行開戶、開票納稅等覆蓋創業全生命週期的合規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