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版權價值評估

在我國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領域,版權價值評估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版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合理評估企業擁有的版權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以及版權產業和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都有重大促進作用。該文在傳統的版權評估方法的基礎上,對版權評估的新方法、新模型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討。

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權所有人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它包括髮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即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方面的內容。版權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有:

1.1 重置成本法。是根據假想重新創造資產所發生的所有花費並考慮一定的損耗而評估其價值的評估方法。基本公式為:評估值=重置成本–損耗=重置成本×成新率。

1.2 收益現值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在未來的預期收益,並採用適宜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值,然後累加求和,得出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式中:P—被評估版權的價值; —第t年的淨收益;i—折現率;t—收益可以持續的年限;n—版權有效年限。

1.3 現行市價法。是通過分析當前市場上可對比資產交換價格來確定資產的評估值。其基本公式為:被評估版權價值=同類交易實例價格×調整係數。

根據企業版權自身的特點,收益現值法是比較適用的評估方法,現行市價法在有條件時也是可以採用的,重置成本法是相對不易採用的方法。原因在於:

2.1 版權作品的重置成本非常難於取得。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版權作品的創作過程比較獨特;另一方面,版權作品在現實中幾乎沒有能重新創作的可能性。

2.2 現行市價法從理論上來講是可行的。版權的各種權利相對於技術類的無形資產來講,是比較獨立的權利,便於獨立地轉讓和使用,轉讓過程中不需要附加許多複雜的附帶條件。因此,只要具有活躍和成熟的版權交易市場,有可選用的類似版權交易價格作為參照物,那麼,現行市價法對版權進行評估就是可行的。我國目前情況下,版權交易市場還有待於開發和拓展,相對來講,國際版權的交易比較活躍,並且市場也比較完善。在具有可比性的情況下,可以參照國際版權交易的價格,採用市場法進行相應的測算。

2.3 版權的價值採用收益法測算比前兩種方法更合理可行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從原理上看,版權價值的源泉就在於它能為投資人創造經濟收益;另一方面,在一項版權被認可具有合理價值時,我們一般都有條件對版權在未來應用過程中可以產生的經濟收益做較合理的預測。

在傳統的版權評估方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企業版權價值構成的新要素,可以構建一個企業版權評估的金字塔模型。該模型評估的思路是基於傳統的評估方法,對評估模型進行適當的修改,構建一個可以用來合理評估企業版權價值的評估層次指標體系及模型。

3.1 經濟收益的預測。人們常採用平均數法、指數平滑法、移動平均法、迴歸預測模型等來預測無形資產的收益額,實際上這些方法在具體應用時,並沒有考慮到無形資產自身的特點,忽視了無形資產的基本理論,從而選擇數學方法時缺乏科學性。因此,在此階段可以嘗試採用一些適於預測無形資產收益額的數學方法來預測版權收益額。可以採用的預測模型有灰色預測模型、成長曲線預測模型、組合預測模型等。

3.2 折現年限的確定。版權對於版權所有人的經濟價值,源於版權所有人可以通 過對版權的利用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因此可以將版權的經濟壽命視為其折現年限,此折現年限的取得需要通過定性與定量的數學分析方法得到,這裡可以採用德爾菲法或生長曲線法來計算。

3.3 折現率。折現率的實質是投資的報酬率,折現率的內容包括: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和通貨膨脹率,其基本公式為: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對於折現率的確定,可用方法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風險調整折現率法、歷史模擬法、均值-半方差模型等。最後,通過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折現年限和折現率四大要素導入修改後的收益現值法的計算模型,即可以評估企業版權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