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河北邯鄲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近日,涉縣清漳河兩岸水稻逐漸成熟,鄉間田野一片金黃,當地農民搶抓時節 收穫水稻,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申瑞華攝

作為全國農業大市,邯鄲素有“冀南糧倉”美譽。近年來,邯鄲堅持把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產能放在首位,初步建成了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市連續9年躋身全國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行列,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今年,小麥播種面積522.8萬畝,平均畝產462.3公斤,同比增加13公斤、增長2.9%,總產241.7萬噸,單產、總產在全省名列前茅。邯鄲秋糧播種面積651.7萬畝,比上年增加23萬畝。據農業農村部門預計,全市玉米收穫面積570.8萬畝,平均畝產514.2公斤,總產預計達到299萬噸。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近年來,邯鄲積極改善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從嚴執行不準非農建設佔用基本農田(法律規定的除外)等“五不準”規定。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從2017年到2019年利用三年時間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任務。邯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有關決策部署,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依託,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為基礎,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007萬畝,其中小麥528萬畝、玉米479萬畝,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戰略提供堅實保障基礎。

邯鄲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2011年—2019年,全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達到530萬畝,預計到2020年底將建設高標準農田565萬畝。2019年,邯鄲投入農田建設資金6.5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43萬畝;2020年預計投入5.5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35萬畝。

今年以來,邯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32.85萬畝,已建成項目區全部達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抗災能力強,既旱澇保收,又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糧食生產能力大大增強,為確保邯鄲糧食總產增加作出了貢獻。

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一項戰略性民生工程。2014年,邯鄲被列為全省第一批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市以來,市農業農村局以季節性休耕、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項目、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為重點,深入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項目,大力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節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地下水超採得到明顯控制,農業節水技術大面積推廣普及,農民節水觀念普遍增強。2016—2019年,邯鄲累計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項目面積662.74萬畝,總投資11.8億元,總節水4.5億立方米。2020年,邯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業項目面積96.74萬畝,總投資27900萬元,預計節水8700萬立方米,其中包括四個子項目,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項目任務面積51.2萬畝,投資3328萬元,節水2300萬立方米;季節性休耕項目任務面積39.54萬畝,投資19770萬元,節水5900萬立方米;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項目任務面積1萬畝,投資800萬元,節水220萬立方米;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任務面積5萬畝,投資4002萬元,節水300萬立方米。

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廣關鍵技術

6月5日上午,省農機局在成安縣辛義鄉大郭莊村向紅農機合作社試驗基地,舉辦全省小麥開鐮儀式暨“三夏”全程機械化作業現場演示會。開鐮儀式後,與會人員觀摩了“物聯網+”全程機械化精準作業。今年夏收從6月5日開始,高峰期集中在6月8日—12日。邯鄲參與夏收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19069臺,其中引進2021臺,高峰期日收穫進度達100多萬畝。

為深化農業面源汙染整治,推動農業綠色發展,5月19日,全市化肥減量增效暨新型肥料示範觀摩培訓會議在曲周召開。與會人員來到曲周王莊村新型肥料試驗示範區進行現場觀摩,聽取專家講解施用含脲酶抑制劑型尿素複合肥減少氨排放的效果,介紹氨減排技術示範試驗並演示氨揮發測定。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指出,示範區取得了顯著成效,氮排放明顯減少,肥料利用率穩步提高,希望各縣(市、區)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紮實做好化肥減量增效工作。

小麥是主要口糧作物,事關糧食安全生產大局。邯鄲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精準施肥、季節性休耕、旱作雨養等糧食生產關鍵技術,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6%以上。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從小麥備播開始,早謀劃、早安排部署,督促農民群眾種足種好小麥。市農業農村部門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制定印發了小麥播種技術意見、做好晚播小麥播種技術措施落實的緊急通知、早春管理技術意見和拔節期管理技術意見等文件,並及時督導小麥管理。從小麥備播開始,各級技術推广部門通過印發技術明白紙,專題培訓、電視、網絡、深入田間等多種方式宣傳種麥技術,指導田間管理。邯鄲連續9年實施節水小麥品種和配套穩產技術項目,帶動了節水品種大面積推廣,全市推廣中信麥99、邯6172、農大399、觀35、衡4399等節水品種380萬畝,佔全市小麥面積的72%,節水品種成為小麥生產的主體。同時,邯鄲大力發展優質強筋小麥,推廣種植師欒02-1、藁優5218、藁優2018、藁優5766、石優20等100餘萬畝。依託省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邯鄲在永年區、臨漳縣、魏縣和成安4個縣區開展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重點開展強筋小麥品種物化補助,開展全程病蟲害綠色防控社會化服務,推廣強筋小麥和綠色防控核心示範區11.3萬畝,推動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發展。

其中,6月10日,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對魏縣愛耕種植合作社小麥示範田進行實打實收,收穫面積2.001畝,收穫籽粒鮮重790.625公斤/畝,扣除雜質,摺合標準含水量(13%),畝產771.65公斤,創造了今年全市小麥實收的高產典型。

優化佈局,打造新的糧食增長極

臨漳55.62萬畝小麥已喜獲豐收。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該縣連續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提質、新增千億斤糧食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一系列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55萬畝。品種運用推廣、土地深耕、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以及大中型農業機械保有量逐年增加,都成為小麥豐收的保障。在永年區,50萬畝小麥就是通過遠程數據監測系統,實時“把脈”麥田土壤墒情、苗情,以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發佈管理防治信息,為夏糧豐收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據介紹,“物聯網+”成為邯鄲各縣(市、區)積極壯大數字農業新業態,依託互聯網促進傳統農業上線,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業生產新模式,用“雲服務”助力春耕夏作生產,不誤農時,精準種田。

在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邯鄲堅持“優化結構、改善品質、提高單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方針,發展兩大優勢糧食產業帶,形成區域規模種植,為發展深加工、推行產業化經營奠定基礎。在東部平原縣區,邯鄲以大名、魏縣、曲周、臨漳、磁縣、永年等縣區為重點,集中建設中東部優質糧食核心產區1000萬畝,其中發展優質小麥產業帶500萬畝,發展鮮食玉米、甜玉米、高澱粉、高油等優質特色玉米300萬畝。在西部山丘縣市,發展以穀子為重點的西部優質雜糧產業帶55萬畝。同時,依託邯鄲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廣平、曲周等為重點的馬鈴薯產業帶7萬畝;依託河北禾下土種業有限公司和邱縣河北沐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磁縣、臨漳、邱縣等為重點的脫毒甘薯產業帶10萬畝,打造新的糧食增長極。

示範帶動,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我種了2000畝小麥,一臺大型收割機一天就能收割100多畝,用上幾臺兩三天就能收割完。”成安縣向紅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臣良介紹,今年,他們應用了小麥聯合收穫物聯網監測技術,監測終端可以顯示收穫小麥的畝數、畝產量和總產量等信息,收了多少地,打了多少糧,一目瞭然。曹臣良說:“今年小麥長得好,平均畝產能達到500多公斤。”

今年“三夏”,永年區廣府鎮史堤村種糧大戶劉軍的種了2000多畝小麥繁種田,平均畝產600公斤,每公斤比普通小麥價格高出兩毛多。今年春季,突如其來的疫情使農業生產遇到困難。劉軍的介紹,疫情期間農資運輸難,區裡開設綠色通道;病蟲害防治難,區裡農技人員用微信“點對點”指導,他們採取植保飛防、四輪自走式噴杆噴霧機噴藥等給力措施,保證小麥豐收。

近年來,邯鄲堅持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全市累計流轉土地312萬畝,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792家、家庭農場3969家,正在打造27個農業規模種植示範區,5個強筋小麥、1個雜糧雜豆、1個高油酸花生示範區,2個糧油類加工產業集群。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312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35.45%;其中,規模流轉面積233萬畝,規模流轉率達到74.66%。(記者孟令衛)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