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長達296年的國祚中,曾留下過很多值得記載的人和事。

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清朝雖然在後世人的眼中飽受詬病,但是卻不能否認它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晚清時期是古代中國的暗淡時代,尤其是在西方列強進北京之後,就像一群餓極了的狼,撲在了這個龐然大物上。

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的人死在了列強的刀槍之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也被他們洗劫一空。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滿清王朝歷經十二帝,積攢下來的稀世珍寶,就這樣被列強們瓜分了。能帶走的一個不留不能帶走的統統損壞。

這不僅體現出了列強的卑劣本性,同時也預示著晚清政府將退出歷史舞臺。如今清朝早已經沒入了歷史洪流中,那麼清宮中的寶貝都哪去了呢?

不計其數的國寶流落至外國,時至今日有四件國寶依然下落不明,件件舉世無雙,很多人都對其下落十分好奇。

令人惋惜的是,它們猶如石沉大海,根本沒有任何消息和線索。現在這四件國寶的處境,只剩傳說不見其身,讓國人耿耿於懷。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第一、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首

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於康熙四十八年開始建造,一直到嘉慶十四年竣工。前後經歷了100年的擴建和修葺。

圓明園是一座足以容納天下寶物的寶庫,圓明園古蹟海晏堂,建於乾隆二十四年,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堂外噴泉的一部分。

原本十二生肖銅像獸首銅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兩旁的石臺上,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

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動物口中,就會噴水兩個小時。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一把大火將圓明園焚燬。

園內的各種珍異寶被洗劫一空,帶不走的東西都付之一炬。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也至此流失海外。

截至2019年11月份,已有七尊獸首銅像迴歸祖國,據傳龍首目前在臺灣,但是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共4個獸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第二、稀世國寶“九龍杯”

九龍杯顧名思義,是一個擁有九條龍的杯子,它的主要用途為酒杯和茶杯,既可以助酒興,又能活躍氣氛。

作為一個特殊的工藝品,十分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相傳九龍杯被當做陪葬品,埋葬於康熙的帝陵之中。

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而成,其中,又一條龍頭部延伸到杯底,二尾部則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

另外八條龍則組成了四對,每對龍都是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的頭伸到杯口內,看上去好像在飲酒或喝茶。

最重要的是,這個打造於清朝時期的杯子,居然暗藏“U”形管設計。當杯子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

但是後來幾經輾轉,被盜墓賊盜走,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任何消息。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第三、慈禧的最愛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顧名思義,是用翡翠精雕細琢而成,它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文物。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對兒翡翠西瓜,但是後來這都在戰亂中丟失。

雕琢翡翠西瓜的原料,皆是進口的碧璽,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西瓜的造型,瓜皮、瓜籽瓤都栩栩如生。

翡翠西瓜因精巧的設計、高貴的品質,深受慈禧皇太后的喜愛,即使在慈禧死後,想讓翡翠西瓜陪葬。

但是這對翡翠西瓜落入了軍閥之手,早已經是泥牛入海下落不明,所以大家只能夠通過贗品一睹其風采。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第四、鏤空東周黃金劍柄

專家考證,鏤空黃金劍柄距今已有2500-3000年,有人推測它的出土時間,應該是在明清兩朝時期。

從這把劍柄的構造上來看,應該是通過精密模具鑄造而成。據此可以說明當時社會中,已經有了比較高超的金屬冶煉技術。

這把黃金劍柄的正反兩面,都雕刻著“蟠龍紋”,“蟠龍紋”乃君主、帝王的權力象徵,所以它的價值絕對不可估量。

劍柄則呈鏤空狀,頂部與劍柄、劍刃連接處向外凸出,彷彿是沒有經過打磨的半成品。據史料記載鏤空東周黃金劍柄,原收藏於圓明園。

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時,這件絕世珍寶早已被他們掠奪,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流落海外。目前,黃金劍柄收藏於大英國博物館,作為我國的無價之寶,流亡海外也實屬無奈。

晚清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讓國人耿耿於懷,現今只剩傳說不見其身

結 語

晚清後下落不明的4件國寶,隨著清朝的沒落而下落不明。它們的丟失也驗證了一種說法,那就是“弱國無外交”。

當一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的時代,任何列強都有理由進行搶奪,所以這四件寶貝的丟失,是所有中國人的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