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

中學課本里學習的一篇魯迅的課文《故鄉》,想必不少人記憶猶新。在書裡面,魯迅著重描述了他兒時的一個玩伴閏土。閏土原名章遠水,和魯迅只相差兩歲,但他們倆的家境和命運卻截然不同。兒時的閏土出生在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魯迅家裡的一位幫工。而魯迅出生於一個封建破落的士大夫家族,雖然有家道中落之感,但仍然是衣食無憂且請得起幫傭的知識分子家庭 和閏土這樣的苦出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魯迅在書裡的回憶可以看出,當時只有十幾歲的閏土,既讓小小的魯迅覺得有些許欽佩,又讓他有點同情這個苦出生的孩子。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閏土長著黑黑的臉,一臉樸實,並且常常赤腳跑來跑去,看起來自由又歡快。少年時的閏土常常帶著魯迅去野地裡捕鳥,還傳授給魯迅捕鳥的法子,給魯迅講了很多趣聞,什麼沙地裡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魯迅從未聽說過的跳魚等等。少年時的閏土,給魯迅略顯枯燥古板的生活帶來了色彩和生機。因此,魯迅不僅在書裡面時常回憶這個兒時的好朋友,甚至在結婚生子後,還會經常向自己的家人提起他。然而魯迅時常懷念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十分悽苦,好在其後代實現了華麗轉變。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閏土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的父親去世之後,閏土就挑起了養活全家的重擔,他夜以繼日的勞作,臉上身上刻滿了歲月強加給他的滄桑。閏土有5個孩子,但只有6畝沙地,而且還要繳納租稅,每個月都要交租稅。即便他每天起早貪黑,在田間辛勤勞作,一口飯也不敢多吃,仍然養不活全家人。閏土的中年過得十分艱辛,他再也沒有了兒時和魯迅一起玩耍時的歡快明亮。在生活的摧殘下,閏土的眼裡也不再有光芒,曾經有勇有謀的少年郎,徹底變成了一個為生活所困、被生活壓垮的辛勤中年人。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即便中年時期勤勤懇懇,不敢有一日懈怠,貧窮和困苦仍然沒有放過可憐的閏土。1934年,田間大旱,閏土的薄田顆粒無收,一家人的生活都成了問題。此時,討債的和收租的一齊上門,生生將閏土一家人逼得快沒有了活路。閏土沒有辦法,只能將手裡的6畝薄田賣了,也就意味著全家人沒有了口糧。閏土為了養活家人,只能背起行囊外出打工。晚年的閏土過得十分心酸,一貧如洗的家庭始終是他肩上的重擔,而貧困如影隨形。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最終,閏土由於多年的積勞成疾,背上長了一個惡性膿瘡,連掙口飯都困難的家庭,又哪裡有多餘的錢給閏土治病呢?就這樣,僅57歲的閏土與世長辭,死於傷口化膿感染遲遲無法癒合。好在閏土的兒子章貴,在之後受到魯迅兒子周海嬰的幫助,魯迅對好友多年的掛念也算起了作用。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後代實現華麗轉變

章貴起初也沒有受過什麼文化教育,在周海嬰的幫助下,他進入魯迅紀念館工作。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成為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有人質疑魯迅既然如此懷念閏土,為什麼不在好友家境貧寒的時候幫助他呢?主要還是因為魯迅的父親去世後,周家更加破敗,請不起幫工,與閏土的父親解除了僱傭關係。兩人此後也並沒有多大機會聯繫,所以魯迅也是後來才知道好友晚年的悽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