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比賽成績,學生和家長在意。說實話,老師更在意。那麼,面對比賽成績,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呢?


第一,多找自身原因


無論你怎麼抱怨,抱怨比賽場地,抱怨裁判,抱怨天氣,甚至抱怨對手太強,抱怨運氣不好……


但不可否認,在所有競技項目中,圍棋比賽還是最能體現個人實力,裁判主觀因素最少的運動。


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每一盤棋不用評委評分,不用場外拉票,同時誤判幾率也小,一局棋很直觀的比較出兩個人的競技水平,圍棋比賽是相對來說很公平。


我們總結成績的時候,要重過程,多去找自身因素。只有多找自身因素,今後的訓練才有更準確的預期。同時,總結不僅僅是表達心情,總重要是想清楚以後怎麼做。


第二,保持平常心


輸贏不必太在意,要知道,棋逢對手才是人生幸事,假如對手太強或者太弱,進場前就知道了輸贏,那麼這樣的對局也就興致大減。


兩天內專心地和同水平段的孩子一起下棋,本身也是非常舒服的事情。圍棋的最高境界是平常心,所謂的平常心即贏也下棋輸也下棋,泰然面對勝負。


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其實,更深層次的平常心,則對局時忘記場外因素深入思考,尋找當前局面下只此一步的最佳招法。如果孩子認真思考每一步棋,獲勝自然水到渠成。


反過來想,假如孩子冥思苦想最終還是輸了,那麼對手的實力一定比你強,輸了也是理所應當。因此,只要孩子能慢慢做到平常心,努力過了,又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呢?


第三,對手可能有不規範的行為


比如,有的小朋友悔棋,有的小朋友自己輸了卻偷偷去報成績,有的小朋友數棋的時候偷偷放一個子。家長抱怨裁判,也讓我花大力氣去教如何對付這樣的行為。


我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賽場條件簡陋桌子不穩,對手在鐵定輸的情況下“無意中”用腳鉤桌子腿讓桌子翻了。那演技簡直絕了。


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對此我也有我的看法,圍棋競技是需要修心的,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你達到的成就永遠就是那麼一點。棋能反映人品,人品決定棋的高度。


一般比賽,耍賴的都是低級別的,2段以上的比賽就幾乎沒有耍賴的。網絡對局更是如此,3段以下耍賴和吃零食一樣普遍,而6段以上耍賴的就少多了。


我奉勸家長教育孩子要志存高遠,不要特別在意某一次吃虧上當,當你的層次高了,接觸人群變了,這些現象自然離你遠去。


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第四,孩子輸棋或者晉級失敗,家長如何安撫


首先,孩子出場後偷偷地哭或者不願意說話,這個時候我建議家長不要管他,讓孩子先靜一會自己調整一下,(大哭大鬧伸胳膊伸腿不在此列)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再進行安慰。


其次,當孩子抱怨客觀因素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打斷,引導孩子把話題轉到尋找自身不足。


絕不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就放棄圍棋


再次,找到不足之處之後,一定要有相應的訓練計劃,這個很關鍵。疏通情緒後,有訓練計劃,就是勾踐,沒有訓練計劃,就是祥林嫂。


最後,家長一定不要抱怨孩子,要支持孩子繼續學圍棋。


千萬不要說,我花錢花時間陪你學圍棋,最後你還沒誰誰誰考的好。因為一次比賽失利放棄一個可能陪伴一生的愛好是不明智的,不要輕易放棄。哪怕孩子有百分之一的想法想再試試,家長也要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