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河南這塊土地上,有著大量的歷史沉積在此,時過境遷,很多文物和遺址都已經沉入了深深的地下。在河南信陽市一個偏僻的村莊裡,有一村的村民正在打井,打著打著,有一名農民發現了一塊木板。這名農民叫了其他的村民過來一起幫忙挖掘,結果挖出了一座棺槨。再往下深入挖掘,還挖出了不少的竹簡,他們聯繫了考古專家,等考古專家趕到時,有很多挖出的竹簡都被農民踩踏損毀了。因為圍觀的人太多,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腳下,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經過勘察,考古專家發現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墓葬群,他們立即封鎖了現場。

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在隨後的深入挖掘中,專家們又發現了一組古籍,包括被農民踩踏損毀的竹簡,一共有148根竹簡,上面的很多文字都已經模糊了。被踩踏的竹簡還殘存有400多個字,但是要將其內容聯繫起來還是有點難。另一組的竹簡狀況就好多了上面一共900多個字,基本上能夠辨認,專家通過破譯其中的內容,發現這古籍內含《墨子》失傳的佚本。這是專家們發現的最早的戰國竹書,這些失傳的古籍轟動了一時。後來專家為這部失傳的佚本擬定了一個名字:《申徒狄》

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因為這部古籍的內容,是周公與申徒狄對問的一種,因此考古學家直接將這部古籍命名為《申徒狄》。這些竹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儒家的典籍,對考古學家研究戰國文獻有著巨大的意義。我國其實還發生過不少,因為打井而發現古墓的事情,例如兵馬俑坑的發現。當時,下河村的農民們正在村子口打井,結果打著打著,發現了一個“地下室”。接著,就有一個“人頭”露了出來,打井的農民聯繫了專家,考古專家立刻趕來了現場。

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這些農民發現的,是兵馬俑一號坑。兵馬俑一號坑一共有兩百多個戰士俑,將一號坑的兵馬俑全部清理完畢後,專家就停止了考古行動。過了兩年,在一號坑的附近,專家們又探測到了另一個兵馬俑坑。考古專家們非常重視兵馬俑的挖掘行動,雖然做了萬全的準備,但是挖掘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不少的問題。由於兵馬俑在地下已經塵封了千年,被挖出來的時候,迅速的氧化了。陶土雖然保留了兵馬俑的形狀,但是兵馬俑上的顏色都留不住了。

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河南鄭州新鄭的李家樓大墓也是如此,是農民打井時發現的。李家樓鄭公大墓是鄭國社稷的遺址,專家們在這裡,出土了許多國家一級文物。這些農民打井,也打開了歷史的大門。打井是要往地底深處挖的,我國曆經了這麼多的朝代,很多歷史都被掩埋了。信陽楚簡的發現,打開了楚國曆史的大門,兵馬俑的發現,打開了秦朝歷史的大門,而李家樓大墓的發現,打開了河南歷史的大門。李家樓大墓中的文物,都非常的罕見,是目前唯一發現的鄭國的貴族古墓。

村民打井挖出戰國墓,考古家:趕緊封鎖現場,墓中有失傳古籍

我國的考古專家是不允許主動尋找和挖掘古墓的,因為我國的古墓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現在專家們挖掘的,都是被破壞的古墓。像是農民無意中挖到的古墓,或是盜墓賊入侵的古墓。考古專家們將這些考古行動命名為搶救性挖掘,雖然大家都很想知道歷史的真相,但是他們不會因為一己的私慾而去破壞這事件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文物的損壞,不僅僅是歷史文化的損失,更是人類文明的損失,對於歷史文物,人們應該更好地去愛護、珍惜才對。

喜歡的朋友敬請關注“史論新語”,每天帶來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