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小學生每天晚上的作業得做到10點左右,怎麼辦?

南城舊夢1125


作為小學2年級學生家長,看到這個問題,真是太有共鳴了!


二年級剛開學的一段時間,我家女兒每天寫作業也要寫到9點多,有2次也接近十點了,我實在受不了,就給班主任發了私信,想問問看,到底是孩子作業量比較大,還是沒有掌握知識點導致的。

老師很貼心,馬上到群裡問是不是還有學生作業沒完成,結果好幾個家長說是,還批評了自家孩子做作業速度太慢,老師馬上說,“太晚了,沒寫完的先不用寫了,明天再到學校補。孩子休息比較重要。”然後說可能是剛開學,孩子們還沒適應新學期的節奏,也沒養成在學校裡做家庭作業的習慣,所以導致當天佈置的作業完不成。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的作業總是要很晚才能完成,一定要及時跟老師溝通,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幫助孩子改善。


另外,從周圍大部分孩子做作業的情況看,孩子做作業慢還有如下幾種原因:

1.知識點沒掌握。

比如上次我家孩子因為生病缺課了一週,關於除法的知識點就沒學好,碰到“平均”、“平分”這樣的題總是反應不過來,所以我乾脆抽了一個小時幫她複習了當時的課程,才幫她鞏固了基礎知識,再回過頭去解題時她才有思路。

2.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一會削鉛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上廁所,雖然孩子一直在寫作業,但是因為干擾項太多,孩子做作業效率其實很低,一不小心就晚了。

所以孩子在做作業之前,先讓他把該乾的事情都幹了,做的時候就專心做,儘量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也可以用沙漏、計時器等計時工具,幫孩子設定每樣作業的完成時間,讓孩子產生緊迫感,減少時間的浪費。

3.是一種反抗手段。

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額外的作業,孩子好不容易完成學校的作業,終於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結果家長又拿出一張試卷或習題希望孩子完成,這樣會給孩子莫大的壓力,所以對學校作業會能拖則拖,以避免額外的作業。

所以碰到孩子做作業很慢的情況,家長也要看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要求太高,給孩子增加了壓力。

3年級的孩子每天做作業做到10點多,會嚴重壓縮孩子的睡眠時間,對孩子身心發展不利,家長還是要從多方面分析原因,想辦法改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希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專注育兒領域知識分享,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希媽育兒


我家孩子屬虎的,今年上三年級,關於誰把孩子的時間偷走了,說實在的我很糾結,別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何況很多家長輔導起孩子簡直是茫然無措呢?

三年級的孩子,整體作業量並不是很大,真正偷走孩子的時間的,是作業環境,作業習慣,學習習慣,時間管理,專注力不集中,基礎知識不牢固,生活習慣,作息習慣等上面出現了問題。

優秀的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家長要求的高,盯得緊,有方法,有激勵有處罰。

說到本質,改變的是孩子,永遠不改變的是家長,矛盾會永遠存在,家長的思維改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改變了,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年級是孩子的轉型期,因為幼兒園打下的底子基本上在一二年級被掏空了,一二年級家長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孩子的作業習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就已經潛伏在孩子身上啦,只不過家長不重視而已,時間是最好的沉澱,習慣是慢慢養成的,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回到教育的初心,之所以讓孩子受到教育,是想讓孩子有更好的修養,提高體驗生活美的覺悟,絕不是讓孩子接受各種痛苦和無奈,三年級的孩子是快樂的,是求知慾學習動力最強的時候,也是端正習慣,樹立正確思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黃金期,聰明的家長不但會多關注孩子,還會正確的引導啟發孩子,但絕不是大包大攬,結果改變的是家長受到二次應試教育,而孩子覺得是家長的責任讓孩子變得平庸,毛病甚多,......

家庭需要經營思維,孩子學習更需要精心經營,不但能隨時隨地發現問題,還要有靜心思考孩子默默蛻變我們作為家長的怎麼配合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不是學校的問題,不是老師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不是家長的問題,那就一定是社會的問題,這個社會本來就是適合生存的法則,即使不是100%的公平,那也是相對的合理,還是先端正自己的認知,再慢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吧,最後祝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學習不痛苦不煎熬,家長不糾結不爭吵,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做好自己默默陪伴!


校長名家


我家孩子今年六年級,一二年級都是班級裡的前三名,到三年級成績極具下滑(倒數十名)。他那時就是每天作業寫到十點十一點(其實作業量不多)。之後分析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一、孩子學習態度發生變化,在家寫作業磨蹭,心不在焉,寫一行字得半個小時。其實很多作業都可以在學校自習課寫完,他不寫,非得等到放學回家我下班吃完飯才寫(此時已19:00多)。而且字跡潦草,應付差事。

二、我那段時間工作忙,忽略了對孩子學習上的正確指導,雖然下班也培著孩子一起學習,但效果不佳。

三、主動和老師溝通少,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具體學習狀態,等到老師找家長時已經晚了,孩子狀態已經很糟糕了。

升入四年級後,我調整了輔導思路,先從端正學習態度開始,不要求成績,必須作業字跡工整。作業必須在學校完成至少80%,我下班回家要檢查完成量,如果只寫了一點兒,要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就要接受懲罰。

我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並向孩子承諾,只要孩子在家學習、寫作業的時候,我堅決不看手機,把手機放到離我最遠的地方。他寫作業我看書(這幾年把自己小時候沒看的中外名著,歷史書籍,史記論語悉數看遍),練字。現在孩子在我的帶動下也愛上了閱讀。

這樣慢慢地,孩子的學習狀態發生改變,雖然還是玩兒心很重,但是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學校及時完成作業,回家後就有更多的時間預習和複習。學習也變得從容了。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考了全班第三,算是打了一個小小的翻身仗。還得繼續堅持,語文還沒有達到理想水平。

這是我的育兒策略,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希望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