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罷韓”,陳時中也不“時中”了!

面對“罷韓”,陳時中也不“時中”了!


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黎家維在臺媒撰文說,對民進黨當局而言,防疫再怎麼優先,似乎也比不上政治正確優先!堅持強推6月“罷韓”,只不過再次凸顯出防疫的雙重標準。今年2月底,大甲媽祖繞境是否如期舉辦之際,陳時中表示不要讓媽祖憂心,直接呼籲繞境活動應該暫緩,最後廟方只能接受建議。但眼見“罷韓”投票即將到來,不僅不見陳時中溫情呼籲,“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更是不顧政治中立,還以“斬首說”表達“罷韓”決心,而防疫優先恐怕早在九霄雲外。

近日臺灣疫情似乎朝向趨緩的方向發展,除了磐石艦的36例外,已有20天無本土確診個案,境外個案也僅有零星7個,讓民眾對於疫情開始鬆懈,更對“中選會”政治掛帥的決定失去警覺。事實上,“中選會”開會確認罷免投票日的時間不是5月,而是4月17日,恰巧是磐石艦疫情爆發的前一天。當時臺灣正處於大批留學生與民眾返臺確診高峰期的尾端,許多居家檢疫與自主管理仍尚未解禁,但“中選會”此時的決定,根本看不到一絲對罷免是否加劇疫情的擔憂。

回顧2月28日陳時中呼籲大甲繞境暫緩之時,當時臺灣確診人數境內境外共34人,疫情緊張程度遠不如3月的255人與到4月中的73人。此外,蔡當局在2月6日還邀請網紅醫師拍攝影片,大量宣導健康的人外出不用戴口罩,部分綠營民代更指責馬英九與韓國瑜戴口罩是最壞示範。但是4月1日起,“疫情中心”制訂頒佈了“社交距離注意事項”;4月3日起,臺北捷運開始要求民眾強制戴口罩;4月15日“交通部”也正式要求所有大眾運輸工具跟進。顯然蔡當局在4月以後對防疫要求程度向上提升,但是4月17日“中選會”的決定,卻反其道而行。

高雄市有權選舉市長公民人數約230萬人,共設有1800個投票所,換言之,平均一個投票就可能超過1200人,這還不包括選務工作人員。就算投票率只有4成,甚至“搭帳棚”因應,也超過“疫情指揮中心”在3月25日頒佈,室內超過100人以上、室外超過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活動建議停辦的標準。世界率先開打的“中華職棒”,到今天也都仍在考慮在偌大的棒球場裡,單場僅開放250人入場;中小學到7月暑假前更禁止邊民眾入內運動,甚至紛紛取消畢業典禮;每個罷免投票所的進場人數,將遠多於此,卻反而不受限制。

在磐石艦染疫事件上,已暴露出“疫情中心”根本管不到蔡英文所轄“國安”軍方體系的盲點,民間和軍方適用兩套不同的防疫標準,讓趨緩的疫情一度復燃升溫。如今看來“中選會”也是“防疫中心”的另一個化外之地,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罷韓”是否會成為另一次疫情的缺口,“中選會”根本不在乎,而“疫情中心”也彷彿視而不見。媽祖繞境9天8夜一般估計總參與人數約100萬到200萬人次,每天規模約1、20萬人次,“疫情中心”只擔心一天20萬人次的繞境活動會讓疫情失控,卻不擔心一天可能200萬人次的罷免投票活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豈不讓人費解?

萬一罷免通過,意味3個月後高雄還得冒一次200萬人群聚風險辦理補選;最壞的狀況是如果罷免日後爆發防疫破口,高雄市會不會面臨封城14天,全體市民都得居家檢疫的處境?政治正確下,不只“中選會”,連陳時中也不時中了。更讓人好奇的是,“1968”在投票日當天會對高雄發出示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