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復診記

文/星子

老劉復診記

“大夫,都一星期了還不見好,我這焦慮症是不是又重了?昨天我吃花生米時,手抖得厲害,很難夾起花生米,你說,我身體是不是出了問題?我以後會不會就生活不能自理了?還會大小便失禁……” 說到這裡,老劉聲音裡都帶著哭腔,眼中閃著淚花。

“你彆著急,你看,你之前檢查過身體,都是健康的,而你昨天夾不住花生米是因為手抖得厲害,而手抖是因為你的焦慮症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所以,夾不住花生米並不是因為你身體出了問題,而是因為你的焦慮症。”我回答道。

“哦,你 這樣說我能理解。可是,我都吃了快一週的藥了,怎麼還是不見好呢?”老劉還是很擔心。

“藥物發揮作用需要一段時間,一般2-4周起效,並且,為了減少不良反應,藥物咱得一點點增加到治療量,你這才用了一週的藥物,對不對?”我問到。

“這倒是,上次你也是這樣說的。可我還是擔心好不了,覺得一點變化都沒有,感覺還是整天心煩意亂的。”老劉說到。

“焦慮症這個病的一大特點就是讓人更加擔心,把事情往糟糕的方向想。你現在擔心好不了、覺得一點變化都沒有,也是這個病的一個特點。所以,是你的焦慮症讓你有這樣的擔心。但是,這樣的想法和擔心跟現實情況是不是一致的呢?這一點是值得推敲的。其實,我今天已經注意到你這次跟上次的變化了,至少今天能夠踏實地坐在椅子上了—今天還擔心自己發瘋嗎?”我問道。

記得第一次來診時,老劉根本不能坐到椅子上,這個四十多歲的大老爺們兒沒說幾句竟嚎啕大哭,斷斷續續地講述了一大堆莫名的擔心、恐懼。臨走時還不住地問:“大夫,我會不會瘋?大夫你要說實話啊!……大夫,我的病是不是嚴重得治不了了?……別,你還是別說了,我怕我承受不住!”

聽我這樣講,老劉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你現在服用藥物,等藥物起效後,可以幫你對抗焦慮症,與此同時,你自己也可以做點什麼來對抗焦慮症。上次我告訴你可以運動運動。今天我再教你一個辦法,區分你的想法跟現實情況是不是相符合,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相符合。”我接著說。

“大夫,我?能行嗎?”老劉有點不相信。

“當然可以。你看,拿我們剛才說的這些來看,剛才你覺得自己經過一週的藥物治療,一點都沒有好,這是你的想法。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你能坐住了,也不擔心自己發瘋了,現實情況跟想法是不一樣的。當你瞭解了現實情況後,現在你的想法也改變了,也覺得自己好了一點了,對不對?是什麼讓你的想法發生了變化?是我們找到了反對你的最初的想法的證據—現在你能夠坐下來,也不那麼擔心自己發瘋了,是不是?”

“對,對,對。”老劉連連點頭。

“因此,當我們出現一個擔憂的想法的時候,可以試著看看這個想法和現實情況是不是相符合,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相符合。比如像剛才一樣找找看有沒有支持它和反對它的證據。”我接著說。

“那我找不到反對的證據怎麼辦?”老劉又開始擔心了。

“你看,你的焦慮症又出來為你說話了。你現在開始擔心找不到反對證據。那麼,我們就找一找這個擔心想法的支持證據和反對證據。”我堅定地看著老劉說道。

“呃……支持證據是我現在確實是這樣想的……哦,不,是焦慮症讓我這樣想的;反對證據是,我還沒有去找就這樣想,是沒有理由的,而且您剛才已經帶著我找到了一些反對證據。”老劉慢慢地說著,邊說邊忐忑地看著我。

“嗯嗯,非常好,你看,剛才你還認為自己找不到反對證據,現在已經不那麼肯定了,對不對?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我還可以繼續這樣的練習。”老劉說道。

“好,非常好。剛才你因為昨天吃花生米夾不住而擔心自己會發展到生活不能自理,試試看,這個想法有什麼支持證據和反對證據。”

“嗯,支持證據是我確實夾不住花生米。反對證據是我在醫院的檢查都沒有問題,我因為太緊張手抖才夾不住的,我正在接受治療,手抖可能會變好。大夫,我說的這些對不對?”老劉邊說,邊看著我。

“當然對了,非常好。看看,只有一個支持證據,至少有三個反對證據,你還會對發展到生活不能自理有多相信?”我問道。

老劉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我問。

“其他可能性?……哦,可能我以前也沒有太注意過是不是能夾住花生米,而現在注意到自己夾不住。”

“嗯嗯,非常棒。”我點了點頭,“這次回家之後,你除了吃藥,就多了一個可以戰勝焦慮症的武器了。”

“好的,謝謝大夫,我回去試試。”老劉高興地走了。

案例背景

老劉患的是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主要臨床特徵是對多種境遇的過分焦慮和擔憂,同時伴有不安、肌肉緊張和行為的改變。嚴重的患者常常表現為眉頭緊鎖、姿勢緊張、坐立不安甚至伴有震顫,皮膚蒼白,手腳心出汗,且容易悲觀、哭泣,但不一定是心境低落,實際是焦慮不安的反應。

其治療原則主張綜合治療,即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

在治療早期階段,與醫師討論對許多患者有治療的作用。會談時間不一定很長,但需要讓患者感到自己被傾聽、被理解。

上文中,醫生對患者的手抖做出了分析和解釋,減輕了患者的擔憂。醫生還與患者簡單地討論了想法與現實的區別,通過尋找支持證據和反對證據的方法來挑戰擔憂的想法,這來自認知行為治療的技術。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證據最多的心理治療方法。

對於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往往不理想,因此需要告訴患者每天按時服藥,某些藥物需要幾周後才能起效,症狀改善後需要繼續服藥,指導患者如何處理不良反應和其他治療問題,安排日常娛樂活動或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