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遭家長吐槽的凱文教育發了年報,營收淨利雙雙大漲

記者 | 柳書琪

近日遭家長質疑網課質量、陷入退費糾紛的國際教育集團凱文教育(002259.SZ)於4月26日發佈2019年度業績報告。

2019年全年,凱文教育實現營收7.95億元,較2018年的2.42億元大漲228.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95.43萬元,相比上一年淨虧9795.42萬元,已實現扭虧為盈。

公開資料顯示,凱文教育主營位於北京的兩所國際學校,分別為北京海淀凱文學校和朝陽凱文學校。依託這兩所學校,凱文教育還以體育培訓、藝術培訓、科技培訓、營地教育等為盈利點,開展教育及相關業務。

凱文教育前身為中泰橋樑,原主業為橋樑鋼結構工程。由於橋樑業務營收與淨利持續下降,中泰橋樑在2015年進入教育行業,並於2017年宣佈放棄橋樑業務,專注教育領域。

轉型教育後,凱文教育的最初業績並不樂觀,2018年營收同比下降61.01%,約為2.42億元。其業績也從盈利轉為虧損,在2018年淨虧損共計9795萬元,同比大幅下滑521%。

試圖扭轉局面的凱文教育開始嘗試通過提升營運效率擴大盈利空間。年報顯示,2019年凱文教育的教育服務業務毛利率為7.59%,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7.56%,實現由負轉正。

此外,來自非教育行業營收大幅增長也為其年報“增色”不少。2019年凱文教育業務構成中,教育行業營收3.05億元,同比增長46.2%;而其他行業營收4.9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381.68%。從營收佔比上來看,教育行業佔比由2018年的86.34%下降至38.4%,而其他行業佔比由原先的13.66%上漲至61.6%。

除兩所國際學校外,素質教育無疑是凱文教育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凱文教育旗下已擁有“凱文體育”“凱文藝術”“凱文科學”“凱文營地中心”等多個素質教育品牌。在年報中凱文教育還表示,將繼續推進凱文KAP(國際藝術班)、KMP(凱文國際音樂班)特色國際藝術高中,擴大培訓與營地業務的市場份額。

此前凱文教育還曾嘗試進行全球化佈局,在2018年8月宣佈擬與美國瑞德大學簽約,收購威斯敏斯特合唱音樂學院等三座學院。但這一併購計劃並未順利進行,凱文教育於2019年6月宣佈終止收購。

從年報來看,雖然凱文教育營收與淨利均實現高增長,但其現金流卻並不充裕。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凱文教育母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491.75萬元,比2018年末的3.34億元減少98.53%。

近期受疫情影響,中小學未能全面復課,年收學費高達約20萬元的朝陽凱文學校遭部分家長質疑。界面教育曾報道,有家長認為北京凱文國際學校的網課教學效果匹配不上高昂學費,並提出按一定比例退費的訴求。

目前凱文教育已承諾新學年不漲學費,並繼續提供多項學費優惠。餐費、校車費、住宿費可計入下學年費用或退費。但並未回應家長的退費訴求。

據凱文教育此前發佈的2020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300萬至1700萬元,同比收窄18%至38%。如果凱文教育不能妥善處理家校糾紛,長遠來看對品牌和口碑也將造成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