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花還需“稻”葉配

4月25日,太子河區沙嶺鎮南沙嶺村的溢欣家庭農場水稻育秧工作已接近尾聲,農場主陳寶花正穿梭於“稻坪”之間查看稻苗。前期培育的“溢欣佳糧”已抽出鮮綠色的嫩芽、長勢喜人,“寶花香米”自帶香氣,溢出淡淡米香。春耕開始後,寶花每天都在現場忙碌著,48棟育苗棚,她至少要都看一遍才放心。

  今年46歲的寶花於2014年響應國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在家鄉南沙嶺村成立了太子河區溢欣家庭農場。創建自主品牌,研發綠色水稻,帶領村民科技種田,從一名女企業家轉型為新型女農民。

  6年來,寶花邊學邊幹、紮實創業,從春播、夏管到秋收、銷售,每一個環節她都親自過問。寶花深知現代農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對於有關農業的新技術、新機械她都特別關注,總是花大價錢購置最新的農業機械設備,以提高種植效率和生產水平。

  由於不斷掌握農作物種植知識技能,寶花成為鎮裡遠近聞名的生產能手,她管理的水稻不僅長勢好、病蟲害少,產量還高,她的水稻畝產高達1400多斤,遠遠高於其他畝產水平。現在,全村的4100畝農田都放心交由她管理。今年,她又購置了無人機、插秧機,還新建了育苗新棚。“農諺說:有錢買種兒、沒錢買苗兒,今年新增建的育苗棚就是為了避免往年農民插秧時苗不夠,收成受影響。”寶花說。

  2019年8月,寶花被村民推選為沙嶺鎮南沙嶺村村主任。上任後,她組織農民開展現代農業新理念和水稻生產新技術培訓,進行土地流轉,統一經營並實現水稻整體入股經營。期間,她自掏腰包改善村容村貌並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幫助村民脫貧、引導婦女致富……在她的帶領下,南沙嶺村的村民生活越來越好。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將兩個孩子交給丈夫照顧,自己和村兩委班子組織志願者成立了3個疫情臨時工作隊,不分白天黑夜、不設休息時間,開展防疫檢測工作。對內到村民家中做疫情宣傳,發放宣傳單、在村重點地段懸掛條幅等;對外則堅守村口,嚴查外來歸鄉人員信息,對疫情防護意識不強的村民,寶花就不厭其煩地反覆介紹疫情防護的重要性。期間,她沒和家人吃過完整的一頓飯,頭疼的老毛病還犯病幾回,可她始終堅守崗位。

  在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她一次性購買420個醫用口罩,捐獻給鎮裡統籌使用。她購買預防感冒沖劑,分發給村裡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和村民,還利用自家的農用四輪車為全村道路消毒。

  從女企業家到新型女農民再到一村之長,寶花欣然接受著身份上的轉化。她說:“我熱愛這片土地,我離不開我的老家,我這朵寶花還得咱家鄉的‘稻’葉來配!”

(遼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