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純天然手作香品——祈潤香舫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衝耳套爐——祈潤香舫

如何把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承至今為人所用?這是個大命題,似乎不是我們這樣小小的香匠人該考慮的問題。然做香的年頭越久,越發現文化的斷代和各行業間的壁壘致使許多優秀的文化精髓和生活經驗被忽視、遺忘。


中國文化中的思想、制度、科學、醫學等許多領域都融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體系,香學也是這眾多文化浪花中的一朵。


藥香同源,芳香,藥理,養生,是中國古往今來制香的一種理念。


這次我們聊聊一款沿絲綢之路而來,歷經兩千年,至今依然在中醫藥中常見的域外奇香——安息香。


古波斯帝國的氣息


安息,乍一聽這個名字,許多人都覺得隱晦,總感覺與死亡有關。其實不然。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及:“此香辟惡,安息諸邪,故名。或雲:安息,國名也。梵書謂之拙貝羅香。”也就是此香的名稱來歷或有兩種。


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地處伊朗高原。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建立,是世界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直至公元3世界滅亡。


公元前247—公元224年,帕提亞帝國是波斯第二帝國,該國的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漢語音譯“安息”,中國人稱這個國度為

安息國


張騫“鑿空”西域,開闢了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中國與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聯繫。那之後波斯商隊開始來往期間做香料貿易。


《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安息王密特里達提二世令兩萬騎迎漢使于波斯東界,隨後遣使中國。從公元87年到公元101年,波斯兩次遣使中國。在南北朝時期,薩珊波斯使節出使中國十餘次。西域商人開始將各種珍貴香料運到長安(今西安)等地售賣。


西晉時期的張華(公元232—300年)編撰的《博物志》中講了一段故事:


據說,漢武帝時,“弱水西國”有人向武帝進獻三粒香球。一開始武帝並不喜歡這種香,讓人隨意收了起來。沒想到有一次長安城發生瘟疫,“西國”使臣請求使用他上次進貢的香料。無奈,武帝命人焚燒香球。沒想到,奇蹟發生了:“宮中病者即日並瘥(病癒)。長安中百里鹹聞香氣,芳積九月餘日,香由不歇。” 這種產自“南海波斯國”的香料被中國古人認為是安息香。


宋代洪芻《香譜》中對安息香的記載:

《本草》雲:“出西戎(西戎是古代華夏部落對西方與華夏部落敵對的諸部落統稱),似柏脂,黃黑色為塊。新者亦柔軟,味辛、苦,無毒,主心腹惡氣、鬼疰。“


《酉陽雜俎》(唐代段成式創作的筆記小說集)曰:

“安息香,出波斯國,其樹呼為辟邪。樹長三丈許,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冬不凋。二月有花,黃色,心微碧,不結實。刻皮出膠如飴,名安息香。”


宋代陳敬《陳氏香譜》中對安息香的記載有所補充:

《後漢書·西域傳》:安息國去雒陽二萬五千裡,比至康居,其香乃樹皮膠,燒之通神明,闢眾惡。……


葉庭珪雲:“出三佛齊國(公元674—1470年,蘇門答臘島上一個古國),乃樹之脂也。其形色類胡桃瓤,而不宜扵燒,然能發眾香,故多用之以和香焉。”


溫子皮雲:“辨真安息香,毎燒之,以厚紙覆其上,香透者是,否則偽也。”


這種異國香料因為長途跋涉到我華夏,它的產地是哪記載都是模稜兩可。


它本身的模樣,更是隨著時間久遠模糊不清。著有《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的美國漢學家愛德華·謝佛認為,在唐代以前,通過陸路絲綢之路流通到中國的安息香,應該是指一種廣泛用作乳香添加劑的芳香樹脂,或者是返魂香樹的樹脂。


在中國的古籍中這種返魂香樹的記載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所著的《海內十州記》: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曰反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群牛吼。聞之者皆心震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斧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錫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卻死香,一種六名。


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


如此玄幻的記載,在現代人看來很難證明這種樹的存在。


美國東方學者勞費爾(Berthold Laufer,1874—1934)在《中國伊朗編》一書中寫道:“中國人叫做‘安息香’的東西是兩種不同香料合成的:

一種是伊朗地區的古代產物,至今還沒有鑑定;一種是馬來亞群島的一種小安息香樹Styrax benjoin所產的。這兩種必須截然加以區別。而且必須瞭解原來是指一種伊朗香料的古代名稱,後來在伊朗停止輸入時,就轉用在馬來亞的產品。”


直至今日,我們用的安息香,依然沿用唐代以後海上絲綢之路來的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這片地區產的一種樹脂香


今天常用的安息


時局的不穩定,可能是堵塞西域通商之路的最大誘因。


但最艱難的時候,人也不會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是人類的本能,安息香就是很好的佐證。


唐代以後,海上來的“南香”逐漸代替了“西香”。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與爪哇和馬來半島的安息香,被廣泛應用到宗教和醫學上。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安息香樹又叫白花榔

安息香樹又叫白花榔,因為樹上盛開著朵朵白色小花,潔白美麗,略帶芬芳,

也有人稱之為“野茉莉”。


採安息香的方法很簡單,是在安息樹樹皮上割切開一個傷口,緩緩流出來的樹脂會凝結成塊。


採集得的樹脂,以第一次由新樹所取得的品質列為上品,售價最高。以後所採的樹脂,其質量列為次極品質,市價也更低。


安息香因產地不同,性狀各異。


蘇門答臘安息香是球形顆粒壓結成的團塊,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黃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狀的表面粗糙顆粒。


暹羅安息香

是微扁圓的淚滴狀物或團塊,直徑一至數釐米,厚約一釐米,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內部為乳白色不透明體,具有類似芳草的香氣和香樹脂的香味。


分佈於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的粉背安息香樹、青山安息香樹和白葉安息香樹的樹脂,亦能生產安息香,只是香氣濃郁度弱,可入藥但難做香料。


根據植物家的研究,安息香所含質量最高的產地是蘇門答臘島上的巴魯斯(Barus)地區。那裡採摘的樹脂要好於越南、泰國、老撾和中國廣西等地的品質。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安息香樹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印尼安息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緬甸安息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泰國安息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純天然寧心安神佛珠——祈潤香舫敬制


作為藥用,安息香味辛、苦,性溫,能開竅、行氣血,開竊清神,行氣活血,止痛


用於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產後血暈,小兒驚風。陰虛火旺者慎服。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至寶丹、蘇合香丸等許多古方中都可見它的應用。


而作為香料。用之也很廣,如唐代《外臺秘要》卷十三鬼氣方三首,專治療鬼氣、辟邪惡,以安息香為主的就有二首。



祈潤香舫根據古方研製了寧心安神香佛珠、手串,寧心安神香用十七種香料合香,以蘇合香、安息香開竅清神。長期佩戴身心受益。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純天然寧心安神手串、壓襟扣——祈潤香舫敬制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純天然寧心安神佛珠——祈潤香舫敬制


圖片:祈潤香舫拍攝&網絡,侵刪

作者:卡卡 美編:chai


「香」唐代的香囊為什麼多是金銀製成的?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唐代的香囊為什麼多是金銀製成的?

「香」穿越到漢朝,你知道怎麼佩香嗎?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穿越到漢朝,你知道怎麼佩香嗎?

「香」荀令十里香、鵝梨帳中香這些奇怪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荀令十里香,是迷戀荀彧?還是迷戀香?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品均為祈潤香舫獨家設計製作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品均為祈潤香舫獨家設計製作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香品均為祈潤香舫獨家設計製作


「香」絲綢之路上飄來的辟邪香

獨家設計倒流香擺件——祈潤香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