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留小捕大”就能持續發展?並非如此簡單

潛移默化中,我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捕魚時留小捕大就能達到漁業資源的持續利用,然而事實並非總如人願。

對於小龍蝦來說捕大留小是否對自然及養殖塘口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待研究,這也有助於解開原塘口蝦苗長不大的魔咒。接下來我們參考學者對於魚類研究做出的報道。

小龍蝦養殖,“留小捕大”就能持續發展?並非如此簡單

與哺乳動物不同的是,魚沒有生育時鐘。大多數雌性魚類的繁殖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而且隨著體型的增大,這些魚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卵。繁殖力的增加隨之誕生了被稱為“超級產卵者”的大魚。在現有的捕魚法規下,這些繁殖巨頭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漁業科學家都同意這一結論。但這一發現卻給了人們一個警示:“為了應對全球變化、重建魚類種群數量,我們必須增加大魚的比例。”


魚的生育率隨著體型的增加而增加。例如,一個70釐米長的鱈魚生產出的魚卵是其尺寸一半的魚的8倍多。人們一直在熱議,是否體型較大的雌性魚對保持魚類種群健康尤為重要,這一論點目前缺乏全面的證據。與上述相反的大多數用於管理漁業資源的模型指出,維持一個魚類種群數量最重要的因素是產卵魚類的總量,無論它是大量的小魚還是較大的“超級產卵者”。

現階段,很多塘口的小龍蝦苗正處於脫殼階段,這是小龍蝦生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現階段的小龍蝦很容易出現脫殼不遂、應激等現象。因此現階段一定要注意小龍蝦苗的補鈣和抗應激。

補鈣的產品有非常多品種。例如離子鈣、有機鈣和無機鈣等。各種鈣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如果將上述鈣加工為可溶於水的乳化鈣,就更容易溶入水,有利於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水產動物的吸收,同時還可以拿來拌喂飼料,補鈣效果更好,迅速幫助硬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