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二戰前的英國依然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英國本土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殖民地面積約三千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6。

1939年,德國經濟總量約為500億美元,英國經濟總量為380億,但英國加上澳大利亞及加拿大等殖民地,不遜於德國。

但英國在歐洲面臨德國的挑戰、太平洋麵臨日本的挑戰、海洋霸權更是面臨美國的強勁競爭,因此英國在歐洲採取綏靖政策。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1938年9月24日,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與希特勒會談後,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返回英國,在倫敦赫斯頓機場發表演講。)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簽訂《慕尼黑協定》後,面對英國民眾,張伯倫揮舞著那張紙說:“從今以後,整整—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現在我請你們回去,在你們的床上安心睡覺吧!”,但慕尼黑協定墨跡未乾,希特勒即下令出兵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協定成為張伯倫一生的笑柄。)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1938年3月16日,為以示自己做好了應付毒氣襲擊的準備,英國上演了一場聲勢最大的表演。)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二戰前,一對英國婦女在自駕遊。)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二戰爆發前,野營的中國人。)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二戰前的英國城市街道的行人和騎車的男人,一片安靜平和。)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二戰前,在英國鄉村野營的一對情侶,英國的鄉村真的是很美。)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1935年,狩獵是英國貴族喜歡的消遣遊戲,在狩獵活動開始前一名婦人正在和一名先生交談,他們手裡都牽著獵狗。)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1939年,一對英國青年男女正趕往倫敦皇家劇院,他們穿過考文特花園市場的一個水果攤,攤主和路人正觀望著他倆。)

老照片:  二戰前的英國

(1936年在英國舉行的一場美腿比賽。)

英國在一戰中直接參戰600萬人,傷亡244萬,戰爭雙方開支達1800億美元,無數城鎮化為廢墟,各國財政一片蕭條。

1936年,英國和平主義組織進行了民意測驗,90%的人拒絕參戰,反戰求和思想深入人心。

但歷史證明,“綏靖政策”不僅沒有避免二戰的爆發,反而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氣焰,使英國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