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農民教授","賣掛麵"賣出1000萬年產值!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舉世矚目的中國超大規模減貧鬥爭進入最後階段。而在陝西,有一位電商界的"網紅"教授,他身上有許多光環,但他最中意的還是 "農民電商教授"的身份,他特別強調"農民"這個前綴,因為多年來他深入基層,腳踏實地,全心全意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一位真正接地氣的"農民教授"。

他,就是西安郵電大學的張鴻。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張鴻,男,二級教授,陝西省教學名師,入選陝西省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兼任中國電商協會產業融合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經濟學學會會長、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陝西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等,黨的十九大精神陝西省專家學者宣講團成員。

做好團隊建設,打造西郵名片

張鴻教授歷經十多年的磨礪,組建出了一支高水平的西郵電商團隊。2004年成功申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2005年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淘寶西安大學,開展電子商務培訓,2008年獲批陝西省特色專業,2014年入選陝西省省級教學團隊,2015年獲批陝西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陝西電子商務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核心成員要求必須在電子商務領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及研究經歷。即便是如此高標準,團隊目前仍有眾多專、兼職研究人員、教授、副教授,其中多人具有博士學位,數位團隊成員獲聘省市級電子商務專家顧問。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深入基層一線,助力精準扶貧

自2010年起,張鴻教授就帶領團隊做陝西省電子商務的研究課題。他發現,在城市裡淘寶購物很方便快捷,而在廣大的西北農村,由於比較閉塞,信息不暢通,當農產品飽和過剩時,好多東西積壓過剩腐爛,只能匆匆扔掉,白白浪費農民一年的精力。看到這個現象,張鴻教授坐不住了,他決定暫時放下學術,去真正的農村,看用自己畢生所學的技能和所掌握的知識能否幫到農民兄弟。

"只有深入實際進行走訪才能掌握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只有腳踏真實的鄉村土地,深入草根基層,才能獲得大量鮮活的數據和經驗,獲得豐富的研究素材和學術來源。"張鴻教授如是說。多年來,張鴻教授帶領西郵電商團隊奔波於西北50多個區、縣的田間地頭,幫助基層政府、農民及電商從業者解決實際困難。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馬額鎮的的蘋果因為不夠甜而出現滯銷問題,張鴻教授在馬額鎮一待就是三天,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後,他提出既然甜度不夠,那就主打糖尿病患者適宜食用的蘋果銷售,很快解決了馬額鎮的蘋果滯銷問題,為當地果農帶來一筆高於預期的收入。

宜川縣殘疾人付凡平壺口酥梨嚴重滯銷,張鴻教授得知後,組織團隊成員帶領MBA學員30多人奔赴宜川縣進行幫扶。團隊從線上線下渠道建設、品牌塑造、營銷策略等方面為企業提出對策建議,並在學院發起公益助農捐購活動,通過微信、微博、微店等方式幫助推廣宣傳。

在張鴻教授的幫助下,山陽姑娘喻琰將傳統掛麵做成了產業化,通過電商推出線上銷售養生面,以及芝麻香油、蜂蜜、商洛核桃等農產品,使得公司年產值1000萬,利潤逾百萬;徐祥勇借力於電子商務在家鄉鎮安創業,專門做"高端臘肉",頭一個月就收入24萬元,受到鼓舞后,又建立了從養殖到加工的全產業鏈基地。他們二人與另外兩位青年企業家又聯合成立了"印象商洛"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本地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打響"商洛山地農產"品牌,帶動家鄉父老脫貧致富。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張鴻教授還幫助西安郵電大學結對幫扶對象宜君縣編制了《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並獲得省委網信辦批覆實施,指導宜君縣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以及農產品溯源系統,幫助完成"唐八件"、"錦照金"等品牌註冊,有效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影響力,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張鴻教授先後給省、市、縣、區制定電子商務規劃方案20多個,服務各級政府和電商企業50多家,取得了明顯收益,湧現出了

"山陽模式""照金模式""武功模式"等縣域電商發展特色模式。以武功縣為例,引進知名電商企業168家,電子商務每天發貨8萬餘單、日交易額500多萬元,電子商務創業人員近萬人,促進就業2.5萬人。武功"買西北、賣全國"的模式已成為全國縣域電商八大模式之一,不僅成為西北地區乾果類產品的集散中心,更是促進了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以及增加附加值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效益提升。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扶貧先扶智,讓更多老百姓受益

對於深入基層,當時的張鴻沒有考慮很多就出發了。但萬事開頭難,很多農民懷疑他,"就憑一根網線和電腦,不出門,就能把我們的東西賣出去?"由此他才知道,原來,"做電商不光是賣出東西的事,最主要的是改變觀念。"張鴻教授著急了,光扶貧不夠,要讓大多數農民摘掉窮帽子,腰包鼓起來,得靠政府、企業帶動。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於是,張鴻教授基本天天往農村貧困地區跑,忙著在各市縣義務舉辦電商大講堂,電商培訓活動,這可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利民工程,是一場改變頭腦的風暴。他不但向學生講,更向基層幹部、大小企業主和農戶,以及更多的留守婦女宣講電商知識。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位於秦嶺南麓的山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張鴻在此舉辦的"電商大講堂"極受歡迎,每次講座,這裡的村幹部、群眾,機關單位和大小企業主們都一個不落,將上千人的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場景為什麼如此火爆?張鴻說,還是因為農民從電商中得到了好處,有了實惠他們自然就愛來聽課了。

這樣的電商講座,當時張鴻每月有十餘場。他三天兩頭往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跑,進到每個村鎮"掃盲",一年多來,人整整瘦了一圈,常常帶病堅持,到最後,張鴻教授和各個村鎮幹部都成了熟人,大家都捨不得他離開。

張鴻教授及其團隊充分發揮西郵的高校優勢,不斷加大宣傳,加強引導,努力營造良好的電商氛圍環境,積極為各級政府開展領導幹部及電商從業者專題培訓,先後舉辦宜君縣電子商務骨幹培訓班、略陽縣電商扶貧培訓班等,並實地奔赴貧困地區開展培訓,覆蓋人群達2萬多人次。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2017年3月21日,《中國教育報》以顯著位置刊登了"電商教授"張鴻,開創了個人上頭版頭條的先河。

2018年3月24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產學研創新中心主辦的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產教融合峰會暨頒獎盛典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張鴻教授榮獲"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產教融合突出貢獻個人"獎。2019年3月1日,以"新時代、新物流、新機遇"為主題的2019陝西省物流發展大會暨陝物聯2018年度總結表彰會在西安召開,張鴻教授榮獲"改革開放40年•陝西省物流行業傑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2019年,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發佈《全國電商扶貧典型案例》,通過在全國徵集、評選,共產生了60個典型案例,其中,西安郵電大學選報的《把電商精準扶貧論文寫在三秦大地上》成功入選,成為全國入選的3個高校扶貧案例之一;同年,教育部組織開展了"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的推選活動,31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9所部省合建高校推薦的98個項目中,西安郵電大學申報的《電商教學團隊把扶貧論文寫在絲綢之路上》入選,是此次陝西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他是大學教授,卻自稱

已近花甲之年的張鴻教授獲得了很多成績和榮譽,但依舊不改學者本色。無數個週末、假期,他帶領團隊奔波在三秦大地,田間地頭、企業、鄉鎮。常有人問他"您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本來可以在校園裡安穩的做著學術研究,卻為何要如此奔波勞累?"張鴻教授總是回答"我們遇上了互聯網的大好時代,沒有理由不去奮鬥。研究好、做好農村電子商務,幫助更多的貧困戶富起來,過上好日子,這是向自己的專業致敬"!

關注"西安郵電大學本科招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西安郵電大學官微、陝西網、央廣網、中國農林科技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