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

正是紅都有事時


謀劃是必須保密的,無密不成謀。讓對手或其他有圖謀之人知道了,必防範、作梗,利用情報反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謀略離開情報必不合宜,謀劃洩露必不成功。

精明的計謀出自個別高人,而不是眾人。眾人七嘴八舌,眼光智慧平平,謀劃無益反倒洩密。

人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是共融的,人是緊密相關的。利益人人都需要,活著離不開。自私吝嗇,不顧及他人利益和感受,獨貪悉吞,必然無友無助,寸步難行,還遭報應。奉行利益共享,則朋友遍天下,必有眾人與你同舟共濟,風雨不棄。


行塵


這句話堪稱“人生座右銘”!它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名言。曾國藩,春秋戰國時期曾子70世孫,近代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和理學家,湘軍統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譽“晚清時代的半個聖人”。

曾國藩的思想與見解,對後世影響深遠,備受後世推崇與讚譽,偉人毛澤東評價他:“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的確,曾國藩在知人善用、為人處事等頗有見解,他的很多思想至今仍讓我們奉若神明。

有人說,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出自曾國藩人生“六戒”中的第四戒。我們先來看看有哪“六戒”?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這六戒中的每一戒,都是至理名言、醒世恆言,對我們職場事業、為人處事等,都起著很好的指導作用,今天主要說曾國藩的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理解,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獨佔,謀略要隱蔽而不可公之於眾。一心想獨得利益必定失敗,眾人謀略計劃必遭洩露。

簡而言之,就是說: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獨佔,出謀劃策時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利可共而不可獨

利益要共享不可獨佔。當我們得到一定利益時,應該與大眾分享,而不應該“吃獨食”,要學會並懂得“

分享”。

西楚霸王項羽,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梟雄,但他在“利共”方面很差,沒有與將領分享利益的胸懷與氣魄,他手下第一謀士范增也如此。

老部下韓信這樣評價項羽:

“將士如果受了傷,他會親自拎著飯籃去探視,流著淚拉著你的手,說長道短。

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

項羽這樣的“吝嗇”勁,讓人忍俊不禁,你都不捨得給部下利益,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又為什麼要為你賣命呢?沒有直接的利益驅使他們又圖什麼呢?

反觀劉邦,卻截然相反,他深諳人性的弱點,明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垓下會戰前夕,韓信、彭越、英布等將領按兵不動,就是想要在既得利益上討價還價。

而這時,劉邦就表現出了他強大的氣魄和胸襟,果斷承諾給3人封王,3人在巨大利益驅使下,與劉邦共同奮力合圍項羽,最終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

劉邦雖出身農家,卻卓識遠見、豁達大度他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收買人心,並且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令天下勇士紛紛投奔,最終終於擊殺項羽,贏得楚漢戰爭,一統天下。

劉邦天生擁有識人用人馭人的領導才能,即帝王之術,即便楚強漢弱又如何?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而在此過程中,

最關鍵的是劉邦熟知人性,懂得“利益共享”。

“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就是對劉邦的讚譽。毛澤東評價劉邦:

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在《史記》裡如是說。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利益,從古至今都是大多數人渴望得到的,尊崇利益至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句話總結很經典,雖然有些過,但同時也說明了利益的重要性。

誰如果想獨佔了利益而不與他人分享,只顧著自己“吃獨食”,那麼結果可想而知,他必會引發眾怒,成為眾矢之的,最終一敗塗地。

謀可寡而不可眾

謀略要隱蔽而不可公之於眾。我們謀劃一件大事時,應該與少數人商量,而不必與大多數人一同商量,或廣而告之。

這個世界上,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在一個團隊中有主見者並不多。而且這個社會永遠遵循的是叢林法則,而這個叢林法則又離不開“

二八定律”。

什麼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被稱為 80/20 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八二法則、帕累托法則等,是指約僅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

比如,意大利約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產量來自20%的植株等。這個原則在企業管理中廣泛運用。

那麼回到“謀可寡而不可眾”名言裡,套用二八定律,也就說20%的人掌握著整個謀劃事件的勝敗局面,這裡的20%指小範圍、極少數。

在一個企業裡,公司的戰略規劃、重大決策等,都是公司CEO和少數高層商議決定的,老闆有什麼重要決定,還要同全體員工討論嗎?

在一支軍隊裡,戰略戰術等機密是在軍事首長們小範圍內製定的,軍事策略也不可能與全體將士們做討論,將士們只需執行就好。

本人在一家公司任HRD,有一次組織全體員工討論人資制度,結果一個小小的考勤制度竟討論了3個月之久還懸而未決,最後只得在中高層裡討論完成後,就予以了發佈。

可想而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重大謀略、計劃、決定等只適於小範圍內產生,而不適於廣而告之,也不必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

曾國藩的“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堪稱我們的“人生座右銘”,它教育我們:不要重眼前小利而要重遠大宏圖,不要重務民主虛名而要重實際。

這句話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適用,對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等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曾國藩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曾國藩在其他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01:在交友方面,曾國藩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

02:在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

03:為人處事須在“”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04:“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等等。

蔣公曾稱讚曾國藩:“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曾國藩的思想,體現了一種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值得我們一生仰望並學習。

對於曾公的名言,有人會持不同的見解,見仁見智吧,畢竟一個人的思想是特定的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有一定侷限性也屬正常。

大家怎麼認為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



鈺姐的書齋


“謀可寡而不可眾”是說謀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而不是從眾。記得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是說有個地方發現了一個很好的金礦,很多很多人都去淘金了,但是有一個人卻在淘金的地方設了一個賣貨物的點。最後,淘金最大的成功者是這位賣貨郎!

“利可共而不可獨”是說利益要大家分享而不可獨吞。記得蒙牛集團的牛根生嗎?華為的任正非嗎?阿里巴巴的馬雲嗎?等等!很多公司的運營是遵循了這一點才把人才捆綁在一起,大家共同出謀劃策,使得財富和事業的馬車走的更穩,走的更遠!

小人愚見,望各位師友點評指正![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