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原文+註釋+譯文,易讀易憶,古代的百科全書(3)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

【原文】 《大學》首重夫明新,小於莫先於應對。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貴有章。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閣下、足下,並稱人之辭;不佞、鯫生,皆自謙之語。 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 大春元、大殿選、大會狀,舉人之稱不一;大秋元、大經元、大三元,士人之譽多殊。 大掾史,推美吏員;大柱石,尊稱鄉宦。

【註釋】 (001)明新:明德與新民,引申為做人的美德。 (002)小子:古人八歲時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等日常的禮節。十五歲時入大學,學習做人的道理。小子指小學弟子。 (003)容:儀表。 (004)度:法度。 (005)章:章法。 (006)不佞:不才,沒有才能。 (007)鯫生:無知小人。 (008)主臣:本謂君臣,後用來表示恭敬惶恐之辭。 (009)大春元:科舉考試取得第一名者都稱“元”,大春元為春天會試第一名。 (010)大殿選:殿試一甲第一名。 (011)大會狀:會元、狀元兼得。 (012)大秋元:秋季鄉試第一名。 (013)大經元:五經貢生第一名。 (014)大三元:解元、會元、狀元,三元連中。 (015)掾史:漢代以後職權較重的長官有署吏,分曹治事,通稱掾史。 (016)柱石:支梁的柱子和承柱子的基石。

【譯文】 大學之道最重要的是明明德、日日新,小孩子學禮儀,首先要學應對的話語和禮節。人的儀容舉止固然要適宜合度,說話言語尤應有條理合文法。 智能要圓通品行要端正,膽量要大而心卻要細。 執事和足下都是對人的尊稱;不佞、鯫生都是稱自己的謙詞。 請求別人原諒說寬宥,自己惶悚恐懼叫主臣。大殿選、大會狀、大春元都是對舉人的不同美稱;大秋元、大經元、大三元,對士人的讚美也是不同。 大掾史是對屬官吏員的美稱,大柱石是對重臣鄉宦的尊稱。

【原文】 賀入學曰云程發軔,賀新冠曰元服加榮。 賀人榮歸,謂之錦旋;作商得財,謂之稇載。 謙送禮曰獻芹,不受饋曰反璧。 謝人厚禮曰厚貺,自謙利薄曰菲儀。 送行之禮,謂之贐儀;拜見之貲,名曰贄敬。 賀壽儀曰祝敬,吊死禮曰奠儀。 請人遠歸曰洗塵,攜酒送行曰祖餞。 犒僕伕,謂之旅使;演戲文,謂之俳優。

【註釋】 (017)雲程發軔:比喻官運亨通,遠大前程開始起步。 (018)稛載:稛,用繩索捆束。指滿載。 (019)獻芹:《列子·楊朱》:“宋國有田夫……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裡之富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臬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後遂以“獻芹”謙言自己贈品菲薄或建議淺陋。 (020)貺:賜,贈。 (021)菲儀:薄禮。 (022)贐儀:送給遠行者的路費或禮物。 (023)貲:錢財。 (024)贄敬:初次拜見時所送的禮物。 (025)祖餞:古時出門遠行要祭祀的路神稱祖,後稱設宴送行為“祖餞”,即餞行。 (026)旌:表彰。 (027)俳優:指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譯文】 祝賀別人入學讀書說雲程發軔,祝賀別人升官說是元服初榮。 祝賀別人榮耀歸來謂之錦旋。祝賀別人經商發財稱之稛載。 送人禮物自謙為獻芹;不接受禮物的婉辭則說反璧。感謝別人贈予厚禮說厚貺;自謙所送之禮微薄言菲儀。 贈送給人的路費叫贐儀;初次求見人時的禮物名贄敬。 賀壽的禮稱祝敬,弔喪的禮稱奠儀。接風的酒叫洗塵,送行的酒叫做祖餞。 犒賞僕役、隨從叫做旌使;請酒兼帶演戲叫做俳優。

【原文】 謝人寄書,曰辱承華翰;謝人致問,曰多蒙寄聲。 望人寄信,曰早賜玉音;謝人許物,曰已蒙金諾。 具名帖,曰投刺;發書函,曰開緘。 思慕久曰極切瞻韓,想望殷曰久懷慕藺。 相識未真,曰半面之識;不期而會,曰邂逅之緣。 登龍門,得參名士;瞻山斗,仰望高賢。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渴塵萬斛,言想望之久殷。 睽違教命,乃雲鄙吝復萌;來往無憑,則曰萍蹤靡定。 虞舜慕唐堯,見堯於羹,見堯於牆。 門人學孔聖,孔步亦步,孔趨亦趨。

【註釋】 (028)華翰:對他人來信的美稱。翰,毛筆。 (029)寄聲:口頭傳達問候。 (030)名帖:拜謁時的名片。 (031)投刺:古時沒有紙,字是刻刺在木片上的,所以叫投刺。 (032)瞻韓: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唐韓朝宗曾作荊州長史,喜拔用後進,為時人所重。後因以“瞻韓”為初見面的敬辭,意謂久欲相識。 (033)慕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親名之曰犬子……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後因稱慕賢為“慕藺”。 (034)登龍門: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權勢者的援引而身價大增。《後漢書·李膺傳》:“膺獨特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035)山斗:指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而為人所敬仰。 (036)一日三秋: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詩經·王風·採蓮》:“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037)渴塵萬斛:形容十分想念。唐代盧仝《訪含曦上人》:“三入寺,曦未來,轆轤無人井百尺,渴心歸去生塵埃。” (038)暌違:違背。 (039)鄙吝復萌:鄙吝,庸俗。萌,發生。庸俗的念頭又發生了。《後漢書·黃憲傳》:“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於心。” (040)萍蹤靡定:萍生於水中,漂泊不定,所以把沒有固定的行蹤稱做“萍蹤”。 (041)虞舜慕唐堯:《後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睹堯於羹。”表示對死去前輩的追念。 (042)顏淵:孔子弟子。 (043)步:慢走。 (044)趨:快走。

【譯文】 感謝別人寄來書信說辱承華翰;對別人轉致的問候表示謝意說多蒙寄聲。盼望對方寄信來說早賜玉音;感謝人家許諾的事或物說已蒙金諾。 備帖拜訪他人稱為投刺。拆閱信函稱為開緘。自己對他人思念長久,素同李白的瞻韓之切;想望很是殷勤,早像長卿的慕藺之懷。 相識不深,瞭解並不真切,稱為才有半面的認識;道途上不期然而相遇,真可算是邂逅的因緣。 拜謁名人得其援引以增聲譽謂之登龍門;傾慕仰望高士賢人,稱為瞻山斗、仰高賢。思念之殷切,一日如隔三秋;訪友不遇而空回,渴心歸去生塵埃積了萬斛。 離別已經很長久,使人鄙吝的私見,難免復萌;都是離別數日的自謙而尊人之語;在外奔波來往沒有依憑,好像漂盪的亂蓬,沒有固定的地方。 虞舜仰慕唐堯,堯去世三年後,飲食起居仍然處處想到他,顏淵效法孔子,亦步亦趨,事事仿效。

【原文】 曾經會晤,曰向獲承顏接辭;謝人指教,曰深蒙耳提面命。 求人涵容,曰望包荒;求人吹噓,曰望汲引。 求人薦引,曰幸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賜郢斫。 借重鼎言,是託人言事;望移玉趾,是凂人親行。 多蒙推轂,謝人引薦之辭;望作領袖,託人倡首之說。 言辭不爽,謂之金石語;鄉黨公論,謂之月旦評。 逢人說項斯,表揚善行;名下無虛士,果是賢人。 黨惡為非,曰朋奸;盡財賭博,曰孤注。 徒了事,曰但求塞責。 戒明察,曰不可苛求。

【註釋】 (045)承顏接辭:有幸見面交談。 (046)耳提面命:附在耳旁指教,當面命令教誨。 (047)包荒:包含荒穢。謂度量寬大。《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048)王弼注:“能包含荒穢,受納馮河者也。”一說“包容廣大”。 (049)吹噓:說好話。 (050)汲引:提拔,引薦。 (051)先容:先加以修飾,引申為事先介紹。 (052)郢斫:楚國郢都有一個巧匠,能運斧成風,比喻技藝高超。 (053)鼎言:像鼎一樣重的語言,形容說話的作用很大。 (054)玉趾:腳,敬稱。 (055)浼:請求。 (056)推轂:轂,車輪中心可插軸的圓木,推轂即推車前進,比喻引薦人才。 (057)領袖:衣服的領和袖,借指為人表率的人。 (058)爽:差錯。 (059)金石語:說的話像金石一樣堅硬,不可更改。 (060)月旦:每月初一。 (061)評:品評人物。月旦評是東漢許劭始創的一種評論人物的風俗。 (062)項斯:唐代人,以詩稿拜謁楊敬之,希望提攜。 (063)黨惡:與惡人結黨。 (064)朋奸:互相勾結作惡。 (065)孤注:傾其所有作賭注。 (066)塞責:抵塞罪責,指做事不認真負責。

【譯文】 曾經與人會面,說是向己承奉顏色,接受言辭。感謝他人指教,則說幸蒙提耳親箴,面命親切。 求人為己吹噓稱為望汲引,請人包容原諒為包荒。求人推薦事情,說是請你代為先容,請人刪改文章則說懇請郢斫。 借重鼎言是請託有聲望者為自己說一些好話,使事情容易辦成,乞移玉趾是請求別人親自前來。多蒙推轂這句話是說感謝別人引薦,望為領袖,請別人出來領導當首領。 品評鄉黨的人物推稱月旦,結交良善的朋友,有若金蘭。逢人必說項斯,志在表揚人家的好處;名下定無虛士則感嘆欽佩對方果然有才能。 與惡人結成黨派,做非法的事,稱做朋比為奸;盡所有錢財拿去賭博,名為孤注一擲。只想馬虎敷衍地結束一件事則說但求塞責;勸阻別人細究深察事情的根底則說不必苛求。

【原文】 方命是逆人之言,執拗是執己之性。 曰覬覦、曰睥睨,總是私心之窺望;曰倥傯、曰旁午,皆言人事之紛紜。 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 欲心難厭如溪壑,財物易盡若漏卮。 望開茅塞,是求人之教導;多蒙藥石,是謝人之箴規。 勞規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聽。 無言曰緘默,息怒曰霽威。

【註釋】 (067)方命:違命。 (068)覬覦:非分的希望。 (069)睥睨:側眼窺察。 (070)倥傯:事多而急迫。 (071)旁午:交錯,紛繁。 (072)吹毛求疵:疵,指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而故意挑剔毛病。 (073)患:災難。 (074)厭:滿足。 (075)溪壑:溪谷河溝,用填不滿的溪壑比喻貪得無厭。 (076)漏卮:漏的盛酒器,比喻權力外溢。 (077)茅塞:被茅草堵住,比喻思路閉塞,愚昧不懂事。 (078)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比喻規勸進言。 (079)箴規:勸告規諫。 (080)芳規芳躅:賢人的準則和正直的行徑。 (081)至言:懇切的言論。 (082)霽威:怒氣消散。

【譯文】 違命是不聽從別人的話,執拗是堅持己見。覬覦、睥睨都是說非分的企圖或窺視;倥傯、旁午皆言事多不暇,交錯紛繁很匆忙的樣子。 不肯諒解細小的過失,甚至刻意挑剔,好比吹去皮毛尋找疵病。別人有急難不僅不救,反而乘機陷害,叫做落井下石。慾望難以滿足如同河流深谷難以填平;財物容易流失,如同用有漏洞的酒器盛酒。 請求別人教導,忽然間領悟,稱為茅塞頓開;感謝別人規勸說多蒙藥石。清修和芳躅都是懿美的品行,可作為效法、仰慕的對象;確論和美談都是值得聽取牢記的嘉言,值得稱揚。 默默無語稱為緘默;頓時平息怒氣就叫霽威。

【原文】 包拯寡色笑,人比其笑為黃河清;商鞅最兇殘,常見論囚而渭水赤。 仇深曰切齒,人笑曰解頤。 人微笑曰莞爾,掩口笑曰胡盧。 大笑曰絕倒,眾笑曰鬨堂。 留位待賢,謂之虛左;官僚共署,謂之同寅。 人失信曰爽約,又曰食言;人忘誓曰寒盟,又曰反汗。 銘心鏤骨,感德難忘;結草銜環,知恩必報。 自惹其災,謂之解衣抱火;幸離其害,真如脫網就淵。 兩不相入,謂之枘鑿;兩不相投,謂之冰炭。 彼此不合曰齟齬,欲進不前曰趑趄。 落落不合之詞,區區自謙之語。

【註釋】 (083)解頤:頤,面頰。指大笑,歡笑。 (084)莞爾:微笑的樣子。 (085)胡盧:喉間的笑聲。 (086)絕倒:大笑而不能自持。 (087)虛左:古時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等待賓客。 (088)同寅:寅,恭敬。後稱同僚為同寅。 (089)寒盟:忘卻盟約。 (090)反汗:《漢書·劉向傳》:“《易》曰:‘渙汗其大號。’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時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後因以“反汗”指反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091)結草銜環:《左傳·宣公十五年》載,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後漢書·楊震傳》續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日:‘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後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092)解衣抱火:脫下衣服將火抱在身上。 (093)脫網就淵:魚逃脫漁網,遊進水深的地方。 (094)枘鑿:枘,榫頭。鑿,榫眼。 (095)齟齬:上下齒不互相配合。 (096)趑趄:猶豫不前。 (097)落落:形容孤獨的樣子。 (098)區區:形容細小的樣子。

【譯文】 包公難得有笑容,世人將他的笑容比作黃河清;商鞅最兇殘,曾在渭水邊處決囚犯七百多人,河水都被染紅了。 仇恨到了極點稱為切齒,開懷歡笑稱為解頤。微露笑容稱為莞爾;掩住了口也忍不住叫做胡盧。撫著掌笑得前仰後傾叫做聞言絕倒,鬨堂是所有的人同時大笑。 留著首席等待上賓叫做虛左;同在一處做官叫做同寅。爽約、食言都是失掉信用的意思;違背誓言叫做寒盟或反汗。感恩戴德永世不忘稱為銘心鏤骨;牢記恩德,必當圖報稱為結草銜環。自己招惹來的災殃,好像脫去了衣服在很旺的爐火上;僥倖免去了禍患,如同脫離了漁網,逃到很深的淵中。 雙方不能配合相通,叫做枘鑿;雙方意氣不能相投,互不兼容稱為冰炭。彼此不能通融叫做齟齬,欲進而不前謂趑趄。落落是孤獨難以相合的意思,區區是謙稱自己卑小微賤的意思。

【原文】 竣者作事已畢之謂,醵者斂財飲食之名。 贊襄其事,謂之玉成;分裂難完,謂之瓦解。 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 憑空起事曰作俑,仍前踵弊曰效尤。 手口共作曰拮据,不暇修容曰鞅掌。 手足並行曰匍匐,俯首而思曰低徊。 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魚肉。 求教於愚人,是問道於盲;枉道以幹主,是炫玉求售。 智謀之士,所見略同;仁人之言,其利甚溥。 班門弄斧,不知分量;岑樓齊末,不識高卑。 勢延莫遏,謂之滋蔓難圖;包藏禍心,謂之人心叵測。 作舍道旁,議論多而難成;一國三公,權柄分而不一。

【註釋】 (099)竣:退立,後引申為完畢。 (100)醵:湊錢飲酒。 (101)贊襄:協助,輔佐之意。 (102)軒輊:車子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輊。 (103)頡頏:形容鳥上下飛翔的樣子。 (104)作俑:為殉葬而製作木偶或陶人。孔子曾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105)踵弊:踵,腳後跟。弊,弊病。跟著犯錯誤。 (106)效尤:尤,錯誤。效法壞的東西。 (107)拮据:原指辛勤勞作,後引申為經濟狀況緊張。 (108)鞅掌:勞苦而容貌不整的樣子。 (109)入室操戈:《後漢書·鄭玄傳》載,何休好《公羊傳》而惡《左傳》《穀梁傳》,鄭玄乃著論以駁之,休見而嘆曰:“康成(玄之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110)枉道:歪道。 (111)幹:求。 (112)岑樓:又高又尖的樓。孟子曾說,如果不顧樓的下面,只拿寸木去與樓尖相比,可以讓方寸之木比岑樓還高。形容不知高低。 (113)勢延莫遏:延,伸展。任其順勢發展,不予遏制。 (114)包藏禍心:心裡藏著害人的主意。 (115)作舍道旁:漢代有諺語“在道路旁修房子,三年不成”,喻人們議論紛紛,意見不一,難以成事。一國三公:《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比喻政出多門。權力不統一,使人無所適從。

【譯文】 竣字就是所做的事情已經完畢的意思。醵飲就是大家湊了錢,去買酒來聚會飲酒。幫他人的忙,使他做事能成,好像琢玉成器,所以叫做玉成。眾人的心已經四分五裂,難以整合所以叫做瓦解。一樣的事情,偏要分出輕重就叫做軒輊。力量不相上下叫做頡頏。 首開惡例叫做作俑,沿襲前人的弊端稱做效尤。做事艱難辛苦,手口共作稱為拮据;勞碌繁忙無暇修飾儀容稱為鞅掌。手腳一齊著地,慢慢向前移行稱為匍匐。低頭沉思戀戀難捨稱為低徊。 明珠投在暗處,覺得委屈了一個人的才能,入室操戈傷了一家的和氣,是指自相魚肉殘殺。向愚人請教,如同向瞎子問路一樣,勢必一無所獲。背棄道義而求用,好比炫玉求售既虛假又淺薄。 有智慧的人,見解大略相同,仁德之人,一句話能使百姓普遍獲利。班門弄斧是說人無自知之明,在行家的面前賣弄。岑樓齊末則謂人見識淺薄,只求高樓的屋頂齊他的尖頂,是不識事物的高低根本。 禍患一旦蔓延難以遏止,好比滋生的蔓草很難剪除。外表善良胸中懷著險惡禍患他人,說他是奸詐的心思不可測度。在路旁建造房子,而議論的人太多,則事情難以成功;一國三公謂事權不能統一,讓人難以適從。

【原文】 事有奇緣,曰三生有幸;事皆拂意,曰一事無成。 酒色是酖,如以雙斧代孤樹,力量不勝,如以寸膠澄黃河。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此魏徵之對太宗;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此子產之諷子孔。 欲逞所長,謂之心煩技癢;絕無情慾,謂之槁木死灰。 座上有江南,語言須謹;往來無白丁,交接皆賢。 將近好處,曰漸入佳境;無端倨傲,曰旁若無人。 借事寬役曰告假,將錢囑託曰夤緣。 事有大利,曰奇貨可居;事宜鑑前,曰覆車當戒。

【註釋】 (116)三生:佛教語,指人託生三次,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117)拂意:不如意。 (118)耽:沉溺。雙斧伐孤樹:《元史·阿沙不花傳》:“而惟麴櫱是耽,妃姬是好,是猶雙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意思是人貪酒色,身體就會像用雙斧砍伐的樹木一樣垮下去。 (119)寸膠澄黃河:極少的膠無法使黃河澄清。 (120)眾怒難犯,專欲難成:鄭國子孔當政,發佈一項命令受到大臣們反對,子孔要殺掉反對的人。子產說:“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勸子孔收回成命,子孔於是燒掉了命令。 (121)心煩技癢:一遇到機會就急於表現自己擅長的技藝。 (122)情慾:指人的慾望。 (123)座上有江南:古詩有“座中若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鷓鴣》是一首江南的曲子。江南遊子聽了就容易引起鄉思。 (124)漸入佳境:晉代顧愷之吃甘蔗從尾部吃到根部,說這樣吃漸入佳境。 (125)寬役:暫停工作。 (126)夤:攀附上升。 (127)奇貨可居:呂不韋曾認為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異人奇貨可居,就幫助他逃回了秦國,後來異人做了莊襄王,生下兒子嬴政。

【譯文】 會合有奇緣說三生都有幸福;辦事皆與本意相違,沒有一事會成功。貪戀酒色,好比拿兩把利斧砍一棵樹,沒有不毀壞的。無才又無力,像取一寸膠質,想去澄清黃河的水,力量上必定不能勝任。 聽取眾人所說的話,就會明白,只聽信一個人的私語,就會糊塗了,這是魏徵對唐太宗所說的話。眾人都生氣了就犯他不得,一個人私心所要的不容易做成功,這是子產諷勸子孔的話。有人擅長或愛好某種技藝,一有機會就想要表現自己的才能,如同身癢心煩不能自忍。沒有任何的嗜好或慾望,如同已枯死的樹木及已熄的灰燼,沒有半點生氣。 江南人聽了鷓鴣曲會思鄉欲歸,所以席間如有江南客,說話唱曲要謹慎。往來無白丁,即言所交的朋友皆為有名望的賢人。境況逐步好轉,興味漸漸濃厚可說漸入佳境。言行舉止傲慢不恭,謂之旁若無人。因事請免工作叫做告假,送錢給權貴求他引薦稱為夤緣。 挾持某物作為資本,以博取功名利祿名為奇貨可居。以往事為教訓叫做覆車當戒。

【原文】 外彼為此,曰左袒;處事而可,曰模稜。 敵甚易摧,曰發蒙振落;志在必勝,曰破釜沉舟。 曲突徙薪無恩澤,不念豫防之力大;焦頭爛額為上客,徒知救急之功宏。 賊人曰樑上君子,強梗曰化外頑民。 木屑竹頭,皆為有用之物;牛溲馬渤,可備藥石之資。 五經掃地,祝欽明自褻斯文;一木撐天,晉王敦未可擅動。 題鳳題午,譏友譏親之隱詞;破麥破裂,見夫見子之奇夢。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 岳飛背涅精忠報國,楊震惟以清白傳家。 下強上弱,曰尾大不掉;上權下奪,曰太阿倒持。

【註釋】 (128)外彼:見外、疏遠。 (129)發蒙振落:揭去蒙蓋物,搖落樹葉,形容威猛,辦事輕而易舉。 (130)曲突徙薪:有一個客人見主人家的煙囪直短而旁邊有薪柴,建議將煙囪彎曲薪柴移開,以防失火,但沒有被採納。後來果然發生火災,主人將救火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奉為上賓,卻忘記了提建議的人。比喻對提出的預防意見不重視。 (131)強梗:指蠻橫無理的人。 (132)化外頑民:沒有受過教化的愚頑的百姓。 (133)竹頭木屑:晉代陶侃擔任荊襄都督,把造船用剩的木屑竹頭收藏留下,人們笑他迂,後來下雪初晴,就用木屑鋪地,到桓溫伐蜀時,又用竹頭作釘裝船,人們才知其用。 (134)牛溲馬勃:牛溲,牛尿。馬勃,一種草,均可入藥。 (135)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 (136)祝欽明:唐睿宗時大臣,很有學問,長得很胖,在宴會上自請跳八風舞,醜態百出,斯文掃地。 (137)斯文:指文人或儒者。 (138)王敦:晉代王敦謀反,夢見一木撐天,請吳猛解夢,猛言“一木撐天為未,不可妄動。”後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139)題鳳:三國魏呂安和嵇康是好朋友,雖遠隔千里,每當相思,便駕車相訪。一次,呂安來訪,嵇康出門未歸,遇見其兄嵇喜,呂安討厭嵇喜凡俗,在門上題寫一個“鳳”字而去。繁體“鳳”字乃“凡鳥”二字組成,意含譏諷。 (140)題午:古時有個人去訪問朋友,沒有遇到,便在朋友家的門上寫了“午”字走了。指譏諷朋友如“牛”不出頭的意思。 (141)破麥:有一婦人兵亂中與夫及子分離,一天夢見磨麥,蓮花落盡,一尼姑解夢說:“磨麥見夫,蓮花落而蓮子出。”後來婦人果然見到丈夫和兒子。 (142)破梨:傳說楊進賢擔任南陽刺史時,一天登舟遇風,失掉了兒子。夫婦思念兒子心切,有一天夢見與兒子剖梨。第二天請友人圓夢,友人說剖開梨就見到了子,果然十天後就找到了兒子。 (143)片言九鼎:戰國時,秦圍趙都邯鄲,趙使平原君趙勝赴楚求救。毛遂自薦同往,他向楚王曉以利害,使之同意救趙。趙勝讚揚毛遂“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144)一諾千金:漢代曹丘稱讚季布,說楚人有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人用“一諾千金”形容一個人很講信用,說話算數。 (145)涅:可以用來做黑色染料的一種礦石。 (146)楊震:漢代人,不為後代置地產,人稱清白傳家。 (147)尾大不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不服從指揮調度。 (148)太阿:寶劍名。將太阿劍倒著拿在手上,意即將劍柄給別人。

【譯文】 一事分出彼此的輕重即偏袒一方稱為左袒,處理事情含糊其辭不置可否叫做模稜。輕而易舉地摧毀敵人,如同去掉滅塵,搖落敗葉一樣的容易。下定決心志在必勝稱為破釜沉舟。勸他彎曲煙囪移開茅草,沒有給他一些恩澤,他便意識不到事先預防火災的重要。發生了火災,參與救火的人都搞得焦頭爛額,主人將這些來救火的人當做上客對待,只知道他們參與救火的功勞;謂禍患已起,只知救急才算功大,而沒有想到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偷竊別人財物的人稱為樑上君子;強硬頑固不從教化稱為化外頑民。 竹頭、木屑都是有用之物,牛尿、馬勃也可備作治病的藥物。祝欽明熟讀經書,卻在宴會上出盡洋相,自侮斯文,世人譏為五經掃地。晉朝王敦謀反前曾夢見一木撐天,圓夢者告誡不可擅動,以消除他的反意。 題鳳、書午都是譏諷親友的隱詞;夢中破麥、夢中分梨,都是預兆要與丈夫、兒子相見的奇夢。毛遂的幾句話強於百萬的兵馬,人們看重他的話,比作片言九鼎。季布的諾言必然兌現,人們佩服他的信用,稱做一諾千金。岳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的字樣,大儒楊震把清白廉潔傳給子孫。臣下強盛,君上懦弱如同尾巴太大了,轉不過身來稱為尾大不掉。下屬奪了上司的權柄,或以權柄授人,謂太阿倒持。

【原文】 當今之世,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受命之主,不獨創業難,守成亦不易。 生平所為皆可對人言,司馬光之自信;運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嶽武穆之論兵。 不修邊幅,謂人不飾儀容;不立崖岸,謂人天性和樂。 蕞爾、么麼,言其甚小;鹵莽、滅裂,言其不精。 誤處皆緣不學,強作乃成自然。 求事速成曰躐等,過於禮貌曰足恭。 假忠厚者謂之鄉愿,出人群者謂之巨擘。 孟浪由於輕浮,精詳出於暇豫。 為善則流芳百世,為惡則遺臭萬年。 過多曰稔惡,罪滿曰貫盈。 嘗見冶容誨淫,須知慢藏誨盜。 管中窺豹,所見不多;坐井觀天,知識不廣。 無勢可乘,英雄無用武之地。 有道則見,君子有展采之思。

【註釋】 (149)邊幅:布的邊緣,借指衣飾。 (150)立崖岸:站在山崖、岸邊,指倨傲不合群。 (151)蕞爾:很小的樣子。 (152)么麼:細小。滅裂:輕率。 (153)誤處皆緣不學:漢高祖劉邦平生犯錯誤的地方很多,後來有個名叫唐仲友的人評價說:“誤處皆緣不學,改處皆由敏悟。” (154)強作:強行作出。 (155)躐:逾越。 (156)足恭:巧言令色,過於恭敬。 (157)鄉愿:德行不好。 (158)巨擘:大拇指,比喻傑出的人物。 (159)孟浪:輕率。 (160)暇豫:從容考慮。 (161)稔惡:積惡太多。 (162)貫盈:如穿錢的線,已經貫滿,後指罪惡。 (163)誨淫、誨盜:《易經》雲:“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意思是藏物不謹慎,如同教人為盜,修飾儀容,是教人為淫亂。 (164)管中窺豹: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獻之年輕時聰明過人,有一次看其父王羲之的門生們樗蒲(一種博戲),見到勝負將分,不禁叫道:“南風不競。”諸門生輕視他是小孩子,說道:“這小鬼頭管中窺豹,只看到一個斑點。”後以“管中窺豹”等比喻眼光狹小,所見有限,或用做謙詞。 (165)英雄無用武之地: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劉備只好去東吳聯合孫權。諸葛亮在柴桑勸說孫權,說劉備考慮同劉表的關係才落得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希望孫權能夠與劉備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後用以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 (166)見:同“現”。 (167)展:舒展。採:事業。

【譯文】 當今之世,不單是君王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王;不僅創業艱難,守業也不容易。 司馬光自信光明正大,生平所做的事都可以對人說得,這是溫公自信的言語。岳飛論兵法,認為運用兵法的奧妙訣竅,全在於憑智慧隨機應變。人不修飾儀表容顏,是說人平坦率直。不立崖岸是說人的性格隨和。 蕞爾、么麼都是微少之意;魯莽滅裂則是指輕率莽撞做事不精細。人會做錯事,都是因為沒有好好地學習。勉強自己努力去做,久而久之習慣便成自然。 做事太講求速成,不循次序叫做躐等。對待人過分的謙恭禮貌稱為足恭。貌似忠厚偽善欺世者謂之鄉愿,才華事功超出常人者稱做巨擘。孟浪是粗疏魯莽之意,大都由輕率浮薄裡得來。精細周詳則出於從容閒靜,深思熟慮。 做善事自然流芳百世;為非作歹者便要遺臭萬年。過錯太多叫做稔惡;罪惡累累謂之貫盈。 容貌裝扮得太妖冶,便會招惹別人產生yín亂的意圖。財物收藏不謹慎,等於慫恿盜賊來行竊。從竹管中窺看野豹,所看到的範圍並不多,也不是全部;坐在井內觀看天空,則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沒有適當的環境時機,英雄豪傑空有才能也無處施展。天下有道,君子才會出來為國家成就一番事業,才能大展才能。

【原文】 求名利達,曰捷足先得;慰士遲滯,曰大器晚成。 不知通變,曰徒讀父書;自作聰明,曰徒執己見。 淺見曰膚見,俗言曰俚言。 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見者非明哲。 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 拔去一丁,謂除一害;又生一秦,是增一仇。 戒輕言,曰恐屬垣有耳;戒輕敵,曰無謂秦無人。 同惡相幫,謂之助桀為虐;貪心無厭,謂之得隴望蜀。 當知器滿則傾,須知物極必反。 喜嬉戲名為好弄,好笑謔謂之詼諧。 讒口交加,市中可信有虎;眾奸鼓釁,聚蚊可以成雷。 萋斐成錦,謂譖人之釀禍;含沙射影,言鬼域之害人。 針砭所以治病,鴆毒必至殺人。

【註釋】 (168)捷足先得:漢代蒯通說:“秦國失其鹿,天下人共同追逐它,才能高、跑得快的人先得它。” (169)慰士:安慰士人。 (170)遲滯:成就得晚。 (171)徒讀父書:趙王任用奢之子趙括統兵,死守教條而不知道變通。藺相如說:“趙括徒讀父書,不知通變。” (172)膚見:膚,這裡指皮膚的表層。膚見比喻見解淺薄。 (173)昧:不明白。 (174)幾:細微的變化。 (175)一丁:指丁謂。宋朝丁謂擅權,京城中歌謠雲:“欲得天下寧,拔去眼前丁。” (176)又生一秦:秦末陳勝派武臣安撫趙地,武臣自立為王,陳勝想攻打他,相國房君說:“秦未亡而攻打武臣,是又生出一個秦朝。”意即又增加一個敵人。 (177)屬垣有耳:屬垣,指牆。附牆竊聽人言。 (178)勿謂秦無人:秦王趕走有才能的士會後,繞朝對士會說:“不要說秦國無人,只是我的計策得不到採納罷了。” (179)助桀為虐:桀,夏朝最後一個君主,為暴君。虐,殘暴,幹壞事。 (180)得隴望蜀:曹操在得到漢中後有“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之言。得到了隴地,還希望得到蜀地,比喻貪得無厭。 (181)器滿則傾:器物裝滿了就會傾覆。 (182)物極必反:事物達到了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183)好弄:愛好遊戲。 (184)謔:開玩笑。 (185)詼諧:談話富於風趣。 (186)交加:兼施齊下的意思。 (187)鼓釁:挑起事端。 (188)萋斐成錦:《詩經》中有“萋兮菲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太甚”的句子,意思是說花紋交錯,織成像貝一樣的錦,那些譖人說壞話,已經太過了。 (189)含沙射影:傳說中有一種叫蜮的動物,能含沙射人的影子,讓人得病。 (190)針砭:古代治病用的銀針和砭石。 (191)鴆毒:毒藥、毒酒。

【譯文】 稱讚人家遇事順利,手腳快的人,很早便功成名就。安慰士人得名遲滯,便說大器晚成。 凡事死守教條不知變通,徒然死讀父親的兵書。凡事自以為聰明,固守成見。見識淺顯稱做膚見;世俗常說的話叫做俚言。既是明智的有識之士,就不會看不出事物細微變化的先兆。既然是英雄豪傑,就能洞識當前時勢並作出正確的決定。 愚笨的人提出一千條的意見,總有一條是可取的。鄉民村夫等武夫,連一個丁字都不曾識得。拔去一丁意思是說除去一個大害,又生一秦是說又添了一個仇人。 告誡人們不要輕敵,就說不要以為秦國沒有人。提醒大家說話謹慎,則說可能有人在牆外偷聽。 幫助惡人做壞事則說助桀為虐,通同作惡互相成就;既得了隴又想得到蜀,是說貪求財利,從來不懂知足。要曉得容器裝滿了水,一定會傾覆出來。事物到了極端必然會轉向反面。 喜歡嬉戲玩樂叫做好弄。好說笑話言語風趣謂之詼諧。謠言誹謗在市井中到處流傳,假的事也會變成真的,使人相言鬧市中竟會有老虎。眾多奸邪搖唇鼓舌所造成的聲勢,就像一大群蚊子聚集在一起,聲音如同雷聲一樣的大。 萋斐成錦是說進讒言者羅織別人細小的過失,以致釀成大罪。含沙射影則是說惡人暗中攻擊或陷害他人。針、砭都是古代的醫療用具,用它可以替人治病;鴆羽有毒放在酒裡,足以致人於死命。

【原文】 李義府陰柔害物,人謂之笑裡藏刀;李林甫奸詭諂人,世謂之口蜜腹劍。 代人作事,曰代庖;與人設謀,曰借箸。 見事極真,曰明若觀火;對敵易勝,曰勢若摧枯。 漢武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廉頗先國難而後私仇。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之語;一統之世,真是胡越一家,唐太宗之時。 至若暴秦以呂易嬴,是嬴亡於莊襄之手;弱晉以牛易馬,是馬滅於懷愍之時。 中宗親為點籌於韋后,穢播千秋;明皇賜洗兒錢於貴妃,醜遺萬代。 非類相從,不如鶉鵲;父子同牝,謂之聚麀。 以下淫上謂之烝,野合奸倫謂之亂。 從來淑慝殊途,惟在後人法戒;斯世清濁異品,全賴吾輩激揚。

【註釋】 (192)李義府、李林甫:均唐朝宰相,狡險忌刻之人。唐高宗時,李義府升任中書侍郎參知政事,成為掌握朝政大權的高級官員。他表面上待人和藹謙恭,和人說話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但心底裡卻偏狹陰險,冒犯過他或不順從他的人,都會遭到他的迫害。因此大家稱李義府“笑裡藏刀”。 (193)代庖:指代人做事。《莊子》:“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194)借箸:借筷子,指代人籌劃。張良在劉邦吃飯時,向劉獻計曰:“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 (195)明若觀火:比喻觀察事物明白透徹。 (196)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南唐後主李煜派徐鉉向宋求緩師,保全南唐。宋太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197)胡越一家:唐太宗在未央宮設宴,高祖命突厥可汗起舞、南蠻馮智載詠詩,笑著說:“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198)以呂易嬴:以呂家的兒子換得嬴家的天下。呂不韋把一個懷了自己兒子的女子獻給秦莊襄王生下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 (199)以牛易馬:晉代琅玡王妃與小吏牛金私通生下司馬睿,就是晉元帝,雖然姓司馬,實際是姓牛,故曰以牛易馬。 (200)穢播千秋:醜聞傳至千年之後,指唐中宗的皇后韋后與武三思私通,韋后與武三思賭錢,中宗親自為她點籌碼。 (201)明皇賜洗兒錢於貴妃:指唐明皇的妃子楊玉環認與自己私通的安祿山為乾兒子,並於第三天在內宮為他舉行洗兒禮,唐明皇竟賞賜貴妃洗兒錢。 (202)鶉鵲:即鵪鶉和喜鵲,鵪鶉雌雄緊緊相隨,喜鵲群飛都互相追隨。 (203)牝:雌獸。 (204)麀:牝鹿。 (205)烝:古代指以下淫上,與母輩發生性關係。 (206)野合:指不合禮儀的婚配。 (207)淑:善。 (208)慝:惡。 (209)法戒:效法、警戒。

【譯文】 陰陽柔和最能害人,李義府外表溫和內心陰險,人人都說他笑裡藏刀。奸詭譎詐暗地害人,就像李林甫一樣嘴上說得好聽,一肚子害人的詭計,世人稱為口蜜腹劍。 暫時代替他人去辦事叫做代庖。幫助他人籌劃叫做借箸。事理看得真切明亮,就好像觀看火光。對付敵兵很容易戰勝,這種情勢有若摧毀枯木。 漢武帝內在慾望很大,外面卻講大仁大義;廉頗為國家大義考慮把私人恩怨拋在腦後。 自己的床鋪邊,怎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這是宋太祖的話。天下一統,四海一家,這是唐高祖之時。呂不韋把一個懷了自己兒子的女子獻給秦莊襄王生下嬴政,以呂家的兒子換得嬴家的天下。晉代琅琊王妃與小吏牛金私通生下後來的晉元帝。 中宗為韋后點籌碼,醜聞傳至千年之後。楊玉環認安祿山為乾兒子,唐明皇竟賞賜她洗兒錢。非類相從,不如鵪鶉和喜鵲;父子同牝叫聚麀。以下淫上叫烝,不合禮儀的婚配叫亂。 自古以來人的為善為惡,並非只有一種途徑,只在於後世的人一則以效法一則以警戒。現今的時代,世人的品行有清也有濁,也並非一致,全在吾輩的身上,把他激勵把他表揚。

《幼學瓊林》卷三·飲食

【原文】 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羹藜含糗,難語太牢之滋。 御食曰珍饈,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從事,次酒曰平原督郵。 魯酒、茅柴,皆為薄酒;龍團、雀舌,司是香茗。 待人禮衰,曰醴酒不設;款客甚薄,曰脫粟相留。

【註釋】 (01)甘脆肥膿:指食物甜的、脆的、肥的、厚的。 (02)腐腸:腐爛腸胃。 (03)羹藜含糗:藜,蓬蒿。糗,米、麥等穀物。 (04)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時用的牛、羊、豬三牲稱太牢。 (05)御食:皇帝食用的食品。 (06)珍饈:珍奇美味的食物。 (07)青州從事、平原督郵:晉代桓溫手下有位主簿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次酒叫做平原督郵。因為青州有齊郡,齊與臍同音,好酒直下到臍下;平原有革縣,革與膈同音,次酒只到膈下。 (08)魯酒:春秋時,楚國大會諸侯,魯國獻的酒味道不濃。 (09)茅柴:指酒味道就像茅柴燒過一樣。 (10)龍團、雀舌:古代茶葉的名稱。 (11)醴酒:甜酒。 (12)脫粟:糙米。

【譯文】 甘甜脆酥、濃醇肥美的食物,吃多了便是腐爛腸胃的毒藥。對於那些終日以粗糧野菜充飢的人,很難描述牛、羊、豬這些佳餚的滋味。皇帝吃的食品叫珍饈,白米又稱玉粒。 青州從事是好酒的別名,平原督郵是劣酒的代稱。 魯酒、茅柴都是味道不醇厚的酒;龍團、雀舌都是上等的香茗。待客的禮儀漸衰微,稱為醴酒不設。款待客人十分菲薄叫做脫粟相留。

【原文】 竹葉青、狀元紅,俱為美酒;葡萄綠、珍珠紅,悉是香醪。 五斗解醒,劉伶獨溺於酒;兩腋生風,盧仝偏嗜乎茶。 茶曰酪奴,又曰瑞草;米曰白粲,又曰長腰。 太羹玄酒,亦可薦馨;塵飯塗羹,焉能充餓。 酒系杜康所造,腐乃淮南所為。 僧謂魚曰水梭花,僧謂雞曰穿籬菜。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揚湯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註釋】 (13)竹葉青、狀元紅:都是美酒名,竹葉青產於古蒼梧,用竹葉摻和,故名;狀元紅來自古詩“持杯醉飲狀元紅”。 (14)葡萄綠、珍珠紅:酒名。 (15)醪:醇厚的美酒。 (16)五斗解酲:酲,酒後神志不清。晉代劉伶嗜酒,故對妻子戲言:“喝五斗酒才能解酒癮。” (17)兩腋生風:唐代詩人盧仝愛喝茶,曾說:“喝過了茶就成兩腋生風。” (18)酪奴:茶的別名。 (19)瑞草:珍貴的草,茶的別名。 (20)長腰:米名,形狀狹長。 (21)太羹:傳說堯以肉汁作羹,沒有鹽等調味品,稱為太羹。 (22)玄酒:祭祀用的水。 (23)塵飯塗羹:兒童遊戲時用土做的飯和湯。 (24)杜康:傳說中釀酒技術的發明者。 (25)腐:豆腐。據說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26)水梭花、穿籬菜:《東坡志林》載,僧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梭花,雞為穿籬菜。是一種僧人忌諱的說法。 (27)揚湯止沸:湯,開水。把開水從鍋中舀起再倒進去來阻止水的沸騰。

【譯文】 竹葉青、狀元紅都是甜美的紅酒,葡萄綠、珍珠紅都是醇厚的香醪。 喝五斗酒才能解酒癮,劉伶極其愛酒;盧仝特別喜好喝茶,喝了七杯茶以後覺得兩腋習習清風生。茶又名酪奴,又稱瑞草;米也稱為白粲、長腰。 祭祀祖先不一定要豐饌美酒,只要恭敬誠心,即使用肉汁清水,也可以薦祀的,把灰塵泥土當做羹飯哪能救人饑荒呢!酒是杜康首先製造的,豆腐則是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僧人給魚起個別名叫水梭花,給雞起的別名是穿籬菜。

【原文】 羔酒自勞,田家之樂;含哺鼓腹,盛世之風。 人貪食曰徒哺餟,食不敬曰嗟來食。 多食不厭,謂之饕餮之徒;見食垂涎,謂有欲炙之色。 未獲同食,曰向隅;謝人賜食,曰飽德。 安步可以當車,晚食可以當肉。 飲食貧難,曰半菽不飽;厚恩圖報,曰每飯不忘。 謝擾人曰兵廚之擾,謙待薄曰草具之陳。

【註釋】 (28)羔:小羊。 (29)含哺鼓腹:含著食物敲著肚子,形容太平盛世。 (30)徒:只是。 (31)飠甫:,吃。 (32)啜:喝。 (33)嗟來食:春秋時,齊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黔敖擺設食物於路口,準備救濟饑民。有個饑民走來,黔敖看到後,傲慢地喊道:“嗟!來食!”那個饑民瞪著眼說:“我正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嗟,呼喚對方,含有輕蔑之意。 (34)饕餮:比喻貪吃。 (35)欲炙之色:炙,烤肉。想吃肉的樣子。晉代顧榮與同僚喝酒,看見送肉的人想吃肉的樣子,就將自己的一份送給他吃了。 (36)向隅:對著牆角。 (37)飽德:《詩經》中有“既醉以酒,既飲以德”的句子,指飽受恩德。 (38)安步:平和安穩地走路。 (39)當車:當做坐了車子一樣舒服。 (40)晚食:很晚才進食,指肚子餓了才吃。 (41)貧難:貧苦困難。 (42)半菽:吃的飯裡有一半是豆子,指粗劣的飯食。菽,大豆。 (43)擾:叨擾。 (44)兵廚之擾:晉代阮籍嗜酒,聽說步兵廚房裡貯有三百斛酒,就申請當步兵校尉。 (45)草具之陳:裝粗劣食物的餐具,指款待薄。《史記》載,項羽派遣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行反間計,開始上的是太牢之具,見到項羽的使者說:“我還以為是范增的使者,原來是項羽派來的。”於是換上草具。

【譯文】 吃了羊羔美酒,嘴裡發出嗚嗚的聲音,這是種田人家自己慰勞自己,表達出農家的歡樂。口裡含著食物,肚子吃得飽飽的,這是形容太平盛世人民飽食自得、無憂無慮的狀況。貪吃懶做的人,每天只知吃喝叫做徒啜;帶有輕視性的施捨叫做嗟來食。 貪於飲食不知厭足,這是饕餮這一類的人;看見食物就垂涎三尺,一副很想吃的樣子。 沒有被邀請同食叫向隅,感謝主人殷勤款待賞賜食物叫做飽德。平和安穩地走路當作坐車子一樣舒服,肚子餓了才進食食物都很美味。家境窮困時常吃不飽稱為半菽不飽。受人厚恩常思報答稱為每飯不忘。 兵廚之擾是表示叨擾酒食的謝意;主人自謙待客菲薄叫做草具之陳。

【原文】 白飯青芻,待僕馬之厚;炊金爨玉,謝款客之隆。 家貧待客,但知抹月披風;冬月邀賓,乃曰敲冰煮茗。 君側元臣,若作酒醴之麴櫱;朝中冢宰,若作和羹之鹽梅。 宰肉甚均,陳平見重於父老;戛羹示盡,邱嫂心厭乎漢高。 畢卓為吏部而盜酒,逸興太豪;越王愛士卒而投醪,戰氣百倍。 懲羹吹齏,謂人懲前警後;酒囊飯袋,謂人少學多餐。 隱逸之士,漱石枕流;沉湎之夫,藉糟枕麴。 昏庸桀紂,胡為酒池肉林;苦學仲淹,惟有斷齏畫粥。

【註釋】 (46)芻:喂牲口的草。 (47)炊金爨玉:炊、爨,燒火做。金、玉,比喻食物精美。 (48)抹月批風:抹、批,切菜的方式,細切為抹,薄切為批。把風月當做菜餚,表示家貧無以招待客人。蘇東坡有“家無以娛客,但知抹月批風”的詩句。 (49)敲冰煮茗:敲開凍冰,煮水做茶招待客人。 (50)君側元臣:君王身邊的大臣。 (51)麴櫱:釀酒用的發酵劑,比喻大臣的輔佐作用。 (52)冢宰:宰相。 (53)和羹:調和製成的羹湯。 (54)鹽梅:調味品。 (55)宰肉甚均:漢代陳平在鄉中分肉非常平均,深得鄉中父老的信任。 (56)戛羹示盡:劉邦到嫂子家,嫂子正在吃肉羹,見劉邦到來,就刮盆底假裝沒有了。劉邦因此怨恨嫂子,當皇帝后封侄兒為羹頡侯。 (57)畢卓為吏部而盜酒:晉代畢卓提任吏部郎,鄰居家釀酒,他去偷喝,結果醉臥在酒甕旁。 (58)越王愛士卒而投醪:越王勾踐曾把酒倒在河上游,讓士兵迎著河水飲酒,士兵因此感動,無不獻身。 (59)懲羹吹齏:齏,細切的冷食。被熱湯燙過後吃鹹菜也要先吹一吹,比喻過於謹慎。 (60)酒囊飯袋:比喻只會吃,不會做事。 (61)漱石枕流:晉代孫楚少年時想隱居,對王武子說:“當枕石漱流。”結果說成漱石枕流,然後辯解說:“所以漱石,是為了磨礪牙齒;枕流,是為了洗耳。”後用此比喻士大夫隱居。 (62)藉糟枕曲:靠著酒糟,枕著酒麴。 (63)酒池肉林:形容窮奢極欲。 (64)斷齏畫粥:宋代大臣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窮,每天煮粥待凝固後劃成四塊,早晚可取兩塊,就著鹹菜吃。

【譯文】 給客人的僕人吃白米飯,用青草喂他的馬,由此可知主人待客之厚,炊金爨玉比喻飲食之精美豪奢,是賓客感謝主人款待隆重的說詞。 抹月批風是文人表示家貧,沒有東西可以招待客人的戲言,敲冰煮茗是冬天邀請客人的雅稱。 陳平分肉十分公平,鄉里父老都誇獎他;大嫂厭惡劉邦,在他來時故意敲鍋子,表示羹已經吃完。畢卓在吏部做官,夜裡卻到鄰家偷酒喝,這種逸興未免太過分;越王把酒倒在河水上游,讓軍士們都能喝到,軍士們感激他的恩惠,因而勇氣百倍。 懲羹吹齏是說因為喝熱湯燙傷了,連吃冷菜,也不敢到口就吃,還要把它吹一吹,是懲前戒後,過分小心的意思。酒囊飯袋是形容人不學無術只會吃喝。隱逸山林之士漱石枕流,是何等的清高;沉湎於酒中的人,如同靠著酒糟,枕著酒麴每天活在醉鄉之中。 昏庸無道的桀、紂,為什麼要以酒為池,以肉為林,作長夜之飲呢?范仲淹刻苦求學,每天僅靠鹹菜與粥度日。

《幼學瓊林》卷三·宮室

【原文】 洪荒之世,野處穴居;有巢以後,上棟下宇。 竹苞松茂,謂制度之得宜;鳥革翬飛,謂創造之盡善。 朝廷曰紫宸,禁門曰青瑣。 宰相職掌絲綸,內居黃閣;百官具陳章疏,敷奏丹墀。 木天署學士所居,紫薇省中書所蒞。 金馬、玉堂,翰林院宇;柏臺、烏府,御史衙門。

【譯文】 上古時代的人們,夏居荒野冬居山洞,以躲避毒蛇猛獸的禍害;自從有巢氏發明搭建房屋並教會大家之後,世人才建起有樑柱的屋宇來,人們才有了房屋可以居住,人民的生活才安定了下來。 房屋的基礎要像叢生的竹根一般堅固,工程要像茂盛的松樹一般繁密,這樣的建築合於體制,預示會興旺發達,華美高大的房屋,四面張開如同飛鳥的翅膀一般的形態,而且光彩煥然,像雉雞的羽翼一般的美麗,創建的真是高大華麗製作完善。 皇宮的前殿稱做紫宸殿,禁門的別名叫做青瑣門。宰相掌管帝王詔書,其官署又名黃閣。百官上朝,則在丹墀下奏陳章疏。木天署是翰林學士所在之處;紫微省是內閣中書辦公的場所。 金馬、玉堂都是翰林院的美稱。柏臺、鳥府都是御史臺的別名。

【原文】 布政司稱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 潘岳種桃於滿縣,人稱花縣;子賤鳴琴以治邑,故曰琴堂。 譚府是仕宦之家,衡門乃隱逸之宅。 賀人有喜,曰門闌藹瑞;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 美奐美輪,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 土木方興,曰經始;創造已畢,曰落成。 樓高可以摘星,屋小僅堪容膝。 寇萊公庭除之外,只可栽花;李文靖廳事之前,僅容旋馬。

【譯文】 布政司又稱藩府,是作為屏藩的意思;按察司也叫做皋司是專門審理司法事務的。 潘岳任河陽縣令時,鼓勵百姓種桃樹,春天時全縣開滿桃花,故有花縣之稱。宓子賤以德治單父的百姓,終日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大治,故而有琴堂之名。 用朱漆塗大門,同潭一樣深的府第,都是做官而有財勢的人家。用茅草搭蓋房屋,把木柵橫轉來當門用的,都是隱士的宅居。 祝賀別人家中有喜事,說門蘭藹瑞如同有一股喜氣遠臨,連門蘭上也集了許多祥瑞。有高貴的賓客來訪,覺得草屋柴門也增添了無數的光輝。 這是感謝別人來訪所說的話。尚書上說肯構肯堂,是說父子志趣相同、子承父業的說辭,禮記上所說的美輪美奐,是形容房屋的華美高大。開始測量建造房屋叫做經始;建築工程完畢謂之落成。樓高千丈彷彿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屋子狹小僅能容下一人的雙膝。 寇準家的庭院小,只可以種幾株花卉。李宰相的廳前也很窄,僅能調轉馬頭。

【原文】 恭賀屋成,曰燕賀;自謙屋小,曰蝸廬。 民家名曰閭閻,貴族稱為閥閱。 朱門乃富豪之第,白屋是布衣之家。 客舍曰逆旅,館驛曰郵亭。 書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闕。 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黌宮、膠序,乃鄉學之稱。 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譏人不謹,曰開門揖盜。 何樓所市,皆濫惡之物;壟斷獨登,譏專利之人。 蓽門、圭竇,系貧土之居;甕牖、繩樞,皆窶人之室。 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鑰,檀道濟不愧萬里長城。

【譯文】 恭賀別人蓋成新屋說燕賀;自謙屋子簡陋狹小說蝸居。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叫做閭閻,貴族的府第外有閥閱,因此閥閱是貴族的代稱。朝廷宣佈政令的處所叫做魏闕,學子誦讀詩書的書房稱為芸窗。驛站又稱為郵亭,是來往傳遞文書者所住的館舍。客棧又稱為逆旅。 成均、辟雍都是西周國學的名號,黌宮、庠序皆為西周鄉學的稱謂。規模宏壯莫過於四香閣的輝煌,文章華美真是造五鳳樓的手段。嘲笑別人健忘,就說如同搬家時丟掉了妻子;譏諷他不謹慎,如同打開門請強盜進來一樣。何樓所賣的東西,都是偽劣虛假之物,壟斷是譏誚那些蠅營狗苟、專門求利的小人。 裝設柴門和開狹洞的房屋,都是貧寒之士居住的地方,用繩子來縛住門,用破壇來當做窗口,這種房屋更是窮困潦倒之人所居住的。 一定要學習宋代寇準抗擊契丹進犯,才算得是北門鎖鑰。南朝檀道濟文武全才,不愧是萬里長城,南朝除了他,還有誰能抵抗北兵的。

《幼學瓊林》卷三·器用

【原文】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 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石虛中、即墨侯,皆為硯稱。 墨為松使者,紙號楮先生。 紙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陳玄,又曰龍臍。 共筆硯,同窗之謂;付衣缽,傳道之稱。 篤志業儒,曰磨穿鐵硯;棄文就武,曰安用毛錐。 劍有干將鏌鋣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 何謂箑,亦扇之名;何謂籟,有聲之謂。

【註釋】 (01)備:準備。 (02)用則各適其用:器物的用途各不相同。 (03)管城子:唐代韓愈曾寫《毛穎傳》,說毛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後管城子成為毛筆的代稱。 (04)中書君:古代筆的別稱。秦始皇封蒙恬於管城,並累拜中書之故,後人遂別稱筆曰“管城子”或“中書君”。 (05)石虛中、即墨侯:硯的別名。《文房四譜·硯譜》引文嵩《即墨侯石虛中傳》雲:“石虛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勳績,封之即墨侯。”於是“石虛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硯的雅號。 (06)松使者:墨是用松樹的墨煙燻成的,故稱松使者。傳說唐玄宗用的墨叫龍香劑,一天看見墨上有像蒼蠅那麼大的小道士行走,就呵叱一聲,小道士連呼萬歲說:“我是墨的精靈,松使者。” (07)楮先生:楮樹皮是造紙的原料,故稱紙為楮先生。 (08)剡藤:剡溪的藤,造出的紙極美。 (09)玉版:成都的浣花溪,造出的紙光滑,稱為玉版。 (10)同窗:同學。 (11)付衣缽:衣缽是佛教僧尼的袈裟和乞食用的缽盂,以後泛指師傳的學問、技能。 (12)磨穿鐵硯:五代時,桑維翰考進士,考官因其姓與“喪”同音,棄置不取。人們勸他不要再考了,另求其他門路做官。桑維翰不肯,慨然著《日出扶桑賦》以明志,並特地用鐵鑄了塊硯,說:“什麼時候把這鐵硯磨穿了再改變仕進的想法。”後來果然中了進士。 (13)毛錐:毛筆,以束毛為筆,形狀如錐。 (14)干將莫邪: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曾為吳王造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 (15)仁風便面:仁風,仁德之風,本為古代讚美帝王或地方長官的阿諛之詞,說其恩德如風之遍佈,後來借指扇子。便面,用來遮面的扇狀物,後來也稱團扇、摺扇為便面。 (16)箑:傳說古代有一種吉祥草叫做箑,葉子自動扇風,後以箑指扇。 (17)籟:指各種聲音。

【譯文】 凡是一個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物品,需要具備各種技能的工匠才能製造出來。雖然每種物品都有其適用之處,名稱則各不相同。 管城子、中書君都是毛筆的別號;石虛中、即墨侯都是硯臺的不同稱呼。 墨又稱做松使者,紙稱做楮先生,剡藤和玉版都是紙的別名;陳玄、龍劑都是墨的別號。朋友互取益叫做筆硯同事;師生傳授道學稱為衣缽相傳。 立定志向去鑽研儒學,哪怕磨穿鐵硯。丟棄文學去學習武藝,哪裡還用得到毛筆呢? 干將、莫邪都是寶劍的名稱;仁風、便面都是扇子的別號。 何謂箑?就是扇子;何謂籟?就是聲音。

【原文】 小舟名舴艋,鉅艦曰艨艟。 金根是皇后之車,菱花乃婦人之鏡。 銀鑿落原是酒器,玉參差乃是簫名。 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樑棟謂是大材。 鉛刀無一割之利,強弓有六石之名。 杖以鳩名,因鳩喉之不噎;鑰同魚樣,取魚目之常醒。 兜鍪系是頭盔,叵羅乃為酒器。 短劍名匕首。 氈毯曰氍毹。

【註釋】 (18)艨艟:古代戰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19)金根:車名。 (20)菱花:古代鏡子背面有菱花圖案,故可代指鏡。 (21)鑿落:唐代稱杯為鑿落。 (22)玉參差:鑲玉的排簫,後用玉參差代指簫。 (23)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後以“刻舟求劍”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24)膠柱鼓瑟:瑟,一種古樂器。柱,瑟上轉動琴絃以調節聲音高低的短木。柱被黏住,音調就不能換,比喻拘泥不知變通。 (25)斗筲:鬥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後來比喻人的見識短淺,器量狹小。 (26)樑棟:即棟樑,房屋的大梁,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27)鉛刀:用鉛做成的刀,很軟。 (28)石:古代重量單位,百二十斤為石。 (29)杖以鳩名:手杖稱為鳩杖,據說是因為鳩吃東西不會噎食,以提醒老人吃飯慢一點。 (30)鑰同魚樣:古代的鎖或鑰匙和魚外形一樣,據說是取自魚常睜著眼,以提醒人們注意的意思。 (31)兜鍪:頭盔。 (32)叵羅:酒卮。 (33)氍毹:毛織的地毯。

【譯文】 小船別名舴艋,戰艦叫做艨艟。皇后乘坐的車子叫做金根車。女子梳妝所用的鏡子叫做菱花鏡。鑿落是酒杯的名字,參差就是洞簫的別名。 用刀在舟旁刻下記號,而照著記號去尋他的劍,這種人一味固執愚笨,全然不知變通;用膠粘住了弦柱,去彈那個瑟,這種人固執拘泥不化。 斗筲是說人的才識短淺氣量狹小,好比鬥和筲容不下較多的米和麥。人的才幹偉大,好比房屋的樑柱,擔當得起重大的責任。不會做事,好比用鉛來做刀,拿來切東西都不夠鋒利。強硬的弓有六石之稱。 柺杖取名為鳩杖,是因鳩鳥吃食不噎,用以祝福老人飲食不噎;鎖鑰做成魚的形狀,是因為魚晝夜都不閉眼,取它能常醒守護之意。 兜鍪俗名稱做頭盔,叵羅是飲酒的杯子。短劍叫做匕首,毛織的地毯稱為氍毹。

【原文】 琴名綠綺、焦桐,弓號烏號、繁弱。 香爐曰寶鴨,燭臺曰燭奴。 龍涎、雞舌,悉是香茗;鷁首、鴨頭,別為船號。 壽光客,是妝臺無塵之鏡;長明公,是梵堂不滅之燈。 桔槔是田家之水車,襏襫是農夫之雨具。 烏金,炭之美譽;忘歸,矢之別名。 夜可擊,朝可炊,軍中刁斗;雲漢熱,北風寒,劉褒畫圖。

【註釋】 (34)綠綺:古琴名。 (35)焦桐:東漢時,有吳人燒桐來做飯,蔡邕聽到火烈的聲音知道所燒的是良木,就拿來做了琴,果然聲音很美妙,因為琴尾是燒焦了的,當時人稱之為焦尾琴。 (36)烏號、繁弱:都是古時良弓。 (37)寶鴨:鴨形的香爐。 (38)燭奴:燭臺的別稱。 (39)龍涎:一種珍貴的香料。 (40)雞舌:香名,可治口氣。 (41)鷁首:古代船頭上畫著鷁鳥,故稱船首為鷁首,亦指船。 (42)鴨頭:指船首作鴨頭狀的大船。 (43)壽光客:指鏡。 (44)長明公:燃燈供佛前,晝夜不滅,所以叫長明,指佛堂裡的燈。 (45)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簡單機械。 (46)襏襫:古時指農夫穿的蓑衣之類防雨的衣服。 (47)烏金:煤炭對於普通百姓很貴重,所以稱烏金。 (48)忘歸:箭名。 (49)刁斗:用銅製作的古代軍隊用具,夜間用來打更,白天做飯。劉褒畫圖:漢代劉褒畫《雲漢圖》,觀看的人都感到熱,又畫《北風圖》,看到的人都感到涼快。

【譯文】 綠綺、焦桐都是琴的別名,烏號、繁弱都是弓的代稱。鴨形的香爐叫做寶鴨,人形的爐臺稱爐奴。龍涎、雞舌都是香料的名稱;鷁首、鴨頭都是船的名號。 壽光客是梳妝檯上不染塵埃的寶鏡,長明公是佛堂裡永不熄滅的油燈。桔槔是種田人提水用的工具。 襏襫是農夫遮雨的雨具。烏金是炭的美名,忘歸是箭名。軍隊中用的刁斗,夜裡巡更可以用來敲擊,白天可以用來煮飯。東漢劉褒畫圖真神妙,畫《雲漢圖》,看的人都會覺得熱;畫《北風圖》,看的人都會覺得寒冷,這些都是室內掛的圖畫。

【原文】 勉人發憤,曰猛著祖鞭;求人宥罪,曰幸開湯網。 拔幟立幟,韓信之計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見未大。 董安於性緩,常佩弦以自急,西門豹性急,常佩韋以自寬。 漢孟敏嘗墮甑不顧,知其無益;宋太祖謂犯法有劍,正欲立威。 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 尾生抱橋而死,固執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 溫嶠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 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 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

【註釋】 (50)猛著祖鞭:晉代劉琨與祖逖要好,曾給好友寫信說:“我立志驅除南犯的敵人只恐祖逖的馬鞭打到我的前面。”後用來勉勵人努力進取。 (51)宥:寬待。 (52)湯網:商湯看見有獵人捕鳥,四面用網圍住,就說:“這是夏桀的作法。”於是去掉三面,只留一面,諸侯聽說了,讚歎說:“商湯的仁慈兼及禽獸,真是德行高尚啊。” (53)拔幟立幟:韓信打仗時,曾要求部下將敵人陣地的旗幟都換成自己的旗幟,結果敵人大敗。 (54)楚弓楚得:楚王的弓丟失了,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說:“楚人丟失了弓,還不是楚人拾到了,何必去找呢?”後孔子譏笑楚王心胸不夠大肚:“不曰人遺弓,人得之乎?何必楚乎?” (55)董安於:戰國人,性情迂緩,所以常佩著弓弦以提醒自己保持緊張。 (56)西門豹:戰國時人,性情急躁,常佩著牛皮以提醒自己不要性急。因弓弦是緊繃的,而牛皮比較柔韌。 (57)墮甑不顧:漢代孟敏曾把甑掉到地上,頭也不回就走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已經摔破了,看有何益?”比喻事情已經過去,雖有遺憾,但不做無益的惋惜。 (58)王衍:晉代人,終日清談,常拿著拂塵。 (59)橫渠:宋代張載,世稱橫渠先生。 (60)每擁皋比:皋比,虎皮坐墊。指常常坐在虎皮坐椅中。 (61)尾生:古代傳說堅守信約的人。尾生一生特別信守諾言,只要說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與一個心愛的女子相約在橋下相見,該女子沒有按期來。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間,他還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諾言,結果水把他淹死了。 (62)楚妃守符:楚昭王出遊時,將夫人留在漸臺,和她約定說,一定派人拿著信符來接她,當楚王派人來接時,使者忘記帶信符,夫人不敢隨往,結果漲水被淹死。 (63)溫嶠昔燃犀:傳說晉代人溫嶠任都督江州軍事時,過牛渚橋,相傳橋下有怪物,溫嶠點燃犀角照橋下,怪物一會兒就覆滅了。 (64)秦政有方鏡:傳說秦始皇有一面方鏡,能照見人的肝膽。 (65)車載斗量:形容數量眾多,而質量一般。 (66)南金東箭:古代東南地區竹箭很好,西南地區的金礦很好,稱為南金東箭。晉代顧榮、紀瞻等人品行很好,被譽為南金、東箭。 (67)傳檄可定:不用兵,只傳檄文就可平定。韓信曾說,三秦地區傳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 (68)迎刃而解:碰到刀刃就分解開來。晉代杜預進攻吳國時說:“現在的形勢就像是劈竹子,破開數節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譯文】 晉朝劉琨見祖逖奮發有為,說:“祖先生著我鞭。”後人便把勉勵他人發憤進取,說成猛著祖鞭。商湯見獵人網張四面,便解開三面使一部分禽獸逃生,因此請求別人寬恕,就說幸開湯網。 拔去趙國的白幟,樹起漢朝的赤幟,韓信所用的計謀甚為奇特;楚王失了弓,便說道楚人失了楚人得了,楚王的見識還是不夠遠大。 董安於慢性子,經常佩帶弓弦以督促自己迅速一些;西門豹急性子,經常佩戴熟牛皮,以提醒自己緩和一些。 漢代孟敏失手把甑掉在地上,並不再看它一眼,因為再看也無用;宋太祖說犯法有劍,是想樹立自己的威信。王衍清談時常拿著拂塵,橫渠先生講《易》,常常坐在虎皮椅中。尾生信守諾言等候女子,結果遇到洪水被淹死,真是不知變通;楚妃在漸臺上等符,水淹臺塌而亡,其堅貞值得記載。溫嶠曾經燃犀,照見了水族中的奇異怪獸;秦始皇有一方鏡,能洞察世人的邪惡之心。 用車載不完,用斗量不盡,那些平庸的人,數也數不清楚。西南的金石,東南的竹箭,是形容傑出人物才幹品格的奇特。 傳了檄文就能把地方安定下來,能夠輕易戰勝敵人,謂之傳檄可定。事情容易解決稱為迎刃而解。 唐太宗曾說用銅做鏡子,可以對鏡整理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能夠知道王朝興衰得失的緣由。

《幼學瓊林》卷三·珍寶

【原文】 山川之精英,每洩為至寶;乾坤之瑞氣,恆結為奇珍。 故玉足以庇嘉穀,珠可以御火災。 魚目豈可混珠,碔砆焉能亂玉。 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

【註釋】 (01)乾坤:《易經》中的兩個卦名,引申為天地。 (02)玉、明珠:古代認為珠玉等是山川精華洩露出來的,可以防災得福。 (03)嘉穀:五穀的總稱。 (04)碔砆:像玉的石頭。 (05)麗水:指金沙江,出產金沙。 (06)朱提:朱提山,在四川西部,出產白銀。

【譯文】 名山大川所蘊藏的精粹英華,每每洩露出來而成為奇珍至寶。天地之間的祥瑞靈氣,總會凝聚成為奇珍。所以玉石可以庇護五穀,使無水旱之災;珍珠可以防禦火災,這些都是珍寶。 魚目怎麼能和珍珠混在一起,去冒充珍珠呢?碔砆雖然很像玉,但是怎能冒充做真玉呢!麗水中出產金沙,朱提郡出產銀礦。

【原文】 曰孔方、家兄,俱為錢號;曰青蚨、曰鵝眼,亦是錢名。 可貴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璵琬琰之玉。 宋人以燕石為玉,什襲緹巾之中;楚王以璞玉為石,兩刖卞和之足。 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和氏之壁,價重連城。 鮫人泣淚成珠,宋人削玉為楮。 賢乃國家之寶,儒為席上之珍。

【註釋】 (07)孔方、家兄:晉代魯褒曾寫《錢神論》,稱錢“親如家兄,字曰孔方”。 (08)青蚨:《搜神記》中記載的一種蟲子,據說捉住母蟲,子蟲就飛來,捉住子蟲,母蟲就飛來,將母蟲和子蟲的血分別塗在八十一文錢上,買東西時花去其中一種錢留下另一種,則花去的錢都會復飛回來。 (09)鵝眼:南朝宋沈慶通傢俬鑄的錢,一千文穿起來還不到三尺長,被稱為鵝眼錢。 (10)璠璵琬琰:都是美玉的名字。 (11)燕石為玉:宋國有一個人把燕石當做玉,用十重黃色的絲巾包藏起來。 (12)緹巾:黃色絲巾。 (13)卞和:楚國人,得到一塊璞玉,獻給楚王,結果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認為是欺騙自己,先後砍去了他的雙足,後來文王相信了卞和,剖開璞玉,果真得到一塊美玉,起名為“和氏璧”。 (14)惠王之珠:戰國時魏惠王,曾吹噓自己有玉能照亮前後十二乘車。 (15)和氏之璧:和氏璧被趙國得到後,秦國言欲用十五座相連的城換取它。 (16)鮫人:傳說中居於海底的人魚。《博物志》載,水國鮫人的淚滴可以變成珍珠。 (17)削玉為楮:傳說宋國人用玉刻削成楮樹葉,放在真楮葉中很難分辨真假。 (18)儒為席上之珍:這是孔子曾經說過的話,意思是說儒者就像席上的珍寶一樣等待人來聘用。

【譯文】 孔方兄、家兄都是錢的別稱。青蚨、鵝眼也是對錢的稱呼。 值得珍惜的是越南的明月珠,大秦的夜光珠;值得珍視的是魯國的璠瑜玉,西序的琬琰玉。宋人把燕石當成寶玉,用緹巾箱匣重重疊疊地包裹密藏;楚王則將璞玉當做石頭看待,兩次砍下卞和的腳。 魏惠王的寶珠,光芒可以照亮前後車二十餘乘,和氏璧的價值很高,可以用它來換取十五座的城池。鮫人哭泣的眼淚化成了珍珠,宋人以玉雕琢成楮葉真假難辨。有賢能的人是國家的寶貝,讀書人是席上的珍品。

【原文】 王者聘賢,束帛加璧;真儒抱道,懷瑾握瑜。 雍伯多緣,種玉於藍田而得美婦;太公奇遇,釣璜於渭水而遇文王。 剖腹藏珠,愛財而不愛命;纏頭作錦,助舞而更助嬌。 孟嘗廉潔,克俾合浦還珠;相如忠勇,能使秦廷歸璧。 玉釵作燕飛,漢宮之異事;金錢成蝶舞,唐庫之奇傳。 廣錢固可以通神,營利乃為鬼所笑。

【註釋】 (19)王者聘賢:漢武帝派人帶束帛和玉璧請申公到朝廷來任職。 (20)真儒抱道:真正的儒者堅持真理,就像懷裡擁著瑾,手中握著瑜一樣。 (21)瑾、瑜:都指美玉。 (22)雍伯多緣:雍伯,應為伯雍。相傳古時有一個叫楊伯雍的年輕書生,家境欠佳,性至孝,父母死,即以葬地為家。有一仙人給他一斗石頭,說:“種之可以產玉,且獲美妻。”數年後玉子生石上,後又在玉田中得白璧五雙。後聞徐氏女美,往求婚,徐家索白璧一雙為聘,伯雍乃娶徐女為妻。太公奇遇:周文王訪賢者,遇姜太公垂釣於野。太公向文王進言,說:“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君王只有不惜爵祿網羅人才,才能使天下歸之。”文王遂拜太公為師。 (23)剖腹藏珠:唐太宗曾經問侍臣:“聽說西域商人得美珠,剖身以藏,有這種事嗎?”侍臣說:“有的。”太宗說:“商人的行為的確很荒謬,但是,有的人為了貪汙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為了追求享樂就斷送國家的未來。他們的行為不就和那個商人一樣笨嗎?” (24)纏頭作錦:舞女纏在頭上的裝束,也指贈給舞女的錦帛及錢財。 (25)合浦還珠:廣西合浦產珍珠,因太守貪慾無度,珍珠都遷移走了,後來孟嘗擔任太守,十分廉潔,珍珠慢慢又遷回來了。 (26)相如勇忠:相如,指藺相如。秦昭王得知趙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裝以十五座城池與他交換來騙取和氏璧。趙惠王派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後卻不談城池交換事宜。藺相如設計騙回和氏璧,並派人連夜將和氏璧送回趙國。 (27)玉釵作燕飛:漢武帝時有兩仙女贈玉釵,漢武帝送給趙婕妤,宮人想打碎玉釵,結果玉釵變成白燕飛天而去。 (28)金錢成蝶舞:唐穆宗時,宮中牡丹花開放,有黃色、白色的蝴蝶數萬只在花間飛舞,皇帝命令張網捕捉,得到數百隻,仔細一看,原來是府庫的金錢。 (29)廣錢固可以通神:唐代張延斷案,有人送他一萬錢,請他不要過問此事,張延不理會,第二天,有人又送十萬錢,張延說:“十萬錢可以通神靈,我擔心遭受災禍,不能不停止了。” (30)營利乃為鬼所笑:南朝劉伯龍擔任官職,家中很窮,想賺點錢,旁邊有一個鬼拍手大笑,劉伯龍嘆息說:“貧窮是命,今天被鬼笑話。”

【譯文】 古時君王聘請賢士,要以束帛加美玉為聘禮。真正的儒者堅守道義,懷瑾握瑜品德高潔。楊雍伯機緣很好,在藍田種玉,又以所收穫之玉為聘禮,娶了美貌的妻子;姜太公有奇遇,在渭水釣得璜玉,而後遇見周文王,輔佐文王建立了周朝。 剖開肚子來藏珍珠,這種人只知愛財而不知愛惜生命,把錦緞裹在頭上,既助舞姿更添嬌容。孟嘗廉潔,能夠使已遷住他處的珍珠,又返回合浦生殖。藺相如忠勇,終於使秦國歸還了和氏璧。 玉釵化為燕子飛去,這是漢代宮廷的異事;金錢變作蝴蝶飛舞,這是唐朝國庫的傳奇。錢財多了,連神明都可通達,營謀了利益連鬼都會恥笑。

【原文】 以小致大,謂之拋磚引玉;不知所貴,謂之買櫝還珠。 賢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貪得無厭,雖錙銖必算。 崔烈以錢買官,人皆惡其銅臭;秦嫂不敢視叔,自言畏其多金。 熊袞父亡,天乃雨錢助葬;仲儒家窘,天乃雨金濟貧。 漢楊震畏四知而辭金,唐太宗因懲貪而賜絹。 晉魯褒作錢神論,嘗以錢為孔方兄;王夷甫口不言錢,乃謂錢為阿堵物。 然而床頭金盡,壯士無顏;囊內錢空,阮郎羞澀。 但匹夫不可懷璧,人生孰不愛財。

【註釋】 (31)拋磚引玉:相傳唐代詩人趙嘏至吳,常建欲得其詩,知他必遊靈巖寺,乃先題詩二句於寺壁。趙嘏遊寺見後,補上二句以成一絕。常建詩不及趙嘏,時人乃謂常建之舉是拋磚引玉。後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意見,目的在於引出別人的高見。 (32)買櫝還珠:楚國有個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為了生意好,他用木蘭做成裝珍珠的“櫝”(匣子),用桂椒燻過,綴著珠玉,插著玫瑰,再以翡翠裝飾。鄭人買下櫝,而把珍珠還給賣主。 (33)否:指不賢的人。 (34)錙銖:極小的重量單位。 (35)崔烈以錢買官:漢代人崔烈,用五百萬錢買了一個司徒的官職,結果兒子崔均說:“外面的人都說你有銅臭味。” (36)秦嫂不敢視叔:傳說蘇秦潦落時,嫂子不給他做飯,受到趙王重用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抬頭見他,蘇秦問她為何,嫂子說:“因為你地位高,錢非常多。” (37)熊袞:唐代御史,奉公守法,家無積蓄。父親死後,上天降下十萬錢幫他安葬。 (38)仲儒:翁仲儒家貧,上天降下十斛金給他家,因此他可以與王侯比富。 (39)楊震:漢代人,曾經推薦王密為邑令,王密晚上帶著金子贈給他,說:“黑夜無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懲貪而賜絹:唐代長孫順德接受別人賄賂的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又賜給絹十匹,使他羞愧難當。 (40)阿堵物:晉時,王衍一生從不談論錢或說“錢”字,他的妻子故意將錢放在房中,擋住他走路,想逼他說出一個“錢”字。誰知王衍看見了錢,因錢堵住走路,就教他妻子把那堵物拿開,就是不說出一個“錢”字。 (41)阮郎羞澀:晉代阮孚帶一個包囊遊會稽,有人問他包中是何物,阮孚說:“只有一文錢看包,恐怕它羞澀。”

【譯文】 拿小的價值較差的東西,引來較大較好的東西,這種方式稱為拋磚引玉。只看外觀不知實際的價值,這鐘貪賤失貴的行為叫做買櫝還珠。好歹不分善惡一同遭禍,稱之為玉石俱焚。貪得無厭,計較一些微小的金錢,稱為錙銖必算。 崔烈用錢財買來官位,人們都厭惡他身上的銅臭味;蘇秦佩了相印以後,他的嫂子不敢正眼看他,自稱是害怕蘇秦位尊而多金。熊袞清廉,父親死了而無錢安葬,天上降下錢幣來幫助他辦理喪事。翁仲儒家境貧窮,天上落下金子救濟他的貧困。漢代楊震畏懼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不接受別人贈送的金錢;唐太宗為整貪汙受賄,故意賜給絹帛。晉魯褒稱錢為孔方兄,王衍一生厭惡談錢,他的妻子故意用錢擋住他走路,他說把那堵路的東西拿開。 雖說平常的百姓,不可以私藏寶玉;然而人生在世,那一個不需要用到銀錢?一旦床頭的黃金用完了,即使是大丈夫,也會覺得顏面無光。口袋裡沒有錢的時候,阮郞也會感到有些羞澀。 但是平常的百姓,不可以私藏寶玉,這樣會引來禍患;人生在世誰不貪愛錢財,但要取之有道。

《幼學瓊林》卷三·貧富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數,人之富貴在天。 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 貫朽粟陳,稱羨財多之謂;紫標黃榜,封記錢庫之名。 貪愛錢物,謂之錢愚;好置田宅,謂之地癖。 守錢虜,譏蓄財而不散;落魄夫,謂失業之無依。 貧者地無立錐,富者田連阡陌。

【註釋】 (01)修短:長短。 (02)貫:穿錢的繩子。 (03)紫標黃榜:梁武帝愛錢,每百萬為一堆,掛上黃榜,每千萬為一庫,掛上紫標。 (04)錢愚:晉代和嶠擔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嗇,杜預稱他為“錢愚”。 (05)地癖:唐李愷善於置辦田產,人稱地癖。 (06)守錢虜:漢代馬援發財後,將其錢財全部分給親朋好友,說:“掙了錢,貴在能施捨予人,否則只是守錢奴罷了。” (07)立錐:插錐子,形容地方小。 (08)阡陌: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

【譯文】 人壽命的長短自有定數,人的富貴全取決於天意。只有君子才能安貧樂道,樂觀的人才能瞭解命運順其自然。漢武帝初年,京師裡的錢貫都朽了,倉內的谷粟,陳年堆積都紅腐不能食了,貫朽、粟陳是稱道別人財多的說法。掛一紫標,貼一黃榜是梁武帝封閉錢庫、標明錢數的標記。 貪愛錢財叫做錢愚;艾死叫待斃。守錢虜是譏諷財富多而又吝嗇的人。落魄夫是指貧困失業無所依靠的人。 貧窮的人連塊錐尖大小的土地都沒有,富人的田地則南北相連非常廣闊。

【原文】 室如懸磬,言其甚窘;家無儋石,謂其極貧。 無米曰在陳,守死曰待斃。 富足曰殷實,命蹇曰數奇。 蘇涸鮒,乃濟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糧。 家徒壁立,司馬相如之貧;扊扅為炊,秦百里奚之苦。 鵠形菜色,皆窮民飢餓之形;炊骨爨骸,謂軍中乏糧之慘。 餓死留君臣之義,伯夷叔齊;資財敵王公之富,陶朱倚頓。

【註釋】 (09)懸磬:懸著的磬。磬,石制或玉製的樂器,很光滑。懸磬形容很貧窮。 (10)儋:同擔,古代容量單位,一石是十鬥,兩石為一擔。 (11)在陳:指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被困之事,楚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前往楚國,經過陳蔡時,被陳蔡出兵相阻,孔子不能通過,斷糧七天。 (12)待斃:等死。 (13)蹇:艱阻,不順利。 (14)數奇:命數單而不偶合,指命運不好。 (15)蘇涸鮒:莊周學問很大,但家貧,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等秋後我的采邑稅金收上來,借給你三百金。好不好?”莊周很生氣地說:“昨天,在我回這裡的路上,有條陷入乾涸車轍裡的鮒魚,向我求升斗之水以活命。我說:‘等我去引西江水來救你。’鮒魚說:‘如果這樣,不如早一點到賣乾魚的市場找我吧。’”喻處於困境、亟待救援的人或物。鮒,指小魚。 (16)呼庚癸:春秋時,吳國的申叔儀向公孫有山氏借糧,公孫有山氏回答說:“細糧沒有了,只有粗糧。如能登上首山高呼‘庚癸’,就可得到糧食。”庚是西方,主穀物;癸是北方,主水。古時軍中以“庚癸”為糧食的隱語。後因以“呼庚癸”表示請求接濟糧食。 (17)家徒壁立:漢代司馬相如,成都人,路過臨邛,愛上了新寡的卓文君,卓文君夜奔相如。兩人回到成都,家中全無資財,空有四面牆壁。後形容家中貧窮,一無所有。 (18)扊扅為炊:指用門閂燒火做飯。扊扅,門閂。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原為虞國大夫,虞亡時被晉所俘虜作為陪嫁之臣送給秦國。後來百里奚又逃亡到楚國,被楚國扣押。秦穆公聽說他賢能,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回來。後來一個下人在洗衣服時唱到:“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詢問,原來是自己離散的妻子。 (19)鵠形菜色:鵠,天鵝,面瘦頸長。菜色,形容因五穀不收,人只吃菜,所以臉色呈菜色。 (20)炊骨爨骸:用死人的骨頭做飯。炊、爨,都是指燒火做飯。 (21)伯夷叔齊:商代末年,商的屬國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因都不願繼承國君之位而出走。後來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兩個人又以食周粟為恥,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皆餓死。 (22)陶朱:指范蠡,曾積累財產百萬,自號陶朱公。 (23)猗頓:山東的貧士,聽說陶朱公致富,前往請教致富之術,後來猗頓按陶朱公的指點去做,很快致富。

【譯文】 室如懸磬是說家中空無一物,生活極為窘迫;家無儋石是說家中連一升一斗的米都沒有,指人窮困到了極點。 無米斷炊斷絕了糧米叫做在陳;等死叫待斃。家境富裕錢糧充足稱為殷實,命運不佳遇事不順稱做數奇。援助危難中的人稱為蘇涸鮒,向人借貸錢糧,隱稱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家中只剩下四面牆壁別無他物,司馬相如是如此的貧窮。做飯時沒有柴草,連門閂也拆了當柴燒,百里奚的生活曾經極為困苦。如黃鵠的面容,青黃的面色,是形容窮人飢餓的模樣,交換兒子來當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頭當柴火燒,這是軍中缺糧時的慘狀。 伯夷、叔齊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義,千古以來只有伯夷和叔齊二人。陶朱、猗頓善於經營,資產比得上王公貴族之富有。

【原文】 石崇殺妓以侑酒,恃富行兇;何曾一食費萬錢,奢侈過甚。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真是剜肉醫瘡;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幾遇荒有備。 貧士之腸習黎莧,富人之口厭膏粱。 石崇以蠟代薪,王愷以飴沃釜。 範丹土灶生蛙,破甑生塵;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子路衣敝襤飽,與輕裘立;韋莊數米而炊,稱薪而爨,儉有可鄙。 總之飽德之士,不願膏粱;聞譽之施,奚圖文繡?

【註釋】 (24)侑酒:勸酒。 (25)剜肉醫瘡:比喻只顧眼前,不顧日後的困苦。 (26)藜莧:藜藿和莧菜。 (27)膏粱:指肥肉和優質米。 (28)以蠟代薪:晉代石崇曾用蠟代替木柴。 (29)以飴沃釜:晉代王愷曾用飴糖洗鍋。 (30)釜中生魚,破甑生塵:魚,指小蟲子。東漢時人範丹,家貧,時常斷炊,但卻不以為意,言笑自若。鄉里人作歌謠譏笑他說:“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釜中生魚,破甑生塵,表明經常斷炊。後形容生活貧困,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31)捉襟見肘,納履決踵:相傳曾參在衛國時,生活極端貧困,竟至一連幾天無法生火燒飯,餓得臉浮腫,十年不做衣服,理一下衣襟,臂肘就露出來,穿著沒有後跟的鞋。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32)縕袍:用亂麻舊棉做絮的袍,是貧窮的人穿的。 (33)輕裘:輕暖珍貴的狐皮袍子。 (34)數米而炊:先數米粒再做飯,形容吝嗇。 (35)飽德:心中充滿仁德。 (36)奚:何必。

【譯文】 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飲便將歌妓殺死,這是富豪橫蠻的做法。一頓飯吃下來花費萬金,實在是過分奢華。 二月蠶尚未吐絲就已預先出售,五月稻穀尚未成熟便已出賣,真是剜心頭肉醫眼前瘡;耕種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積蓄一年的糧食,耕種九年就可儲備三年的糧食,即使遇到災荒,也可以有備無患。貧寒之人的腸胃習慣了野菜粗食,富貴人家吃膩了肥肉好米。 石崇以蜂蠟當柴火燒,王愷用飴糖洗鍋,這是多麼的奢侈啊!範丹窮困斷炊,鍋裡可以用來養魚,這樣,豈不是很清廉嗎?曾子安貧樂道,衣服破損了,提整衣襟就會露出手肘,鞋子破了,露出後腳跟;子路衣衫襤褸,這是窮苦的士子常有的事。韋莊生性吝嗇,做飯要數了米粒才下鍋,柴薪要稱了分量,才拿去燒煮,過分的吝嗇是會惹人鄙薄的。 總而言之富於仁義德行的人,不羨慕美味佳餚;名望聲譽卓著的人,怎麼會去謀求繡花的衣服呢?

《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

【原文】 福壽康寧,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無。 惟智者能調,達人自玉。 問人病曰貴體違和,自謂疾曰偶沾微恙。 罹病者,甚為造化小兒所苦;患病者,豈是實沈臺駘為災。 病不可為,曰膏肓;平安無事,曰無恙。 采薪之憂,謙言抱病;河魚之患,系是腹疾。 可以勿藥,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篤。

【註釋】 (01)調:調理、調養。 (02)玉:珍重、愛護。 (03)違和:不調和。 (04)微恙:小毛病。 (05)罹:遭遇。 (06)實沈、臺駘:傳說中的參宿之神、汾水之神,能使人生病。 (07)膏:指心下的部位。 (08)肓:指膈上薄膜。膏肓謂病情險惡無法醫治。 (09)采薪之憂:《孟子·公孫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朱熹集註:“采薪之憂,言病不能採薪。”意思是患病不能負薪。 (10)河魚之患:因為魚腐爛是從內至外,故用河魚之患指腹瀉。 (11)瘳:病癒。 (12)病篤:病重。

【譯文】 福壽康寧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們所不可避免的。 只有聰明的人才會調養自己,通情達理的人才會珍愛自己。詢問別人的病情,說是“貴體違和”;自己有病自謙為“偶沾微恙”。 遭疾病困擾就說生病的人深受造化小兒的折磨;患了疾病說難道是實沈、臺駘作怪?病已經很嚴重了,叫做“病入膏肓”,表示不會好了。安慰人不必吃藥了,平安無事稱為“無恙”。 患病臥床,說是有不能採薪的憂慮;“河魚之患”是指得了腹瀉。 可以不用吃藥,為病將痊癒而高興,疾病不容易好就說病得很重。

【原文】 瘧不病君子,病君子正為瘧耳;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復何卜哉。 謝安夢雞而疾不起,因太歲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 將屬纊、將易簣,皆言人之將死;作古人、登鬼籙,皆言人之已亡。 親死則丁憂,居喪則讀禮。 在床謂之屍,在棺謂之柩。 報喪書曰訃,慰孝子曰唁。 往吊曰匍匐,廬墓曰倚廬。

【註釋】 (13)瘧不病君子:晉朝有一小兒的父親得了瘧疾,有人問他:“你父親是有品德的君子,怎麼會得瘧疾呢?”小兒說:“正因為它是讓君子患病,所以才叫瘧疾。” (14)謝安夢雞:晉代謝安夢見乘坐桓溫的車子走了十六里,看見一隻白雞就停下來了。不知何意。後來謝安接替桓溫任宰相,過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謝安才悟到:“原來十六里意味著十六年,見到白雞而停止,意味著酉年,我將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 (15)楚王吞蛭:楚王吃飯時吃出一條水蛭來,想吐掉又怕廚師因此獲罪,就勉強吞進去而得病。令尹知道其中的緣由,就對楚王說:“大王有這樣的德行,此病不會有什麼傷害。”後來果然好了。 (16)屬纊:將新綿放在臨死人的鼻下,檢查是否斷氣。 (17)易簀:換下竹蓆。籙:簿籍。 (18)丁憂:遭遇憂傷,指居喪。 (19)讀禮:《禮記》中載,死者未葬時讀葬禮,既葬則讀祭禮。 (20)訃:報喪的文書。 (21)唁:慰問死者家屬。 (22)匍匐:爬行,指前往弔唁。 (23)倚廬:古代在父母墓邊搭小屋居住以守墓,稱為倚廬。

【譯文】 傳說瘧疾不敢侵犯君子,既然君子得了瘧疾,那就是它在作“瘧”;占卜是為了解決疑惑的事,既然沒有疑問又何必占卜呢? 謝安病中,夢行路十六里遇雞而停止,悟到自己雞年將會重病不起;楚惠王待人有厚德,雖然吞吃了蛭而生病,但不久便痊癒了。 “將屬纊”、“將易簀”都是人將死亡的意思。“作古人”和“登鬼籙”都是指人已經死亡了。 父母親去世稱為“丁憂”,居喪時應當讀禮。人死後停於靈床稱為“屍”,已盛入棺材叫做“柩”。到親友家去報喪叫做“訃”,到喪家去安慰孝子叫做“唁”。去喪家弔唁叫做“匍匐”,建在墓旁守墓的屋子稱為“倚廬”。

【原文】 寢苫枕塊,哀父母之在土;節哀順變,勸孝子之惜身。 男子死曰壽終正寢,女人死曰壽終內寢。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祿,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殤。 自謙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 父死何謂考,考者成也,已成事業也;母死何謂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 百日內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顙。 期年曰小祥,兩期曰大祥。

【註釋】 (24)寢苫枕塊:古代禮教,子從父母之喪起至入葬期間,不能住寢室,要睡在草蓆上,以土塊為枕。 (25)正寢:正屋。 (26)內寢:內室。古代男子將要死時,就移到正屋東首,以候氣絕。如果是女子仍然躺在內室。 (27)崩、薨、卒、不祿、死、殤:古代等級森嚴,不同的人死有不同說法。 (28)孤子、哀子、孤哀子:分別為父喪、母喪、父母皆喪者的自稱。 (29)怙、恃:都是依賴的意思。 (30)考:稱已經死去的父親。 (31)妣:稱已死去的母親。 (32)克媲父美:可以和父親媲美。 (33)泣血:極其悲痛而無聲的哭泣。 (34)稽顙:叩頭。 (35)小祥:父母死後週年的祭禮稱小祥。 (36)大祥:父母死後兩週年的祭禮叫大祥。

【譯文】 “寢苫枕塊”是說孝子在靈堂旁睡草蓆、枕土塊,以哀悼父母。“節哀順變”是弔唁者勸慰喪家節制哀思、順應變故、愛惜身體。 古時男子將死就把他停臥在正屋,死後稱為“壽終正寢”;女子將死則安置在內室,死後稱為“壽終內寢”。 天子死叫“崩”,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叫“不祿”,百姓死叫“死”,未成年人死叫“殤”,不同身份的人去世,自然有不同的稱呼。 父親死了自己謙稱“孤子”,母親死了自謙為“哀子”,父母俱亡自稱為“孤哀子”;自言父親去世說“失怙”,母親去世說“失恃”,父母皆不在則說“失怙恃”。 稱呼已去世的父親為“考”,因為“考”有“成就”的意思,取父親創業有成之義;稱呼已去世的母親為“妣”,因為“妣”通“媲”,是說母親能媲美父親的德行事業。 父母去世後百日之內的哭泣叫“泣血”,百日之外居喪者答謝賓客的跪拜禮節稱“稽顙”。父母去世的週年祭禮叫做“小祥”,兩週年的祭禮稱為“大祥”。

【原文】 不緝曰斬衰,緝之曰齊衰,論喪之有輕重;九月為大功,五月為小功,言服之有等倫。 三月之服曰緦麻,三年將滿曰禫禮。 孫承祖服,嫡孫杖期;長子已死,嫡孫承重。 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杖曰哀杖,為扶哀痛之軀。 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 以財物助喪家,謂之賻;以車馬助喪家,謂之賵;以衣殮死者之身,謂之禭,以玉實死者之口,謂之琀。 送喪曰執紼,出柩曰駕輀。 杏地曰牛眠地,築墳曰馬鬣封。

【註釋】 (37)斬衰:不縫邊的喪服。衰:古代喪服,用粗麻布製成。喪服有五種,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按與死者的不同關係穿用。穿的時間也有長短,大功要穿九個月,小功要穿五個月,緦麻要穿三個月。 (38)齊衰:縫邊的喪服。 (39)緦麻:喪服名,用細麻布製成。 (40)禫禮:指除去喪服的祭禮。 (41)杖期:舊時服喪禮制,祖父母死了,嫡孫要服一年喪,手中拿著喪杖,稱為杖期。 (42)承重:長子死了,由嫡孫代替服喪,稱為承重孫,即承擔重任的意思。 (43)明器:陪葬的器物。 (44)古代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禮制,居父喪時,用粗糙的竹杖,居母喪時用桐木杖。 (45)賻:以財物助人辦喪事。 (46)賵:助葬用的車馬。 (47)禭:給死者贈送衣被。 (48)王含:通“唅”。含在死者口中的珠、玉、貝的通稱。 (49)紼:指引棺材入墓穴的繩子,送葬時幫助牽引靈柩。 (50)輀:喪車。 (51)牛眠地:晉陶侃遭父喪未葬,家中老牛也忽然不見了。有一老者告訴他:“前崗有一條牛睡在泥汙中,以該地為葬地,將來必位極人臣。” (52)馬鬣封:墳墓上封土的一種形狀。

【譯文】 用粗麻布做孝服且不縫邊的謂之“斬衰”,用粗麻布做孝服且縫邊的叫做“齊衰”,這是表示喪禮有輕重的等級。 服喪九個月所穿的喪服叫“大功”,五個月的喪服叫“小功”,親疏不同所穿喪服及喪期也有不同。 穿用細麻布做的喪服服期三個月叫“緦麻”;服喪滿三年要舉行除喪服的禮節叫“禫禮”。 孫子為祖父母服喪,嫡孫執杖,服一年期;長子已死,嫡長孫要承受喪祭和宗廟的重任,服喪三年。 死者隨葬的器物叫做“明器”,因為要用對待神明的辦法來對待死人;孝子所執之杖稱為“哀杖”,為的是要扶持因喪親而哀痛衰弱的身體。 父親的節操在外,所以父死哀杖用竹子製作;母親的節操在內,所以母親死哀杖用桐木製作。 送財物給喪家叫做“賻”,以車馬幫助喪家辦喪事稱為“賵”。將衣服送給死者謂之“襚”;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叫做“琀”。 送葬時牽引靈柩叫“執紼”;出柩叫做“駕輀”。吉祥的葬地名為“牛眠地”;封土築成的墳墓叫做“馬鬣封”。

【原文】 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曰銘旌。 輓歌始於田橫,墓誌創於傅奕。 生墳曰壽藏,死墓曰佳城。 墳曰夜臺,壙曰窀穸。 已葬曰瘞玉,致祭曰束芻。 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飲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澤如存;讀父書以增傷,父之手澤未泯。 子羔悲親而泣血,子夏哭子而喪明。 王裒哀父之死,門人因廢《蓼莪》詩;王修哭母之亡,鄰里遂停桑柘杜。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皋魚增感;與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之逮存,曾子興思。 故為人子者,當思木本水源,須重慎終追遠。

【註釋】 (53)翁仲:傳說秦代阮翁仲身高異於常人,始皇命他出徵匈奴,死後鑄銅像立於咸陽宮外。 (54)銘旌:豎在樞前以表明死者官職、姓名的旗幡。 (55)輓歌:送葬時挽柩者所唱的哀歌。 (56)壽藏:給活人修的墳。 (57)夜臺:指墓中昏暗如夜。 (58)窀穸:墓穴。 (59)瘞玉:死者已埋葬叫安瘞玉樹。 (60)束芻:將青草捆成束放在靈前。《後漢書·徐稚傳》雲:“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61)禴、禘、嘗、烝:古代宗廟四時的祭名。 (62)飲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澤如存:用母親用過的杯子而心中悲痛,母親口中的氣息像還存在一樣。棬,曲木製成的飲器。 (63)王裒:晉代人王裒一讀到懷念父母的《蓼莪》詩就悲痛欲絕,他的學生因此不再讀這首詩。停桑柘社:魏朝王修的母親因為在社日那天去世,次年社日,鄰里因為王修極為悲痛,就停止了社日活動。 (64)皋魚:齊國人,曾對孔子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子想贍養雙親已不在。”後來痛哭而死。 (65)與其椎牛而祭墓:曾子曾說:“與其殺牛去祭祀,不如在親人活著的時候用雞豬好好供養。”

【譯文】 墳前所立的石像原名為“翁仲”;喪葬時靈柩前豎的旗幡叫做“銘旌”。 “輓歌”是對死人的哀悼,始於漢初田橫之去世。墳前的墓誌記載死者的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始創。 生前預建的墳墓叫做“壽藏”;死後才挖的墳墓叫做“佳城”。墳墓又稱“夜臺”,墓穴又名“窀穸”。 死者已埋葬叫安瘞玉樹,到墳前祭奠叫一束生芻。天子諸侯宗廟之祭,四時名稱不同,春祭名“禴”、夏祭稱“禘”、秋祭叫“嘗”、冬祭謂“烝”。 拿著杯子喝水時不禁悲從中來,因為母親的氣息還留在杯子上;讀父親遺留下的書籍更增添憂傷,因為書中滿是父親的墨跡手印。 子羔悲悼逝去的雙親而泣血,子夏痛失愛子而哭瞎了眼睛。 王裒父親死後,每當他讀到《蓼莪》詩中的句子時,都要痛哭流涕,學生們不忍便不再去讀這一首詩。王修母親死於社日,次年社日王修思母極為悲哀,鄰里為之悽然便停止了這個祭祀。 樹想靜止而風並不停息,兒子想奉養父母而雙親則已謝世,皋魚為此悲傷不已;與其父母死後殺牛到墳前祭奠,不如當他們健在時以雞豬之肉盡心奉養,這是曾子讀喪禮時的感想。 所以為人子女的,應當想到木有本,水有源,不要忘記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必須慎重地按照禮儀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幼學瓊林原文+註釋+譯文,易讀易憶,古代的百科全書(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