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在他近千首诗歌中,描写月的意象的诗就高达400多首,创造了独特的浪漫意象和思想价值。天才诗人李白一生对月亮情有独钟,他对月亮的描写也多表达一种光明的向往、怀才不遇的慰藉、思乡爱国的寄托,以及时光易逝、人生难料的感慨,李白用“月”的描写创造以一种清新飘逸,豪迈奔放,意境神往的情境,让人每每读起来都意犹未尽。

一、咏月以表达对光明的向往

天宝年间,李白的诗歌入宫为仕,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没过几年,战争便席卷而来,当他看到兵荒马乱,百姓流离时,他写下《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 拖喘一何苦。

以底层人民的出征,两岸的富饶做对比,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是希望朝廷能够体恤百姓,为民做事。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又有《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以唐代长安城的明月下,普通农户的捣衣声,遥望边塞的战士,他们的妻儿日夜在家为战士织布做衣,为了让他们冬日穿上棉衣,着实辛苦,而边塞的将士日夜戍守,也非常辛苦,李白衣此时表达时间和空间上的思念,表达了他想尽快让战争结束,百姓早日团圆的心愿。

在李白的诗中,月亮是皎洁明亮的,亦可象征他对黑暗的厌恶,期盼光明尽快到来的急切,所以,李白借咏月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心,百姓的同情。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二、咏月来表达怀才不遇的心绪

李白是一个为了自我理想,不肯安于现状、趋于现状的人,所以他与那些阿谀奉承的谄媚之人格格不入,也非常厌恶那些丑恶复杂的权贵斗争,所以他找不到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便以月为友,以酒为伴,做下《月下独酌》的佳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在繁花丛中喝着酒解闷,举起酒杯才知道对面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才发现自己孑身一人,站起身来才发现有自己的影子陪着自己,举起酒杯与月亮碰杯,才知道重重叠叠的影子,竟不那么孤独了!李白在失意之时,与天上皎洁的明月为友,表露自己怀才不遇、渴望遇到知心之人的焦灼,更是表达自己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慰藉。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更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中,李白写了自己见旧友时高兴的心绪,但却由于旧友即将离去,略感悲伤,做出此诗“欲上青天揽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志同道合之人的喜欢,他恨不得去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时时刻刻陪着自己聊心事,突然间又觉得有些事情难以解决,即使抽刀断水,举杯消愁都无法彻底消除负面情绪,结尾一句”散发弄扁舟“才真正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不屑,要摆脱苦闷,逃避现实的解决方案。

三、借月思想爱国,聊以慰藉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借月来思念故乡,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人,很多都会咏“月”来暗喻家乡情愫。如唐代岑参“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辛弃疾的“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而李白一首《静夜思》便承载了无数少年的思乡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寥寥数句,朗朗上口,幼时所记,此生难忘。这首诗让亿万华夏儿女记忆深刻,每当漂泊在外时,都会想念家乡的月亮,想念故土的快乐。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更有《古朗月行》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学时,初读此诗,还不解其中道理,成年后,再看此诗,才觉得幼时的可爱,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月亮,叫错了名字,但是又觉得它天宫里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在云层上面飞呢!而诗人李白成年后怎会不知那是月亮,只不过是在回忆小时候的童趣,幻想政治清明,却未料到黑暗的政治,惹得自己忧喜苦悲。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四、借月来表达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流年最易把人抛

李白的浪漫,更多的体现他对宇宙自然的通透,400多首咏月诗,该是在多少个黑夜中与月为伴,才作出的佳句?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月下沉吟,思考良久,才发现知音难觅是常事,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怀有雄壮抱负都难以实现,如今再想起谢眺,才知道他那时的心意,可我现在的心意又有谁懂得呢?作者对时光流逝,难遇知己,芸芸众生,谁都背负着误解看得太透彻了,才会如此对着月亮,对着宇宙沉思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人生难料的释怀。

李白对岁月易逝的感慨,多由月而发,再如《把酒问月》中写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说,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候的人,古人和现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样是时间的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李白用古时候的月亮和现在的月亮的同样性,来表达月亮的不变,人的变化,古今对照,时空交错,可以见得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浅析李白咏月诗歌主题的多元化

结语

李白400多首咏月诗,表达的主题范围很广,他用清新飘逸的风格,或豪迈表达理想的追随,或惆怅表达对官场权贵的不满,或感慨世事变迁,或寄予家国的思念,都是李白对月亮的表达,月亮在李白的生命中,不仅是挚友,可以聊表慰藉,更是永恒,来启示世人,千事万事,皆是浮云,为有宇宙,可得永生。

而如何借宇宙的不变,在历史的年轮上留下足迹,我想,李白做到了!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

蒋凯燕.浅论李白咏月诗主题的多元变化[J].语文学刊,2015(20):60+152.

王国强.浅析李白咏月诗[J].学周刊,2015(10):217.

王国玉.论李白咏月诗的审美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62-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