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現在已屬於尼泊爾),一般認為佛教是在東漢初期傳入我國,慢慢流傳開來。到了漢末魏晉時期,佛教逐漸興盛起來,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可,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人們是在是太!苦!了!

眾所周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大亂世,從漢末到隋朝建立,近五百年的時間,最苦的莫過於黎民百姓。外來的佛教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能在民眾信仰領域佔據主流地位,第一原因是與其宣揚的因果業報、生死輪迴、來世幸福等教義契合亂世中百姓寄希望於未來的美好期待有關,而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權者的極力推崇了,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南梁武帝蕭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甚至改變了佛教的清規戒律。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印度佛教

一、早年皈依佛門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蕭衍生於貴族之家。在他還在兒時,自己的本族叔叔蕭道成滅宋建齊,他們家也就成了皇親國戚了。蕭衍初入仕途,便當了衛將軍王儉的東閣祭酒。而蕭衍那個時期其實是信仰道教的,他最後皈依佛門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功利性。

雖然南齊皇帝也姓蕭,但此蕭非彼蕭。蕭衍要想有比較大的發展,必須要遵循那個流傳至今的政治規律——混圈子。蕭衍看上的就是當時齊武帝蕭賾的次子、竟陵王——蕭子良,此人精通文學,尤愛佛典。在那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誰敢保證這位竟陵王不能成為未來的皇帝呢?因此,當時還是道教徒的蕭衍開始信仰佛教,與當時除了蕭子良外的六個人合稱“竟陵八友”,形成了一個文人集團。

可惜,後來南齊陷入內鬥,蕭子良沒成為皇帝,蕭衍卻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公元502年,蕭衍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梁。天監三年(504年),蕭衍才公開昭告天下,表示自己舍道歸佛,無疑是和自己的過去說再見而已。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竟陵八友

二、四次捨身寺廟

“捨身”這個詞完全是佛教語言,就是捨去凡身,供奉佛祖的意思。蕭衍視佛教為生命,把唸佛、拜佛、尊佛、弘佛當作一生最純粹的信仰和最重要的事業,在對佛教狂熱的程度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和梁武帝蕭衍相比。在崇佛、禮佛的過程中,梁武帝蕭衍四次跑到寺廟捨身這個系列事件,則就是一出鬧劇了。

天監十八年(公元519年),蕭衍就接受佛戒,正式皈依佛教,法名冠達,成了一個帶髮修行的俗家弟子。此後,管理國家似乎成了蕭衍的副業,朝廷很多事務他都交給臣下去處理,自己一心撲在了佛教事業上。他在皇宮對面大興土木,斥巨資建造了一座寺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同泰寺。

普通八年(527年),64歲的蕭衍第一捨身同泰寺,在寺廟裡吃住、唸經、勞動三天後,安靜的回到的皇宮,如果以後的捨身都這麼平和的話,沒準南梁的歷史也會改變呢。

529年,蕭衍又一次來到同泰寺,這次他是來寺廟舉行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四部無遮大會”。“四部”指比丘(國內一般稱為和尚)、比丘尼(國內一般稱為尼姑)、優婆塞(國內一般稱為居士)、優婆夷(國內一般稱為女居士)四種不同身份的佛教人士;“無遮”就是不分高低貴賤、不必保守遮掩,眾生平等,暢所欲言,大家在一起共同研討交流佛法心得。

幾天後,大會圓滿結束,可大臣們卻發現皇帝不回宮了,他要捨身為寺奴,出家為僧,為佛教事業而奮鬥終生。

大臣們只能用錢來贖人,最終以一億萬錢的贖金換回了皇帝。由於當時的貨幣比較混亂,至今這一億萬錢是多少也是無法衡量,總之就是非常的多吧,真是一番鬧劇啊。還要說的是,“四部無遮大會”後來還真的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有。

大同十二年(546年),83歲的老頭子再次捨身同泰寺,這次大約去了一個多月,然後又不回來了。沒辦法,這次大臣們湊了兩億。但是噩夢還沒結束。

不到一年,蕭衍再次捨身,這次又混了一個億,如果不是兩年後蕭衍就死了,估計還得繼續讓他胡鬧下去。

應該說,南梁的家底就是讓蕭衍自己敗光了,每次他騙來的錢雖然不是來自國庫的,但卻是大臣們湊出來的,這些錢最終誰來買單?毫無疑問將轉嫁給普通百姓。加上蕭衍熱衷於修築佛教建築,大批建設寺廟、佛塔,南梁很快就出現了問題,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河南王侯景起兵,蕭衍就在這場內亂中,憂憤而死。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梁武帝

三、戒葷戒色為哪般

在今天的中國,不管信不信佛教,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基本常識:和尚不吃葷,只吃素。這條佛教戒律其實是蕭衍規定的。

其實早期佛教徒就不吃葷,但這裡的“葷”指的是指蔥、蒜、姜、韭菜等幾種氣味濃重辛辣的植物食材,因為他們認為吃這些東西會影響心智、性情,破壞修行。

而“葷”是“草字頭”的,所以說南梁前佛教徒是可以吃肉的。

佛教在中國的分系很多,在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中,現在只有漢傳佛教完全禁止進食葷腥,其他兩種都是可以吃的。而最早的佛教徒吃素,其實也只是提倡而已,並不是強制性的。但蕭衍不同意。

佛教講究輪迴,你現在吃的動物,很可能就是你死去的親朋好友的轉世,這怎麼能行?蕭衍對此堅信不疑,因此決定在南梁國佛教界推行禁葷戒律,倡導素食。他向全國頒佈了《斷酒肉文》,明文規定天下僧尼不得食肉,對於在禁肉令下達之後仍不改吃肉習慣的,一律開除出佛教隊伍,責令還俗。但並沒得到眾多信徒的響應。

於是蕭衍操起了蘿蔔與大棒,一邊開講座宣揚吃素的眾多好處。反覆向教徒灌輸吃肉的種種惡果、吃素的種種福報,積極倡導以素食為榮、以吃肉為恥。一邊開始強制執行,把不遵守戒律的信徒開除並制裁。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齋菜

“食色性也”,吃肉在古代畢竟是個奢侈的事兒,但不讓教徒們戒色,蕭衍可真做得夠絕的。《梁書》記載說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這個年齡雖然不小,但應該雄風猶在。

蕭衍作為皇帝,閱女無數是肯定的,歷史關於他的風流故事也是很多。要知道蕭衍活了80多歲,也就是說他有30餘年是不近女色的,這對後宮佳麗環繞的皇帝來說,絕對是個奇蹟。佛教認為,人的慾望是苦難的根源,要實現功德圓滿,去往極樂淨土,就必須禁止一切慾望,而色慾是擾亂修行心智的魔障,必須戒淫。在這種教義引領下,蕭衍決心放下自己幾十年的愛好,清心寡慾,一心向佛。不僅如此,他還向全國的教徒推廣,從而影響了整個漢傳佛教世界。也有史料表明,蕭衍在50歲左右時患病,可能影響了他的某些功能,所以他便一了百了,索性戒色,當然這只是猜測。

現在的南傳佛教中,像日本和泰國的僧侶,當和尚類似於職業,是可以吃肉和結婚的,而藏傳佛教裡情況不一,有不能結婚的,也有能結婚的。曾經的臺灣著名主持人阿雅就嫁給了一名仁波切(轉世活佛)。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金身

四、骨子裡的偽教徒

梁武帝蕭衍精通佛法是肯定的,其他的典籍也是非常熟悉,“三教歸一”的說法就是他闡述的,如果不當皇帝肯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但其骨子裡仍然是個世俗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名偽教徒。

南梁享國55年,僅蕭衍在位就長達42年,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他根本沒有做到真正的清心寡慾,即便他戒葷、戒色、戒酒,但他始終沒有戒掉古今以來最誘人的東西——權利。想想80多歲的梁武帝還能捨身出家,都不願放棄手中的權柄,就知道這一切都是表象而已,他最愛的始終是權力

作為皇帝,他是不合格的;作為教徒,他也是虛情假意而已。如果能為了國家和人民著想,他完全可以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再去鑽研佛法。可他將宗教置於國家之上,搜刮自己的人民,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帝國。

1000多年後,大清順治皇帝突然去世,有一種說法便是為情所困出家為僧,雖不知道真假,但也算是個負責任的帝王了,內有太后,外有能臣,也算給了祖宗一個交待,比這位梁武帝強多了。


天子成了職業教徒?聊聊南梁武帝蕭衍的佛徒人生

傳說中順治出家的寺廟

五、寫在最後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的這首《江南春》,實則是首諷喻詩。據考證,南朝所建設的寺廟遠比480所多得多,當時大量的僧尼招搖過市,他們既不服役也不納稅,給國家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三武一宗”滅佛事件真的是有原因的。

其實,梁武帝初年,任人唯賢,有積極進取的志向,還算是較為英明的君主。可沉迷佛法後,執政作威作福,招權納賄;民間賦役繁重,人口流亡;蕭衍本人志氣消沉,無心政事,徹底掏空了這座繁華的大廈。

佛曰: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