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田抗性雜草現狀調查

甘蔗田抗性雜草現狀調查

甘蔗收

[

一、雜草抗性現狀

雜草是危害農田作物生產的一大生物災害,為了防除雜草對農作物的生長危害,人們採用了農業防除、機械防除、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手段與雜草作鬥爭。過去 50多年,化學除草是全球主要的除草方式,所以導致了雜草抗性的發展,且問題越來越嚴重,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自 20世紀 50 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國分別發現抗性 2,4-D的野胡蘿蔔和鋪散鴨跖草以來,全球已有 188種(112 種雙子葉,76種單子葉)雜草的 324 個生物型在各類農田系統對 19類化學除草劑產生了抗藥性。20世紀 70 年代發展中國家就已經有了抗性雜草的記載。1980 年在臺灣省發現第一例抗聯吡啶類除草劑百草枯的蘇門白酒草以來,中國已報道了抗殺草丹、丁草胺的稗草、抗氯磺隆的日本看麥娘、菵草。目前三氮苯類、激素類、ALS類、聯吡啶類、二硝基苯胺類、乙酰輔酶A羧化酶類、取代脲和酰胺類、有機磷類等幾大類除草劑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產生,隨著化學除草的快速發展,中國雜草抗藥性問題已開始凸現。

二、蔗田雜草發生情況

1.甘蔗概述

甘蔗是我國最主要的糖料經濟作物,是製糖、造紙及生產能源酒精的主要原料之一。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佈在北緯

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 12個省、自治區,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三位。20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 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 70.6%(不包括臺灣省)蔗糖業是廣西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廣西在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是我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其種植面積已達2000 多萬畝,佔全國總植蔗面積的 60%左右,佔廣西耕地面積的1/3。相關從業人員近 2000 萬,約佔總人口的 40%。蔗糖業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 15—20%。廣西具有發展甘蔗糖料生產的比較優勢,從 1992/1993 年榨季至今,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產糖量

一直位居全國首位。

2.甘蔗田發生現狀和雜草群落

一般甘蔗種植後一天,單子葉雜草出土,種植後 5-7 天, 單子葉雜草出土,種植後 15-20 天,雜草開始出現高峰期,直到甘蔗封行前。露地栽培蔗田,前期雜草萌發量較少,一般 6月中旬左右甘蔗封行前出現高峰。蔗田雜草大量出土主要集中在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為出土盛期,達 94.3%。危害我國甘蔗的雜草有 100 多種,主要分為禾本科雜草、闊葉類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禾本科雜草中難防雜草主要有筒軸茅、牛筋草、抗性馬唐、狗尾草、兩耳草、茅草、龍爪茅、狗牙根等;闊葉雜草有勝紅薊、竹節草、日本草、馬唐、野茼蒿、馬齒莧、小黎、白花蛇舌草、辣子草、三葉鬼針草、龍葵、反枝莧、凹頭莧、酢漿草、茼麻、苦苣菜、繁縷、野芥菜、地膚、野蘿蔔;其中發生嚴重的有日本草、紅花酢漿草、黃花酢漿草、龍葵、蓮子草、槓板歸等;莎草科雜草主要為香附子。雜草與甘蔗爭光、肥、水,造成甘蔗減產。

三、國內外報道的甘蔗田抗性雜草種類

在馬來西亞、美國、法國、南非、巴西、阿根廷和西班牙等國相繼發現牛筋草(Eleusineindica)、加拿大蓬(CConyza

canadensis)、 野 塘 篙C Conyza bonariensis )、 馬 唐 屬(Digitariainsularis)等幾種甘蔗田常見雜草對草甘膦產生了抗藥性。茼麻、莧菜對三氮苯類除草劑莠去津表現出了抗性;長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塊野塘篙表現出了明顯抗性。苦苣菜抗西瑪津;繁縷抗二甲四氯丙酸;野芥菜抗麥草畏、二甲四氯丙酸、二甲四氯和氨氯吡啶酸;地膚抗麥草畏、2,4-D 、萘乙酸;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抗性莧菜對甲咪唑煙酸產生 1700 倍抗性,對光合系統II抑制劑類除草劑莠去津的抗性達到 38倍個野蘿蔔( Raphanus raphanistrum)種群對 2,4-D和莠去津產生了抗藥性,而另一個抗ALS抑制劑的野蘿蔔種群也抗 2,4-D;對噻吩磺隆、甲氧咪草煙、莠去津同時具有抗性的野蘿蔔一個種群對 2,4-D,莠去津同時具有抗藥性。

在中國,目前產生明顯抗性的主要是日本草、牛筋草、酢漿草和部分馬唐屬抗甲滅敵成分的甘蔗田除草劑;龍葵抗百草枯;小飛蓬抗草甘膦。

甘蔗田抗性雜草現狀調查

四、目前國內外應對抗性的主要途徑

1.不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輪換使用

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抗性壓力,特別是在抗甲滅敵的雜草種類迅速增多的條件下,避免連續單一使用同種類型的除草劑是十分必要的,如在甘蔗田,芽前可使用乙草胺或乙草胺和莠去津的混劑,苗後再用甲滅敵成分藥劑,從而延緩甲滅敵成分藥劑的選擇性壓力;或者芽後兩次除草可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除草劑,可選擇磺酰脲類復配莠滅淨,激素類復配環嗪酮等,這樣既可擴大殺草譜,提高除草效果,還能延緩抗性的發生。但是使用前要摸清楚每種藥劑的施藥注意事項,以免對甘蔗或者後茬產生藥害。

2.與具有負交互抗性的除草劑混用

作用靶標不同的除草劑混用可以顯著地延緩除草劑產生抗性;殺草譜不同的除草劑混用可以增效,但無助於延緩抗性。為延緩抗性而混用的兩種除草劑成分應能同樣有效地防除相同的靶標雜草,搭配除草劑必須有效地殺死或嚴重消弱對風險大的除草劑最易產生抗性的雜草。當雜草在整個作物生長季節中均能萌發時,兩組成除草劑的持效性須相近或搭配除草劑較高風險除草劑持效期更長。對萌發期集中的雜草,兩種除草劑的持效期均能超過雜草萌發期而取得同等防效。

3.抗藥性雜草的控制

及早鑑定、控制、消滅抗性雜草,防止其蔓延極為重要。抗性雜草的辨別,在施藥後藥效表現明顯時檢查。若剩下的主要雜草有幾種,一般是由於應用技術等原因導致的防效差;若剩下的主要雜草只有一種則可能已產生抗性。必要時可在施藥適期內用較高劑量重噴一小片以證實抗性。

五、需要繼續改善的問題

儘管行業和科研院所的雜草學者己就抗性如何被選擇及其趨向對農民進行了培訓,但至 2013 年抗性雜草種群依然增加。人們從過去的 45年中可以學到什麼呢?Dale L. Shaner認為人們可以學到如下多個經驗教訓並在未來引以為戒。

1.單純依靠除草劑進行雜草治理不可取,長遠來看註定失敗。即使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多種除草劑,抗性生物型可通過代謝增加或多重抗性性狀疊加而選擇。

2.單一雜草治理體系不可取。當引入一種新型雜草治理技術時,首先它將解決之前的所有問題繼而被認為可持續應用。

3.雜草治理的核心是多樣化。抗除草劑生物型只是雜草治理整體的一個分支。無論是否是防除抗性雜草,人們都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治理工具。多樣化也意味著治理種子庫以減少潛在雜草幼苗選擇抗性的數量,而減少種子庫也有利於雜草治理整體方案。對每一塊田間的少數"漏網之魚"進行防除,減少雜草種子庫任重而道遠。

4.除草劑抗性雜草治理方案應必須便於農民實施。農民必須管理作物生產體系的各個方面,雜草治理僅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即使它是該體系的重要組分。抗草甘膦作物之所以能迅速推廣應用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人們可以因此節省防除雜草的時間,能將所節省的時間用於管理作物生產體系的其他部分。

5.除草劑抗性以及對其他雜草防除策略(如耕作)的抗性永遠不會消失,只能進行治理。無論雜草治理體系如何發展,抗性進化總會選擇避開它們的方法。沒有萬能的雜草治理體系,多樣化是關鍵,這即是人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甘蔗田目前建議在化學除草方向封殺雙效要引起農民重視,這畢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另外由於甘蔗種一次新植蔗可以免耕兩年,收宿根蔗,所以耕作制度也要根據田間實際情況稍作改變。

甘蔗田抗性雜草現狀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