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長子西征中,一次“本應慘敗的重大勝利”。

在由拔都和速不臺指揮的大蒙古國長子西征中,儘管是所向披靡,但在其第一階段的羅斯戰爭期間,蒙古軍曾經因為軍事策略的錯誤,而瀕臨過整個戰局失敗的險境,但由於戰場上的機緣變幻,他們不但沒有遭到慘敗,反倒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場不可思議的戰役就是著名的錫季河會戰:

時間指向公元1238年初,血腥的科洛姆納圍城戰結束不久,(因成吉思汗庶子、寵妃忽蘭哈屯唯一的兒子——闊列堅在此戰中負傷而死,蒙古軍按照慣例,屠殺了城中所有軍民、並拆毀了城池)。隨後就將進攻目標鎖定為羅斯諸國的宗主——弗拉基米爾公國,大公尤里二世在權衡敵我力量對比後,下令妻子和已有與蒙古軍交戰經驗的兩個兒子兀賽夫洛託、穆思提斯拉夫堅守弗拉基米爾城,以拖住蒙古軍主力,給退軍雅羅斯拉爾城,以彙集周邊各公國的軍隊,準備決戰的主力贏得寶貴的時間。

2月3日,蒙古大軍進抵弗拉基米爾城下,拔都命速不臺、拜達爾分兵北上,以防備諾夫哥羅德方向可能出現的援軍,其餘諸王的軍隊將城池團團圍住。在召降失敗後,拔都命他最為欣賞的蒙哥全權指揮攻城,在蒙古軍四面不停息的猛攻下,六天後城破,大公的兩個兒子及守城諸將全部陣亡,全城官紳、富商等也全部被殺。由於沒有抓住尤里二世大公本人,心急的拔都於破城當日就召開諸王、眾將會議,決定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但由於派出的探子們沒有帶回大公所在的確切情報,會議決定分兵三路呈扇形北向掃蕩追擊。

從事後形勢的發展來看,拔都此時的分兵追擊策略不但是錯誤的,而且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在得到周邊各公國諸侯的增援後,尤里二世大公的兵力已達數萬之眾,而三路呈離心狀分兵出擊後的蒙古軍,不但每一路的兵力均不佔優勢,且相互間的距離是越來越遠。這時的尤里大公很可能已經得到了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他主動統軍離開城防堅固的雅羅斯拉爾城,前進到錫季河畔的鮑基堅村,利用茂密的森林保護自己軍隊的側翼,並設置障礙以阻擋可能從側翼增援而來的蒙古軍,(可能性極小),挖掘塹壕、設置堡壘,準備在此一舉消滅中路而來的蒙古軍。

3月4日,中路蒙古軍的先鋒——孛欒臺萬夫長的騎兵探馬偵得了大公軍隊正在前面,僅僅只有本部軍隊的孛欒臺明知己方軍隊人數大大少於對方,且羅斯人還有以逸待勞及地形優勢,但如果等待後面拔都主力到來的話,敵人可能逃逸。因此他一面派人通知後面主力,一面擅自下令出擊,錫季河會戰開始了。(有些書裡,孛欒臺被譯作布魯代)。

眼見蒙古軍偏少,羅斯諸將也沒有按照事先規劃的依仗塹壕固守反擊的戰略,而是持仗人數上的優勢包抄上來,但這隻蒙古萬人隊是以乞顏部蒙古人為主編組成的精銳部隊,他們以十人為一列,以嚴整的騎兵戰鬥隊形波狀攻擊,後面的騎兵則不斷用弓矢射殺羅斯軍中的將領。。。。結果居然是人數佔優的羅斯軍陣勢被打亂,有些來援的其他王公的軍隊率先逃遁,尤里二世大公見狀怒極,親率數百名衛士直插蒙古軍中央,試圖格殺對方首領、挽回敗局,然未果,大公及親隨各貴族、衛士全部陣亡。。。。當拔都帥中路軍主力趕到戰場時,所謂錫季河會戰早已結束,而昔班、合丹的其他兩路追兵,以及此前北出的速不臺偏師,則直到多日後,才獲悉此戰的勝負。為此,驚喜交加的拔都當眾誇獎孛欒臺:不愧我乞顏部的勇士,你為我們蒙古人爭得了榮譽!

在軍事上來說,在未充分了解敵情的情況下,拔都的分兵追擊,既削弱了兵力,又因各路之間的聯繫愈加疏遠,緩急難以相救。在某種程度上,與多年後明清薩爾滸戰役頗為類似,只是由於孛欒臺等蒙古猛將們的英勇和羅斯聯軍在戰術和心理上的問題,而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後果,再次印證了瞬息萬變的戰場風雲的魅力。

在蒙古長子西征中,一次“本應慘敗的重大勝利”。

奮戰中的蒙古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