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找到發展方向,重塑個人品牌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深潛:找到發展方向,重塑個人品牌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1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最近看了一本書,《深潛》,教人如何重塑個人品牌的。關於個人品牌,很多人以為就是個人的包裝營銷。實際上,個人品牌涉及面很廣,比如瞭解自我探索自我、職業定位(再定位)、放大個人優勢、講好品牌故事等等。

書中將個人品牌的重塑過程,總結為8個階段:洞察、探索、浸入、連接、鎖定、凸顯、講故事和顛覆。讀完之後,對塑造個人品牌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書的英文書名叫《Reinventing You》。

Reinventing是以新形象示人、以新形式出現的意思,其詞根很妙,invent是發明、創造的意思。重塑個人品牌的過程,就好像重新塑造了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同於對自我的調整,小修小補,它意味著新的身份、新的形象的建立。

通篇讀下來,個人覺得這是一本對於想轉型,或者比較平庸沒亮點想突破的職場人來說,很好的指南書。在轉型或重塑個人品牌的路程中,有很多坑、也有不少誤區,看看這本書,你會得到更多啟示。

我會分兩次和大家來分享這本書。

1、洞察:識別你的職業起跑線

大家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的?

不管是職業規劃、職業發展還是塑造個人品牌,首先都離不開認清自己。想要讓自我認知更全面客觀,不能僅限於“自己眼中的自己”。除了自我覺察,也需要藉助他人的眼睛。

書中介紹了360°全方位訪談(可以和老闆、同事、下屬、客戶、朋友聊聊,很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也可以從外部專業人士那裡獲得建議。

問題清單:

我的優點、缺點是什麼?

你認為我適合幹哪一行?絕對不適合幹哪一行?

用3個詞來描繪對我的印象。

如果不知道我的職業,你會怎麼評價我?

我打算從X行業轉到Y行業,你會給我提一些什麼建議?

我應該努力培養哪些人擁有的某種品質?

我的自我認知盲點是什麼?

2、探索:聚焦你的職業方向

你的職業目標是什麼?你要把精力投入到什麼地方?

如果你還不清楚下一步要做什麼,那就需要想辦法梳理自己的信心,讓他人產生幫助你的意願。你不能一臉茫然的面對他人,因為他人把社會資本投入你身上,不是單純為了滿足你的個人需求。

——高管教練 麗貝卡·朱克

探索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有些人比較著急,希望在重塑個人品牌的早期階段就大張旗鼓高調宣傳,但作者認為這並不是個好時機。因為這個階段,你也許有個大致方向,但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並不是十分清楚,這種不確定性很容易讓他人也產生困惑。

放慢腳步,經過深思熟慮,經過探索,再決定把你的精力投入到什麼地方。“你的品牌,價值千萬”,正因為個人品牌的重要,才需要更謹慎的對待。

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小方法。

第一是休息一下,別在累的時候想。

如果你忍受自己厭惡的工作或行業很久了,肯定超級渴望早日開啟人生新階段。有的人甚至會說不想再看到任何與工作相關的東西了。這個時候,好的方法不是轉身離開,而是先給自己放個假,或者放鬆一段時間。人在精疲力盡的狀態,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第二是做好調查。閱讀、網上搜集信息、職業訪談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深潛:找到發展方向,重塑個人品牌

3、浸入:測試你的職業路徑

你是不是真心喜歡那份新職業?怎樣避免用高昂的成本去試錯?

藝術照和素顏照差距甚遠,紅玫瑰也許是以後的蚊子血。在愛情中,人很容易“因為不瞭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手”,職業也是。

如果你真的打算在生活中做出重大改變,很有必要在做出決定之前,現在這個領域適應一段時間。因為諸如這樣的情況很多:我以前是個醫生,但是我熱愛做菜,所以我打算當個大廚。然而很多時候,你所想的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

——連鎖烘焙創始人 張柔安

在信息蒐集和訪談之後,或許你已經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比如轉到相鄰職業或行業好像很有意思;同時,你也注意到某些風險或不利因素,比如你對晉升有意向,但不知道能否應付得了頻繁商務出差等等。那這個時候,就要嘗試一下關於新職業道路的“浸入式體驗”。

在這個部分,作者給了一些方法。比如做學徒、做志願者、模擬工作體驗(找機會實際體驗一天)。除了作者提供的方法,做副業、主動參與某個新項目等,也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此外,作者給到的幾個指南,非常好。

1)評估一下,你有多少時間能花在職業道路測試上,以及在此過程中,你是否需要繼續工作掙錢。這會幫你確定該選擇哪種方式。

2)如果你接受了一份當學徒或志願者的任務,一定要明確表達出自己願意對這份工作付出的最大努力。對於那種認為自己幹不了髒活累活的人,他人也不會為他提供更多機會。

3)最棒的志願者項目和學徒機會一般不會發出招聘廣告,因此,你需要確定自己的目標,主動尋找機遇並與對方進行接觸。

4)職業轉型探索的道路不一定都是直線型的。如果你正在準備下一次的職業飛躍,需要暫時後退一步,面臨薪酬減少、職位下降的風險,千萬不要為此灰心喪氣。

4、連接:學習未來需要的技能

深潛:找到發展方向,重塑個人品牌

如何有策略地發展第二職業?什麼時候該重返校園?

我那時就清晰地認識到,成為一名職業演說家是一個長期目標,不能立馬就辭職轉行。這就好比離婚,需要實現籌劃,而不能轉身就走。

——職業演說家 帕特立夏·弗裡普

在重塑個人品牌或者職業轉型的過程中,是即刻轉身還是從長計議?作者的一段話說得很有道理。

“在重塑個人品牌的過程中,當學徒、做志願者、進行工作模擬體驗,都是瞭解新職業狀況的絕佳方式。

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策略就是,利用現有的職業,培養未來需要的技能。這意味著,有時候,你需要拓展心有工作的廣度,以迎接新的挑戰;有時候,你需要維護一個相對安全的大本營,以確保自己能夠安全無虞地探索新疆域。”

在撰寫“與工作一起成長”這部分時,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我非常喜歡這個例子。案例中的理查德,是一個從業20多年的,在高壓下工作的記者,先後負責過石油、電力、政府債券等方面的報道。

工作時間太久,不免會產生倦怠。不過,在他接手了新的工作任務,主動承擔了公司新增生活方式板塊的報道後,工作滿意度和成就感大幅度提升。

而他作為一名老練的財經記者,關心美國飲食風潮折射出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現象”。政府債券和食物美酒,兩者截然不同,需要的報道風格也不同。

理查德很享受同時兼顧的感覺。甚至自從做新領域的報道後,商業人士也更加喜歡和他聊天,因為他“恰好在吃喝方面有點權威性,常常能推薦不錯的地方”。

另外一個好的方法是策略性兼職。

找到你的天賦,策略性地將天賦逐漸運用到新職業領域中。

深潛:找到發展方向,重塑個人品牌

比如一位職業演說家,最開始是美髮培訓師。但她有兩個技能:巧舌如簧的推銷能力、遊刃有餘的控場力,這兩者在新職業上都需要。

有高管客戶注意到她的特長後,找她去做演講,慢慢的,她開始有付費演講方面的機會。並且用在美髮沙龍中賺到的錢,投資在演講技能提升上(比如聘請老師、做宣傳資料)。

從第一次收費算起,10年後,她賣掉了自己的美髮沙龍,成為一名全職演講家。

第三個方法就是重返校園。適用於你需要的技能無法通過發展第二職業或者從事新工作獲得。

不過,也要提醒一下,“除非你想學的是頂尖大學的最好專業,否則,我一般不將支持你重返校園。有些人的學歷儘管完美卻完全沒有用。在商界,真正重要的是真才實學,而非學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下次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後半部分精華。

我是感姐,一名職業發展諮詢師,“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義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踐行者。

曾經的我,遭遇職場天花板,也曾為職業生涯何去何從焦慮,迷茫。

現在,我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職業諮詢師,諮詢案例110+;除了一對一諮詢,還開啟了自己的訓練營、職業生涯課;寫作方面,5個月簡書粉絲從200到7000+;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出版……

在35歲的人生“下半場”裡,我不再只滿足於有一份收入還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幫助像曾經的我一樣迷茫、焦慮的人,找到方向,不斷成長,走向新人生。

我的諮詢對象和學員中,有成功開啟副業的寶媽;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職場管理層;也有3個月內收入提升6倍的職場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邊專業、靠譜、有溫度的職業諮詢師。

如果你有職業困惑和迷茫,歡迎私信,贈送你《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手冊》,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