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這樣培養出來的

引讀:要想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我們父母必須多給孩子正面、積極、正確的鼓勵話語,多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得以多動手和動腦的體驗生活,那麼孩子在無形中就會日漸變得優秀起來。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教育局部門進行了“停學不停課”的教學模式。

孩子居家學習,從孩子的學習態度中,我們都很容易地發現,對於自覺自律這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這樣培養出來的


一、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我孩子班有兩個同學,他們上學期的成績不相上下,可是經過在家這兩個月的學習,在上週的月考中,他們已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從他們與孩子的聊天交流中,我很輕易地發現了他們的這個結果完全取決於他們的父母。

孩子的學校,每個星期都會進行著各科目的大大小小測試。

第一次測試,他們兩個的成績差不多。可是他們的父母的做法卻截然不同。

小鵬告訴媽媽,他考了85分。他的媽媽是這樣回答他的:兒子,85分不錯啊。但是以我對你的學習情況的瞭解,你完全可以考到95分,甚至更高啊!不信,你下次考試再認真審題和做題試試看。

小鵬聽完媽媽的話後,心裡美滋滋的,想到自己還有能力可以考得更好,所以他更加認真的學習,所以他對學習越學越感興趣,也越學越進步的了。終於在這次月考中考進了全部班的前5名,年級的第20名。

另一個孩子小林,在他第一次測試成績85分公佈時,他也告訴了媽媽。可是他的媽媽卻這樣說:我這麼辛苦地整天在家陪著你讀書,你才考85分?你怎麼這麼粗心大意,這麼蠢的啊!你對得起我嗎?

小林聽完媽媽的話,心涼了一大截。他對學習開始感覺到有壓力,慢慢地產生了反感的心理,有時候竟然在老師上課的時候,趁媽媽不注意,自己偷偷地玩起遊戲或者別的玩意來。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經常被老師在班級群裡點名。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成績的談話方式和引導真的很重要,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很多時候,也許父母說者無心,可是孩子卻聽者有意。父母應該不要盯住孩子的成績,多給些孩子正面的語言,理解孩子,鼓勵孩子。這樣孩子的成長會越來越讓我們父母省心,變得越來越優秀。反之,孩子和父母都會痛苦。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這樣培養出來的


二、善於向孩子示弱

父母善於向孩子示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

疫情前的一段時間,網課還沒有開展。我和孩子朝夕相對,有著充裕的相處時間。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在孩子的面前幾乎成了個無知的老母親。

兒子無聊,有時候會看手機。我就抓住他喜歡看手機的這特性,將他的潛能發揮出來。

每次做飯的時候,我就告訴孩子:兒子,家裡有青瓜、紅蘿蔔、木耳、雞蛋、蝦、豆腐皮,生菜。你這麼能幹,會上網,又會查找相關的信息,你上網看看我們用這些材料怎樣才能做出三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兒子,現在不是很流行網絡學習做菜嗎?你查找一下就教教我,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對於擅長做菜的我,做三個菜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可是為了讓兒子少玩手機,讓他學會做飯這人生必備的生存技能。我只能出招,在孩子面前示弱。

孩子很快地搜索出相關的視頻:豆腐皮生菜青瓜紅蘿蔔雞蛋卷、青瓜紅蘿蔔木耳炒蝦、蒜蓉炒生菜。

我又說我不習慣看視頻做菜,不會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一看就會,請他幫忙一下。

就這樣,兒子在我一步步的誇獎和引導下中了我的招。

廚房裡我個人的身影就被娘倆的身影取代了。兒子在打下手的時候,將菜也切得慢慢熟練起來。

當菜端上桌的時候,我就把整個功勞都歸於兒子。當著全家人的面前狠狠地誇獎兒子:我們家的寶貝已經長大了,用心學什麼都會很快學會的,並且做得很好,堅持下去一定會更成功的。

兒子嘗試到了自己的手藝,心裡很有成就感;聽到我們的讚揚,增加了自信心,對家裡做飯的事情越來越關心。

每次我外出大購買,都是兒子幫忙開購買清單;回來也幫忙分類放好;烹製時,當然也親力親為。

網課開始後,兒子沒有充足的時間,我們就在前一天晚上安排好每天的飲食搭配表,我成為孩子的下手,聽從兒子的安排。耗時的菜我先備著,簡單的菜幫忙配好著,等他下課,馬上掌勺,很快上桌開飯。

現在的兒子完全可以獨當一面。連他以前讓我操心的學習,他也變得非常的自覺自律,進步非常大。

昨天收到學校發放5月份開學的通知,兒子擔心地對我說:媽媽,到時候我要上學了,你可怎麼辦?

聽到兒子的話,我流下來了感動和欣慰的眼淚。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這樣培養出來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很重要,我們父母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也不要與他人做比較。只要根據自家孩子自身的成長特點,適當適時地在他的面前示弱,引導他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進步一點點,那麼他自身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起來了,他的成績自然也會提高起來,父母不用擔心的。

心理學的暗示效應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打擊和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的內在批判聲音,形成強大的反自我的意識。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要想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我們父母必須多給孩子正面、積極、正確的鼓勵話語,多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得以多動手和動腦的體驗生活,那麼孩子在無形中就會日漸變得優秀起來。

作者簡介:開心果燕子,當過老師,上過洞見,熱愛生活,鍾情文字,專心育兒的高級育嬰師。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