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第二冊與英美文化

新概念二冊是整套新概念英語叢書的基石部分,涵蓋了英文中最主要的基礎語法,所以很多時候一提起這本書,都會認為是打好語法基礎的不二選擇。但如果只從語法和語言的角度去認識他,我覺得未免可惜,這本歷久彌新的經典教材其實在文章編排的選材上是大有講究的,可以說包括了英美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英美文化入門的一把很好的鑰匙,激發任何一個喜歡思考的讀者做進一步的解讀。


新概念第二冊與英美文化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一起從文化的角度來賞析二冊中的一篇文章,以此管中窺豹。

  第五十一課的題目是Reward for Virtue,講的是一個人因為肥胖問題太嚴重而決定減肥,他為自己列了一個禁食清單,包括一系列三高食品(high fat, sugar and calorie food)。但是當有一天友人到他家卻發現他肥胖依舊,還發現了他試圖藏起來的一堆chocolates和sweets。他難掩尷尬的解釋說:His diet was so strict that he had to reward himself occasionally. 文章的題材很生活化,也能引起有共同經歷的讀者的共鳴,但是簡簡單單的減肥節食問題又怎麼和美德(virtue)扯上關係了呢?為什麼題目要說reward for virtue,改成reward for diet不是更直觀嗎?

  如果你有了這樣的疑問,首先我要恭喜你,因為你已經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提問啦!但是還不夠,提問是開始而非結束,接下來沿著你的疑問去尋找答案,你會發現你將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首先,按照作者的思路,我們就可以將virtue和diet畫上個等號,即在作者看來節食就是一種美德。當然你可能會疑惑不解——如果節食是美德,那看來減肥也是咯,而那些大賣的減肥產品似乎也可以上升到一個倫理高度了···好啦好啦,咱們別扯遠了,言歸正傳,其實只要想想對方是個西方人,他根植的文化和我們是有差別的,這樣就容易理解了。而問題的關鍵就是搞清楚西方人對這個virtue的定義,以及它的文化內涵。

  我想很多讀者應該看過一出很著名的宗教題材的好萊塢電影《七宗罪》(Se7en),這裡的“罪”即sin或vice。這兩個詞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十三世紀一個叫托馬斯·恩奎納神父列舉了人類的七宗罪(7 deadly sins),聖經中的歌羅西書也描述了這七種罪行,並引以為戒。七宗罪包括:色慾(lust),貪食(gluttony),貪婪(greed),懶惰(sloth),憤怒(wrath),妒忌(envy),傲慢(pride)。 天主教由此提出與之對應的七美德(seven virtues):貞潔(chastity),節制(temperance),慷慨(charity),勤奮(diligence),耐心(patience),寬容(kindness),謙遜(humility)。

  說到這裡,大家的嘴巴應該都變成一個小“O”了吧。排名靠前的七罪宗之一就是貪吃(gluttony), 自然,與之相反的節食(diet)就被作者調侃成了美德(virtue)咯。

  對文章背景的分析告一段落,但是善於思考的你可能又會問多一個why,為什麼吃多點東西居然會被當作一種不可原諒的罪行?換句話說犯了這一罪天堂肯定是去不了了,註定下地獄,對信仰上帝的西方人來說後果相當嚴重。且對應七宗罪的還有七罰,等著他們將是酷刑——貪吃的懲罰是強迫進食毒蛇,蟾蜍和老鼠。對於看到形態完整的小雞小魚都無法下嚥的西方人而言,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這種折磨可謂生不如死啊。

  究其原因,貪吃只是一種表象,背後隱藏著自我控制的喪失,過分的沉迷於肉體愉悅的貪慾之中,逃避現實。電影《七宗罪》中,當那個殺人兇手面對警方的質問為什麼要殺死無辜(Innocent)的人時,對於那個吃到胃脹裂而死的人,兇手反問道: “Innocent? Is that supposed to be funny? An obese man... a disgusting man who could barely stand up; a man who if you saw him on the street, you'd point him out to your friends so that they could join you in mocking him; a man, who if you saw him while you were eating, you wouldn't be able to finish your meal.” 殺手以宗教名義進行殘忍的謀殺固然令人髮指,但我們也從他的譏諷中看出了人性的最黑暗面:物慾橫流的社會里“貪吃者”自身的精神麻痺和懦弱以及路人的冷漠。過分的沉迷依戀物質而喪失自我是西方這個物質極度豐富的現代社會最大的悖論和悲哀。(插一句,這裡關於貪吃者的表述像極了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的無面男,他來著不拒什麼都吃,但最終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只是一團黑影,這也是宮崎駿先生對人類貪慾的隱喻。)

  這樣,問題最終指向了人性的弱點本身。在很多西方國家,宗教的影響滲透到大部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聖經則是他們的精神嚮導。所以很多人會通過宗教的手段來尋找慰藉,拯救靈魂,尋找心理平衡。西方主流的宗教(特別是基督宗教)都提倡通過克服自身的弱點以到達天堂,這是他們價值體系的根基,即一種罪感文化:人生而有原罪(sin)。

  好啦,因為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心,我們挖掘到了短短文字背後豐富的文化內涵,我想這應該是語言學習後的另一種更深層次的收穫,那就是思考和探索的快樂!


新概念第二冊與英美文化


  你也許會懷疑,我自己也行嗎?其實現在的信息技術很發達,你的任何疑問可能就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等候著你,只需要用你嫻熟的手指在鍵盤上敲一敲,答案會立馬出現在你眼前。問題的關鍵是你是否能勤于思考,你眼前已經有一塊蘊含著大量財富的寶藏,如果能調動起你天天休眠的主動力,不斷的去發掘發現,那麼離修成正果就不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