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青大圖書館滄桑經歷:遷徙流轉中 斷送一批書

半島記者 張文豔

國立青大圖書館老樓雖已滄桑,但當年可是學生們很喜歡的地方。館內各室冬暖夏涼,光線充足,設備適宜。除書庫、閱覽室、雜誌室之外,另有善本書室,專藏珍貴書籍。閱覽室和雜誌室同時可容160餘人。中文線裝古籍,一律另裝抽匣式藍布函,用白墨水題簽,豎排架上,以便查找。教職員學生多願到圖書館讀書學習。日後,圖書館歷經滄桑,是當時社會動盪的縮影。

國立青大圖書館滄桑經歷:遷徙流轉中 斷送一批書

從1930年到1932年的國立青大,再到後來的國立山大,圖書館不停地擴大。據1936年度統計,當年至圖書館閱覽者達7萬餘人次,借閱圖書累計共4萬餘冊。而這一年,圖書總數已達87805冊。

1936年7月20日,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三次年會在國立山東大學禮堂舉行,可以說,是圖書館事業輝煌的標誌。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開始。國立山東大學奉命內遷,1938年奉令停辦。圖書館也面臨著挑戰,圖書館職員曲繼皋回憶了烽火連天中顛沛流離護送書籍的情景:“‘七·七’事變時,學校內遷,圖書遭受很大損失。所有圖書分三批運走:第一批裝火車西運,第二批由水路運南京,第三批是同我們一起走的。結果第一批輾轉運到湖南藍田,奉命交藍田師範學院接收。我奉命趕赴南京搶救第二批圖書……又幾經波折,抵達漢口,遍訪各旅館,找到我校人員,才知道我校辦事處所在地,第二批書就這樣斷送了。”1938年3月,國立山東大學遷至四川不久後,教育部電令解散,圖書移交中央圖書館(現今南京圖書館)(《紅瓦老樓溢書香———國立青大和國立山大時期圖書館的封塵往事》田鋼作)。

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覆校,同年10月22日,圖書館在覆校後重新組建。原寄放在中央圖書館的圖書如數奉還,據校長辦公室助理秘書李希章回憶,戰前國立山大圖書館的30餘萬冊藏書,內運損失嚴重,到1946年運回的不到9000冊。至1949年青島解放時,藏書達到8.375萬冊。

覆校後,又一批教授來到國立山大,史學家童書業是出了名的書呆子,“他當年在圖書館看書,太投入了,管理員下班沒發現他,把他鎖在了館裡,他又敲窗又砸書架,後來才被人發現”,楊洪勳先生說,文學家陸侃如也曾兼任圖書館館長。

1951年華大與山大合校,這一時期是山大圖書館發展繁榮的黃金時期,到1958年遷校時藏書達到38.8萬冊。楊洪勳先生說,圖書館老樓至1958年山東大學遷校濟南前,一直是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圖書館館舍,“到海洋學院時期也作為圖書館,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