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全球汽車行業銷量斷崖式下跌

2019年悄然離去,2020年已經到來。過去的一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依舊寒風瑟瑟。市場低迷、銷量下滑、車企裁員等不願提及的詞彙,我們仍然無法逃避。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新領域的佈局日益完善,自主品牌車企迅速崛起,我們對未來同樣也充滿希望。


疫情蔓延,全球汽車行業銷量斷崖式下跌


從2018年國內車市出現28年首次負增長以來,汽車市場依舊未能回暖。去年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03.8萬輛和2311萬輛,產銷量同比下降9%和9.1%,2019年繼續負增長已成定局。

宏觀經濟增速回落、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購置稅優惠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一系列負面因素,都導致了行業復甦最終低於預期。

對於車企而言,2019年能夠保持銷量同比增長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銷量排名前30的車企中,能保持同比增長的車企僅12家。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吉利汽車等這樣的“巨頭”,都無法逃脫銷量下降的“厄運”。

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或許依舊不會太樂觀。經濟下行壓力將導致底層消費者就業及收入受損,市場購買力仍會不強。還是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的那句深刻名言:“現在,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蔓延,全球汽車行業銷量斷崖式下跌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幾乎所有汽車品牌紛紛宣告程度不一的「工廠停工」,這讓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受到難以預期的衰退與傷害。

1. 全球供應鏈瀕臨斷鏈

2. 主要汽車品牌幾乎停產

3. 預計最快四月復工

汽車製造業是最早受到疫情衝擊影響的產業之一,由於中國汽車零件製造產業龐大,全球汽車製造商都無可避免受到中國產業停工影響,進而發生零件短缺連帶影響工廠產能正常運行。中國目前疫情都在清零,雖然陸續重啟各地產線,零件短缺所造成的影響現階段依舊難以估計。

除了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疫情在歐陸大流行連帶也讓位於歐洲的汽車製造商紛紛宣佈停工,為避免人群流動、群聚被視為最有效的疫情防堵手段,VW集團17日便宣佈關閉旗下位於歐陸境內的汽車製造廠,影響包括VW、Skoda、Audi、Porsche等品牌在內的新車生產作業。


疫情蔓延,全球汽車行業銷量斷崖式下跌


除此之外,BMW也宣佈將暫停歐洲境內與南非廠區的生產作業,包括位於英國的Mini與Rolls-Royce也都將暫時停止生產,加上早先已進行停產作業的賓士、FCA集團、Volvo比利時廠區等汽車製造商,整個歐洲大陸的新車生產作業儼然完全停擺,對於全球新車交期影響將無法預估。儘管目前各歐洲品牌普遍「樂觀」地將復工日期定在4月初到4月中,但隨著疫情持續擴散,在防堵手段尚未明朗之前,停工作業恐將不斷延續。

除了歐洲汽車產業全面停工,隔海相望的北美市場也陸續傳出汽車製造商停工的消息,Ford、GM與FCA集團北美廠區受到工會壓力,宣佈將至少停工到3月底,Nissan北美廠區則預計停工到4月6日。Toyota則不受工會影響,僅宣佈將在3月23、24日暫停北美產線進行消毒與清潔作業,隨即再度開工。

現在境外新冠病毒疫情仍在逐漸攀升,在有效防治手段如疫苗問世前,全球汽車產業何時能恢復原有水準相信沒有人能說得準,對臺灣汽車市場的衝擊也是未知數,輕則進口車款交期延後、引進時程大亂,重則受到零件短缺而影響產能甚至停工,所幸截至目前為止國產車製造商並未傳出受疫情而影響產能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