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視頻號已經擠滿了人,挖黃金的,和想割韭菜的。


200年前,就在美國加州的黃金被掘盡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發現了新金礦。一時間,從墨爾本通往郊區金礦所在地巴拉瑞特小鎮的路上,擠滿了淘金者,甚至連牧師都扔掉了聖經擠入隊伍。


他們一邊前行一邊吹噓著自己的黃金夢。這幅畫面像極了今天的微信視頻號。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視頻號


碼字的中年大叔突然跨界,頂著雙下巴嘮叨商業新知;連10個點贊都做不到的投機者開始尋找願意十萬元買拼湊出來的視頻號課程的新韭菜;毫無經驗的內容素人入場後突然被激發起了從沒被點燃過的網紅夢。


一邊是瘋狂測內容漲新粉的亢奮,一邊是瘋狂測套路找韭菜的慾望。黑白視頻號,只用92天的剋制型內測,攪動起了中國互聯網可能是最後一波紅利期的激盪。


淘金者


素人林小強發佈了一條視頻,畫面裡他用受傷後無力的手攀住窗戶上的鋼條,一點點將自己從輪椅上“拎”了起來。這條視頻在短短三天內被不停轉發,播放了3萬次,八百多人點贊。


看到這樣的裂變速度,這個僅有高中學歷的汽修工人將視頻號看作改變人生的機會。


但對視頻號更熱衷的,是離這個圈子更近的內容生產者。在視頻號改變林小強這種普通人的命運之前,微信早就改變了內容生產者的命運。


2012年,微信公眾號上線,開啟了自媒體人的黃金時代,林少也在這個時候開通了“十點讀書”的公眾號。即便是現在公眾號就坐擁3000萬粉絲,但在短視頻的衝擊下,也不得不面對紅利期過後尋找新增長點的迫切需要。


3月份,林少應好友的邀請開通了個人的視頻號。但在當時的他眼裡,視頻號只不過是和抖音、快手一樣的定位,成為媒體矩陣中的一部分而已。。


當林少第一次以個人身份從公眾號的文字後走到視頻號的鏡頭前時,甚至有些茫然。猶豫再三,最後他只是隨便發了一個走進辦公室的第一視角視頻,並且把這條視頻分享到了朋友圈。


但完全出乎意料的是,這條簡陋到連聲音都沒有,鏡頭還亂晃的視頻在發佈後的短時間內被觀看了上萬次,四百多人點贊,還在把視頻號當朋友圈玩的林少被這個數字震驚了。


在自媒體圈浮沉了十年,他立刻知道這些數字後面蘊含著多大的發展空間。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林少開始萌發打造一個個人IP的念頭,讓大家認識林少,而不是十點讀書。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的視頻號


但對林少來說,更重要的是,這個數字背後意味著“出圈”。


四月的廈門,儘管口罩還沒有摘下,被疫情阻擋的商務活動已經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林少,我在視頻號上見過你。”


雙方緊握的手還沒有放下,這位從未謀面的客人就笑道 。


視頻號結合了社交推薦和算法推薦的機制在加速裂變的同時保留了圈層,正如最先通過視頻號認識林少的人也是可以和他坐在一張桌子上談生意的人。


與此同時,圈層,不僅意味著更強的滲透能力,還意味著更強的變現能力,有人靠著視頻號就收穫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合作邀約。


蘑菇租房創始人龍東平和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圖書的負責人佘廣,看上去似乎毫無關聯的兩個人,卻是因為一條視頻號結緣。


4月初的晚上,北京還有一絲料峭的春寒。一條叫“CEO如何學會索引式讀書”的短視頻被推送到了佘廣的視頻號首頁——創作者是龍東平。犯了職業病的佘廣下意識被畫面上的兩大摞書鉤住了視線,這一眼讓他整個人都熱起來了。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龍東平講“CEO如何學會索引式讀書”


“我發現他的內容和我們出版的領域非常一致”,佘廣激動得像發現了一個寶藏。


儘管這個時候他還不認識這個叫龍東平的男人是誰,但是作為一個專業的圖書推廣人,手下有“華章”這個經管領域頗負盛名的明星品牌,他知道龍東平對於他的來說就是個絕佳的推廣者。


因為視頻號基於社交推薦形成的垂類內容市場正是佘廣需要,而抖音和快手生態所缺失的。於是,他想盡辦法加上了龍東平的好友。


這個時候的龍東平正在上海的書房裡激情飛揚地錄新視頻,聽到電話那頭的人自報家門是華章圖書,他不禁望向身邊的書架,那裡正擺放著一整套的德魯克系列書籍,封面上赫然是華章的logo。


當北京遇上上海,來不及調侃一句網絡情緣一線牽,雙方只用了一個晚上就敲定了包括供稿、讀書會、線上分享在內的一系列合作方式。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龍東平聯合華章推出的“世界讀書日之德魯克分享”系列短視頻


4月23日在鋅鵬會的分享會上,龍東平說視頻號的本質是一場影響深遠的供給側改革。大幅低降供給側的難度,低門檻造成海量供應,熟人社交發動,引爆二度三度陌生社交鏈路讓供應端的到足夠正反饋。這是華章和龍東平合作的根本需求。


林少和龍東平的例子都證明了在視頻號裡打造個人IP不僅可行,還有超乎意料的傳播價值。視頻號優先進行社交推薦機制對於林少、龍東平這樣圈層傳播需求更強的人來說就是一把淘金的利器。


野蠻生長下的陰影


然而,熱火朝天的太陽底下視頻號黑色的一面也在瘋狂滋生。


在遊戲規則沒有明朗的當下,拉粉增長的方式簡單粗暴,視頻號初期的成長不是靠優質內容,而是靠“轉、評、贊、完播”四連走一波。


視頻號內測不足百日,老周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百人百群”計劃:通過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發佈招募貼,他先後組建了100個視頻號交流群,圈起了一大波私人流量。


新鵬就是這些群裡的一員。


作為一名“工齡”三十天的視頻號運營,從開始做視頻號到現在,他加入了開通微信以來最多的群。一個個500人的大群,每天在屏幕上跑的信息大同小異。一條視頻的鏈接被甩出來,不用多話,其他人會默契地回覆:已四連,求互關。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視頻號群裡集結了一大波求四聯的運營者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大量願意和你互動的人,只要你用同樣的方式回報對方。一條條信息刷過,視頻號的流量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拉起來。甚至有時候,新鵬的微信號會因為頻繁的加好友行為被微信檢測封禁。


這一百個群有什麼用呢,老周說“課程已經在準備當中”。他打算做“視頻號運營”的付費課程。


——蜂擁而至的淘金人不一定淘到金子,賣水的亞默爾則靠賣水賺到了第一個六千美金。每一個風口下,都有一群賣水人在等待淘金客的到來。


老周這種投機客並不是個例。在社群運營和私域流量上,微商早就給各位後來者樹立了典型,老周他們只不過是依葫蘆畫瓢。

在更激進的頭部隊伍,付費進群成為普遍現象,進群門票從19.9到199不等。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付費群招募


老張靠著發“如何運營視頻號”的內容圈了第一波粉,在自媒體圈摸爬滾打了十年的他深諳其中之道。


一手握著圈內人脈,一手憑著做內容的一點經驗,打著“大佬手把手教,還能認識微信內部人士”的噱頭,他組了一堆微信群開始賣門票:初級門票199元,群成員每增長一百人,門票上漲一百元。


儘管如此,進群的人還是趨之若鶩,每個人都抱著“萬一紅了”的心態。的確,和成為新的李子柒、溫婉相比,199算得了什麼。


事實上,在跑馬圈地的迫切需求下,重模式不可避免,內容創作最後還是會變成專業人士手裡的那一碗飯。


見實科技的CEO徐志斌早在視頻號開放測試的前兩週就收到了小道消息微信要做視頻號。作為內容圈的老將,徐志斌從一月份準備到三月份才開通了視頻號賬號。


文案、攝影、後期,徐志斌一出手就是專業模式。已經發布40餘條視頻內容,每一條“已發佈”背後都有60到80條失敗品。同樣的信息同樣的表達方式,徐志斌往往要在攝像頭面前重複一個晚上,從九點到十一點,不包括後期製作。


他坦言,這樣的情況已經是業內常態,“大家一聊,其他人也差不多,投入非常大”。


為了抓住這波紅利,所有人都在拼命的測試,測試新內容、測試新方向,比賽誰跑得快。更別說後面還有一堆專業MCN機構正在虎視眈眈,等著遊戲規則明朗後分割地盤。任何一種粗糙的原始生態都會轉向精細化的專業生產。


但這也許違背了張小龍所說的視頻號“人人可以創造”的初衷。


太陽底下無新事


每一片藍海都在以同樣的方式變紅。


八年前,微信公眾號開始內測,羅振宇找到當時還在《創業家》雜誌社搞自媒體項目的申音做一檔自己的脫口秀節目,他們把節目命名為:羅輯思維。


12月21日,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羅振宇和申音在羅輯思維公眾號發送第一條60秒語音,微信公眾號史上第一個標杆正式樹立起來。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羅振宇和申音


此時的張小龍不知道,這個胖子的崛起正是微信公眾號此後八年的縮影。


2013年初,還在浙報傳媒工作的記者潘越飛寫了一篇文章叫《微博暗黑簡史》,歷數了微博的問題和生態,一下子在科技圈內走紅,被搜狐挖去當了IT主編。


時間很快過去了八個月,羅輯思維已經積累了幾十萬粉絲,成為了行業第一頭部大號羅振宇推出了一個叫“史上最無理”的付費會員制:在5個小時,賣掉了價值160萬的的5500個會員名額。12月,羅輯思維進行第二次社群招募,一天之內輕鬆募集800萬,估值達到了一個億。


羅振宇的無理計劃為馬上到來的2014年定了一個基調——自媒體全面商業化時代開始了。


而這一年,一個叫“李叫獸”的大學生靠著《 7 頁PPT教你秒懂互聯網文案》和《X 型文案和 Y 型文案》 兩篇公眾號文章爆紅網絡。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李叫獸和他的14天改造計劃


兩年後的2016年,李叫獸的執筆者李靖發起了14天改變計劃,人均收費999元,2000個名額在一天之類一搶而空。同年年底,李靖用1億人民幣的價格將這個專注賣營銷課的公司賣給了百度,並且加入百度成為了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參考歷史就會發現,視頻號的現狀和當初的微信公眾號是一樣的——機遇共挑戰一色,黃金和韭菜齊飛。有著如此類似的生長軌跡,視頻號也被認為是繼公眾號後第二個重新打造微信的機會。畢竟,根據鋅財經的獨家消息,部分微視員工也在想方設法加入視頻號的團隊。


2020年,從圖文時代跨向短視頻時代的潘越飛已經沒有了巔峰時期的顏值,潘帥的稱呼到了評論區已經變成了潘叔。


這時視頻號下跳出了一條新的評論:這應該是最後的紅利了。


黑白視頻號,黃金和韭菜齊飛

潘越飛講視頻號和評論


相對應的畫面裡,雙下巴明顯的潘叔正在細數看好視頻號的五大理由。圖文紅利和抖音快手的流量池已經見頂,這個時候出現的視頻號擁有全新的推薦機制,使得冷啟動變得容易,給了圈層內容生存的市場。


無論是專業如潘越飛還是平凡如林小強,他們都已經意識到,視頻號是互聯網時代最新的的這波紅利,也是最後一波紅利了。此時不上車,被甩掉的可能就不止八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