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該不該創業?

談及創業這個話題,剛開始的時候,還是衝勁蠻大的,那個時候是大一下學期。單是“創業”這個詞彙就已經讓人激情澎湃,豪情萬丈了,總覺得創業就是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絕佳途徑。於是開始找項目,談合作,組建自己的團隊。一路走來,越來越會反思自己,也越來越能看清自己,也愈發的想弄明白一個問題,大學生到底該不該創業呢?


有人說,沒有該不該,只有想不想;也有人會說,沒有該不該,只有敢不敢;當然,還有另外的人說,想那麼多幹啥,遊戲人生才是正經事!可能從一個大學生的角度來反思大學生到底該不該創業,有點不倫不類了。身處其中,當局者迷,總會因為一些亂起八糟的因素,擾亂本就不太清晰的視野與見識。可卻總又忍不住想去探討一番。


猶記得剛入學那會的激情與熱情。高中四年的爭渡,終於來到了大學的彼岸。想象著美好的大學生活,想象著在這廣闊的天地裡,我一定能有所作為,想象著終於有一個自己能發揮的舞臺,想象著自己馬上就可以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了,不自覺就飄飄然。可是現實總是那麼的令人難以接受,一切都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廣闊的天地還是有的,能“翩翩起舞的舞臺”也還是有的,沒有的,卻是當初那個豪情萬丈、激情滿天的人了。是不是怪事呢?為什麼98%的人剛入學時都是信心滿滿,規劃著自己要做什麼事什麼事,可是後來都一一兌現了嗎?甚至就連當初跟自己說的,每天要早起,2個小時泡在圖書館裡,要運動,要跑步,看著現在自己愈發“壯碩”的身軀,我也只能呵呵了。到底是為什麼呢?是現實大學生活的慵懶大環境,還是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就是不思進取的?每天窩在宿舍打遊戲、看電視劇?可是還是會有人走出來,走出自己宿舍的小圈子,走出自己學校的大一點的小圈子,來到社會上,開始歷練自己。於是,我們給這樣的一群人,起了一個名字,創業者!


到底什麼是創業呢?大家都在信心滿滿的做事情,做大家口中相互交流的項目,就叫創業了?還是你拉一個兼職團隊,在外面做活動,就是創業了?還是你在淘寶或微信上,開了家店鋪,在賣東西,就是創業了?亦或是,你與公司談合作,建平臺,聚資源,就是創業了?很多目前大學生再做的都是別人已經創過的業,我們目前做的,不是創業,而是“做業”,可能團隊不一樣,可能模式不一樣,可能運營不一樣,可能管理不一樣,終究只是方式的變動,並未觸動本質的“業”。可我也找不出其他的理由來駁斥這些,我甚至還覺得這也算是創業,至少對於我們自己做事情的人來說,就是創業,從0到1是一個過程,從無到有是一個收穫,怎麼能說,不是創呢?


是啊,也是創業了!能走出自己的圈子來,畢竟是好事。不管有沒有人支持,不管做事情有沒有收穫,至少你是在做事情,而不是耗時間。“創業”也好,叫她“社會實踐”也罷,只不過是名稱上的不同而已,並不涉及其他。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要真想畢業之後,能為社會做些事情,還是早些邁出校園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