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16岁成为国象史上最年轻的的棋后;18岁就读北京大学;23岁成为全国4名幸运儿之一,获得罗德奖学金入学牛津……7月10日,26岁的她接过深圳大学的聘任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翻开来自江苏兴化的姑娘候逸凡此前人生,如同“开挂”。

开挂的国象生涯:

一路顶着最年轻的的头衔登上巅峰

1994年,侯逸凡出生在江苏兴化市一个普通家庭,那里并没有国际象棋的氛围。“5岁时,侯逸凡跟着我们家邻居的孩子学着玩跳棋,没想到她竟然在刚刚学会后就将这些大朋友全部打败。”候逸凡的父亲侯雪建笑着说,抱着开发智力的目的,父母带着侯逸凡去学国象。

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读书还是下棋,恐怕很多棋童家长都纠结过的问题?但侯逸凡的父母却没有苦恼。“因为她一直太顺利了,根本没有让我们动摇或者后悔的机会。”侯雪建这样告诉紫牛新闻记者。

的确如此,候逸凡走上国象之路后,蹿升速度堪比火箭:12岁时,侯逸凡就拿到了女子世锦赛的参赛资格,她也成为女子世锦赛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参赛棋手;13岁时,侯逸凡顺利晋升女子特级大师,并获得全国女子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国际象棋史上年龄最小的成年全国冠军;14岁时,她杀入俄罗斯纳尔奇克女子世锦赛决赛,成为有史以来闯入世锦赛决赛年纪最小的棋手;16岁时,候逸凡在土耳其获得女子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冠军,打破了由前苏联名将奇布尔达尼泽保持的17岁夺得世界冠军的纪录,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最年轻的棋后。

虽然候逸凡一直不习惯或者说不太喜欢被冠以“天才”的称号,但在国象上,毫无疑问她就是“天才”。

开挂的学习之路:

北大的“学霸”,拿到超牛奖学金

2012年,18岁的候逸凡在国象上如日中天,各种冠军拿到手软。不过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在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进入北大就读。这一决定在初期遭到了包括教练、队友等很多人的反对。本着“对知识的憧憬”、“校园生活的渴望”以及“真理的追求”,侯逸凡后来回顾说,自己“还是毅然决然地进入北大就读。”

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其实顶尖运动员进入名牌大学深造,这在国内并不算什么新闻,不过有不少都是抱着“镀金”,增加日后就业面考虑。这样想也正常,毕竟运动员要想成为顶尖,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训练上,耽误学业几乎成为必然,让他们与那些经过十年寒窗才进入“象牙塔”的学霸PK,实在有些不公平。候逸凡却不是这样,她在北大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可以追求的东西。因此在学业上,候逸凡没有任何懈怠,没有“混学分”的想法。她的成绩如何呢?在北京大学攻读国际问题学士学位期间两次获得学科综评第一。

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牛津学习生涯

2017年,候逸凡获得号称“本科生诺贝尔奖”的罗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罗德奖学金有多牛?一百多年来,其中诞生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10位国家元首,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斯宾塞等10多位诺奖得主,以及70多位跨国企业董事长或总裁。那一年,这项“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只在国内选中了4名本科生,候逸凡就是其一。

开挂的人生转型:

26岁的正教授,下棋育人两不误

2020年7月,侯逸凡又“开挂”了,26岁的她获聘深圳大学教授,成为该校一位最年轻的正职教授。

因为在牛津大学攻读的是教育硕士,因此从2019年毕业后,侯逸凡一直在准备着从学生到教书育人的人生转型。此前,侯逸凡来到深圳参加国象活动,与深圳棋院院长刘适兰聊起了国象在高校的发展。刘适兰随即鼓励和建议她到深大工作,并从中积极推动促进。

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成为最年轻的的教授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的国际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象棋的开展也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普及人口将近40万。2020年,深圳大学首次招收国象项目学生,“棋后+学霸”的候逸凡无疑是教授学生最合适的人选,26岁的教授就这样水到渠成。

虽然已经成为教授,虽然有了正式工作,但候逸凡并未放下国象。这几天,侯逸凡刚刚下完国际棋联女子快棋赛第三站的决赛。在这场因为疫情而改在网络举行的比赛中,侯逸凡在决胜局因为鼠标操作失误下错了棋,最终遗憾不敌俄罗斯棋手拉戈诺,获得亚军。

棋后、学霸、教授,一路“开挂”的江苏姑娘候逸凡

成为最年轻的的教授

今年秋天,26岁的年轻女教授就要正式走上讲台,有人不禁替候逸凡担忧:面对一群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学子,能否在课堂上hold得住场子?对普通人,这或许会是挑战,不过对于候逸凡,这还能算是挑战吗?

早在侯逸凡16岁那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就指出:“假如有一张面孔可以代表‘中国崛起’,那么这个人既不是某一位政治人物,亦非互联网大亨,而是一名文静温和、名叫侯逸凡的十六岁姑娘。”从棋后,到学霸,再到最年轻的大学教授,这就是侯逸凡的“开挂”人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汤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