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教育方式

昨天跟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就選了狗十三 這個電影,說實話,看完這個電影也沒明白為啥要叫 狗十三,出了電影院我們還在思考,狗十三可能是狗B的意思。

對於這部電影,感覺評論還是挺多樣化的,有的人覺得沒意思,有的人覺得有點造作,而有的人卻真的覺得是走心了。 而我,很巧的就成為了那其中覺得電影其實不咋地,但真的走了自己心裡一遭的一員。

《狗十三》:教育方式

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著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哄勸女兒。

熱愛物理學的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

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狗十三》:教育方式

主演是張雪迎,一個笑起來挺好看的女孩,看過挺多她演過的電視劇的,她的演技感覺也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好,始終有一種表演的痕跡在裡邊。但影片就是勝在真實。

一個有點駝背,頭上頂著痘痘,穿著醜醜而又鬆垮的校服,會因為課業的問題被叫家長,被迫改掉自己想要參加的興趣小組,敏感而又倔強,有著自己想法的十幾歲女孩,像極了初中時候的自己。好吧,其實也不太像。但是,敏感而又倔強確實是可以用來描述許多處在那個年紀的花季少年少女們的。

畢竟,中二病一詞不是白叫的。中學二年級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已經成熟了,總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有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自己覺得自己是孤獨的,自己覺得自己是被全世界所遺棄的,憤世嫉俗,並且沒有退路。自己可能也描述的不太準,但總歸是那個意思。

《狗十三》:教育方式

所以,很多不是那個年紀的朋友在看到李玩因為一隻小狗而搞得家裡不得安寧的時候,心裡都會覺得真做,真沒意思。而後來,爸爸因為這件事情打了她的時候卻也都會不免覺得心疼。爸爸在打了她以後又安慰她就更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其實李玩並不是真的不懂事,她說過了,她能接受小狗走丟了,想想小狗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裡心裡也會好受一些。只不過大人的方式,讓她不得不被迫的接受,並在這種方式中終於有了大人眼裡的長大了 ,懂事了。而她也沉默了。電影中李玩爸爸的教育方式也被很多人討論。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罕見,是真的普遍。我覺得每一個看這部電影會流淚的姑娘家裡是真的會有一個這樣的家長。不是不愛自己,愛,真的挺愛。至少我的父親是這樣,嚴厲又嚴厲。

《狗十三》:教育方式

只不過,他們確實是get不到我們的點在哪,理解不到我們為什麼會因為一件在他們眼裡看來很小的事而鬧騰到他們無法忍受。於是,開始上手去打了,打了以後又會後悔。就成了一種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教育形式。

我是在看到李玩在狗丟了以後出去喝酒回來因為太晚,而奶奶又因為出門找李玩而迷路,爸爸終於氣急,開始打李玩的時候哭的不行的。不是因為打的多麼慘,只是因為,太感同身受。

不是打致傷殘,也不是打致淤青,你說,這能叫做家庭暴力嗎?你說,我該怎麼去定義呢?這種打罵,外人好像也沒有辦法插嘴說些什麼。而家長對待錯誤的方式也永遠是那麼輕描淡寫。

《狗十三》:教育方式

爸爸媽媽,你看,我終於長成了你們喜歡的樣子。懂事,不會再去因為無謂的小事吵鬧,會在陽光下開心的笑,會明白你們的苦口婆心。但是,她卻也會或許會在某一天突然難過的時候因為這件事泣不成聲。也許你會說,這種代價是挺值得的啊,用一次打罵,就可以讓她變得懂事。

我只想說,那是你真的沒有經歷過,你無法想象這樣許許多多的是累加起來會給這樣一個人一生成長中帶來什麼樣的陰影。

她會缺愛,她會敏感,她會不自信,她可能會沒有力量支撐,她可能會因為某一件無關的小事從而難過在心裡慢慢擴大,她可能會害怕孤單,她可能在遇到一些挫折時防線崩潰,她可能會很難走出一些事情帶來的陰影。

《狗十三》:教育方式

張雪迎在路演第一站中說的一段話,我覺得說的真好。我真羨慕那種小時候父母就是會寵著自己的人,他們的眼裡彷彿總有陽光,他們彷彿總是有著用不完的自信和力量。真的好幸運。

在這篇文章裡,我不想去批判什麼中國的家長教育制度,也不想去討論我們到底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去可以保證孩子陽光快樂的成長。我只想像這部電影一樣,單純的去把這樣的一種情況展現出來,真真實實的展現出來,無法理解也好,讓人們能夠意識到,哦,原來社會中還有這樣的一種情況。

就展現這一目的來說,這部電影無疑說是成功了。還有一點想說的是,生活裡完全不像電影裡那麼濃縮,孩子不是經過一次這樣的事就長大的,而是會有許許多多這樣類似事情的,在這樣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之後,內心沉默了。

《狗十三》:教育方式

電影裡還有一句很無奈的話——以後這樣的事兒還多著呢。多著呢,這一生命運好像總是會不斷地在你覺得自己長大了的時候猛地給你來上這麼一件讓你懵一陣。

這樣的孩子將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完全就是看造化。沒有貶義的意思啊,只不過我想不到其他更合適的詞了。也許你會覺得很消極。但感覺自己現在是越來越隨意,這種文化大背景下所造就的教育好像是很難被改變的,而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很難被消弭的。

孩子性格和家庭背景都是他成長裡的重要因素,將來也許會更反叛,也許會更壓抑,也許能夠變得更陽光開朗,也許能夠變得更成熟。但無論如何,都是他自己的事兒了,其他誰也不能改變什麼了。

《狗十三》:教育方式

能夠充分的瞭解自己的性格,並且聰明的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性格的人,有意識地去改變,有意識的避開讓自己會那麼難過的因素,慢慢的成長。

做一個人真的好難,做自己也好難哦,因為自己也好像在不斷的變變變,可我覺得,做人最重要的還是要聰明。聰明到可以自己去調節自己,付出某些努力去讓自己變快樂,我想,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最後,再借用一句張雪迎的話——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自己是什麼樣的小孩,也不要忘記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送給大家,電影可能會讓有的人有些難過,感覺自己現在已經看不得別人難過啦。謹慎觀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